成都理工大学:地学引领的双一流创新高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4 16:08 2

摘要:成都理工大学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是教育部、自然资源部与四川省共建的国家 “双一流” 建设高校。学校肇始于 1956 年成立的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历经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学院等发展阶段,2001 年合并组建为成都理工大学,现拥有成都、宜宾两个校区,占地 3523

成都理工大学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是教育部、自然资源部与四川省共建的国家 “双一流” 建设高校。学校肇始于 1956 年成立的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历经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学院等发展阶段,2001 年合并组建为成都理工大学,现拥有成都、宜宾两个校区,占地 3523 亩,全日制在校生 3.9 万余名。

学校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为核心,构建 “地学引领、理工为主、特色突出” 的学科体系。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入选国家第二轮 “双一流” 建设学科,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三,地球科学进入 ESI 全球前 1.74‰,工程学、环境科学 / 生态学、化学、材料科学 4 个学科进入 ESI 全球前 1%。拥有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2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 38 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形成覆盖地球科学全链条的创新体系。

学校汇聚了 3091 名教职工,其中教授(级)572 人、副教授(级)818 人,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9 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得主 5 人等国家级人才 235 人次。胡伟教授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成果,修正了沿用半个世纪的滑坡动力学理论,为地震防灾提供新范式。侯明才教授团队研发的开源软件 CAUM,破解地质年龄测定难题,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学校深度参与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川藏铁路建设等国家重大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4 项。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研发的 “高边坡稳定性评价技术” 应用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在能源勘探领域,全程参与 C919 适航审定,相关技术写入国际标准。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2 项,专利授权超 2000 件,孵化科技企业 30 余家,科技成果转化率达 65%。

站在科技强国的新起点,成都理工大学正以 “双一流” 学科为引擎,深化地学与信息、能源等学科交叉融合,推进教育国际化,努力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正如校徽中地质锤与 “1956” 字样的交融,这所扎根西部的地学重镇,正以科技创新驱动国家战略,在服务资源安全、防灾减灾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来源:光亮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