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弹唱的老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南藏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华尔贡,弹唱、作为藏族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曲调优美、婉转动人,在藏族群众当中十分流行。弹唱常以这种藏语名叫“阿里扎木念”的六弦琴为伴奏。华尔贡是当代藏族民歌弹唱的开创者和传播者,在藏族群众中享有极高知名
华尔贡老师,有名藏族民间弹唱歌手、藏族民歌弹唱艺术家、被誉为藏族弹唱第一人。
弹唱的老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南藏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华尔贡,弹唱、作为藏族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曲调优美、婉转动人,在藏族群众当中十分流行。弹唱常以这种藏语名叫“阿里扎木念”的六弦琴为伴奏。华尔贡是当代藏族民歌弹唱的开创者和传播者,在藏族群众中享有极高知名度,藏族民歌弹唱艺术、正是在以他为中心的玛曲弹唱歌者们的不懈传唱和传播下、才在甘肃,青海,西藏和四川等地风靡,当时那年70岁的华尔贡、10年前从玛曲县政协副主席的岗位上退休后,就搬到两百多公里之外的夏河县城定居,在有着世界藏学府之称的拉卜楞寺旁边安度晚年。每天早晨,华尔贡都会来到拉卜楞寺对面山坡上的小森林里打太极拳、练习弹唱,尽管被严重的堵塞性肺气肿所困扰、唱歌都有些困难,但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依然是华尔贡生活的常态。藏族民歌弹唱,是他用一生去探索、去发展、去传承的事业和爱好,尽管已经年过古稀、但华尔贡依然勤学苦练,每天都要坚持练琴弹唱。晨练结束,在回家的路上、华尔贡遇到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贡保杰,说起华尔贡的弹唱艺术、贡保杰赞不绝口。老友相见、分外亲热,华尔贡把他新创作的弹唱作品分享给老朋友。华尔贡,是当代著名的藏族民歌弹唱艺术家,在藏语音乐世界里、他被认为是音乐之神附体之人,华尔贡的歌声一直扎根在藏族群众最朴素的生活中间、被誉为藏族弹唱第一人,在甘南草原上、弹唱如同奶茶,糌粑,青稞酒一样,在藏族群众居住的地方就有弹唱者的歌声,目前、发源于玛曲的藏族民间弹唱,在群众中相当普及流行,弹唱艺术已经成为藏族群众中影响面积最大、群众基础最广泛的民间文化活动之一,居住在甘南草原上的藏族、世世代代就这样无拘无束的唱着,唱着他们的家乡、唱着他们的生活。华尔贡的童年是在玛曲草原上度过的,华尔贡从小酷爱藏族传统民歌、对藏族民间弹唱技艺情有独钟,对阿里琴弹唱有极高的天赋。自己是牧民,从小就放牛羊,直到上学之前就是牧童,自己父亲唱歌很好听、在本地也是小有名气的歌手,所以放牧的时候、跟着父亲学习唱歌,吹笛,都是受父亲的影响、才开始对唱歌,跳舞有了兴趣。1963年,华尔贡小学五年级毕业后,背上行囊、带着家人及父老乡亲的嘱托,告别了家乡的大草原,第一次来到省城兰州、开始了他的求学生涯,在西北民族学院接受初中文化学习,毕业后、进入该校的医务科、继续他的求学生涯。在西北民族学院求学期间,华尔贡的音乐天赋就展现出来了,并得以继续发展。那时候、想象力很丰富,对这些也很感兴趣,后来、在西北民族学院 成立了一个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当时自己也有幸入选该社团,当时里面有18个人,其中有12个不同的民族,老师们带着我们团队到兰州的各大小厂去慰问表演、去机场附近跳舞表演,在那个团队里待了好长时间。毕业后,华尔贡回到家乡、当上了一名外科医生,作为一名医生、华尔贡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医学外科技术奠基人之一,在运用藏、中、西医三结合 治疗外科、内科、神经科等各种疑难杂症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在甘、青、川三省群众中,有较高的声誉。回到家乡后,华尔贡在搞好本职工作之余,走遍玛曲的山山水水,精心收集、整理当地的民歌,不断地完善升华,使藏族古老的弹唱艺术喷发新的活力。华尔贡曾有三次机会进入文艺团体工作,但因为各种因缘际会、使他与专业艺术院团擦肩而过,也许是他深爱着甘南这片土地、才使华尔贡的音乐灵魂更深更远地扎根在了草原,他才有机会接触到了最原始古朴的民间音乐。1979年,华尔贡被派到兰州医学院第二医院普外科进修,这次的进修、对他医学业务的提高、是一次质的飞跃,也是他弹唱艺术事业的一个转折点,正是在这次进修期间、华尔贡有幸认识了当时在省上工作的第六世贡唐仓大师,在大师的指点下、让华尔贡更加坚定了边从医 边学弹唱的信念。每到周末,便会到大师跟前,在他的帮助下学习各种弹法,当时、大师说这种弹法不对,应该这样弹,大师手把手教自己弹奏、教会自己阿里琴正确的弹法,后来、自己也慢慢学会了传统的弹法,大师嘱托自己说、去青海广播电台去试着弹一下、录个音,应该会受欢迎,千万不要放弃,让甘南广播台安排七个人到青海广播电台去录音,当时、首次唱了四首歌,有《水晶塔似的雪山》、《阿那杂措》、《呀瑞呀瑞》、《耶呀瑞咯》,之后在收音机里播放,很多人都听到了,就是这样、开始了自己的弹唱生涯。华尔贡的弹唱、通过电波传到了千家万户,一时间、华尔贡的歌声风靡甘、青、川三省群众中,当时在草原上、牧民把能够用收音机在帐篷里收听华尔贡的弹唱作为一件极其享受的事情,他的名字开始广为人知,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的阿里琴弹唱爱好者纷纷模仿他的弹唱方式,并陆续登门拜师学艺,从此、华尔贡所追求的事业,除了医学,还多了一项、那就是藏族民歌弹唱艺术。说起这个阿里琴的历史,这本来是从西藏阿里地区发展过来的,总体来说、我们这弹唱艺术原先是在拉卜楞寺发展起来的,后面阿克久美在担任甘南歌舞团的团长时、也听到有表演这个弹唱,我就去自学他的弹唱技术,然后就在我们玛曲这边发展起来了,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况。阿里琴弹唱、藏语称之为“东令”,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藏族传统文化的逐步恢复,作为拉卜楞寺第六世贡唐仓大师的保健医生、华尔贡深受拉卜楞寺阿里琴弹唱艺术的熏陶,他在深入学习了拉卜楞寺院传统弹唱的同时、加入了玛曲藏族民间音乐素材,将这种新的弹唱音乐形式传播于玛曲草原,于是、这种脱胎于拉卜楞寺院的阿里琴弹唱音乐、在华尔贡的创新与带动下,在玛曲草原 黄河岸边悄然成长,从此、玛曲草原上诞生了被称为“冬令”这样一个新的弹唱音乐类型,传承人华尔贡为藏族民歌弹唱艺术的传承和推广作出了重要贡献。2000年,华尔贡组织创建玛曲县民间弹唱队,并参加甘南首届香巴拉民族艺术节演出。2004年,甘南玛曲格萨尔文化旅游节上、华尔贡亲自创作歌曲,组织藏族民间格萨尔千人弹唱表演,规模空前、引起轰动,因此玛曲也被称为“弹唱艺术之乡”。《阿克班玛》是华尔贡的成名曲之一,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曾经风靡甘肃、青海、西藏和四川等地,成为几代人的美好记忆。《阿克班玛》这首歌是上世纪80年代期间创作的,这首歌歌名的由来、本来是写给我妻子的兄长,叫做班玛、班玛才让,当时在我们玛曲县工作,后来调到碌曲那边了,到那之后、给他写了这首歌,本来是想写信的发给他,后面在录音机里录了这首歌,他就叫阿克班玛,《阿克班玛》这首歌寓意丰富,可用于与自己年长或年少的亲朋好友以及活佛等贵人,藏族传统歌曲的歌词,都是很富有内涵的,你可以用多个角度去理解它,就是唱给谁都可以,可以按自己的用语去唱给任何人,《阿克班玛》的曲子是我创作的,从头到尾、当时录完音发给他,让他听,他有过很深的感触,都流下了眼泪。《阿克班玛》唱出了人们心中的真挚情感,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听众。许多知名的藏族歌手把《阿克班玛》作为保留曲目、以各种形式演绎这首歌曲,使之成为藏族民歌的经典作品。华尔贡的弹唱,音质纯朴圆润、吐字清晰、感情充沛、技巧娴熟,弹奏和演唱层次分明、流畅无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几十年来、华尔贡参加在国内外举行的各类文艺演出活动不计其数,他的演唱不仅在国内流行很广、而且在国外也有影响,一度流传到印度、尼泊尔、加拿大等国,受到广泛欢迎。30多年来,华尔贡先后创作了《阿克班玛》、《哈益姆嗨》、《吉祥的祝福》等100多首民间弹唱曲目,创作弹唱歌词20余首,如今他的弹唱作品已录制出版发行有数十个磁带、光碟。2009年6月,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甘南藏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称号。2010年,出版了藏文《万花争艳的绿洲艺苑 华尔贡民歌弹唱精选》,2010年当选为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主席。2012年,任全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从1983年开始,德白、勒格加、容中尔甲等省内外阿里琴弹唱爱好者前来学艺,对于前来学艺者、华尔贡都是无偿教学,从不收取学费。
来源:铁面人解读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