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说这事儿怪不怪?村东头王大爷咽气那天,他家三层小洋楼终于亮起了五年没开过的水晶吊灯。二十个花圈把院墙糊成白花花一片,灵堂里三台空调对着冰棺猛吹,可老人走的那天中午,灶台上还摆着半碗结冰碴的稀粥。
你说这事儿怪不怪?村东头王大爷咽气那天,他家三层小洋楼终于亮起了五年没开过的水晶吊灯。二十个花圈把院墙糊成白花花一片,灵堂里三台空调对着冰棺猛吹,可老人走的那天中午,灶台上还摆着半碗结冰碴的稀粥。
一、活人床前冷灶台,死人坟头摆盛宴
去年腊月二十八,张老汉揣着诊断书在村卫生室门口蹲到天黑。肺癌晚期的红戳子刺得他眼疼,三个儿子在家族群里为谁出检查费吵翻了天。可等正月十五棺材落地,孝子贤孙们突然都成了散财童子——8888元的寿衣说买就买,6800块的哭丧团队眼都不眨。
"活着时候咋不见你们这么阔气?"隔壁李婶扒着墙头数落,她亲眼见过老头去年重阳节拄着树棍去小卖部赊盐。如今灵堂前堆成山的进口水果,倒像是给全村人办的忏悔仪式。
最绝的是那台从县里请来的电子礼炮,每放一炮就在账本上记88块。三儿子红着眼眶跟记账先生说:"可劲儿造!咱爹苦了一辈子..."话音没落就被二儿媳掐得直咧嘴——这钱得三家平摊。
二、棺材比婚床贵,丧乐比情话长
吴老太的楠木棺材进村时,十六个壮汉抬得青筋暴起。闺女哭着说这是按五星级酒店标准定制的,内衬用的还是新疆长绒棉。可老太太生前睡的木板床,垫的却是化肥袋子填的稻草把子。
戏班子在灵堂前咿咿呀呀唱《墙头记》,台下孝子们忙着扫码收礼金。披麻戴孝的大孙子突然蹿上台,举着手机喊:"老铁们双击666!给我奶的豪华阴宅点点关注!"直播间礼物特效把遗照映得忽明忽暗。
流水席的厨子偷偷跟我说,主家特意交代鲍鱼要挑四头大的:"反正吃席的也不敢说丧宴不好,死了可算能充回大尾巴狼。"这话说得我后脊梁发凉,转头看见账房先生正在本子上记:香烟30条,丧宴回礼红包120份。
三、微信孝子遍地走,病床前头无儿郎
陈阿婆咽气前三天,家族群里天天有人@全体成员。大女儿发完CT报告哭诉"妈妈加油",反手就把众筹链接甩进八个相亲相爱群。小儿子在抖音直播喂粥,标题写着"百善孝为先",镜头外护士正在换第四瓶消炎药。
最讽刺的是出殡那天,常年不见人的表亲们突然冒出来抢孝帽。在北京送外卖的外甥举着云悼念的平板电脑,画面卡在"一鞠躬"的提示语上转圈圈。风水先生捧着罗盘满院溜达,嘴里念叨着:"东南角得再摆个金山银山,要不子孙财运受影响..."
夜里守灵时我听见哥俩蹲墙角算账:"纸扎别墅砍到8800不亏""骨灰盒抽成能拿15%回扣"。供桌上的长明灯突然爆了个灯花,吓得他们赶紧对着棺材磕响头。
四、生前冷灶熬成灰,死后热闹能下酒
这年头村里红白喜事早就变了味。活着时候的冷暖没人计较,死了的排场倒成了攀比战场。你说这是孝顺?我看是活人给死人办道歉会,是儿女给良心买赎罪券。
去年冬至我给五保户刘大爷送棉被,看见他正拿结婚时的搪瓷缸喝中药。缸底"囍"字早磨没了,他说:"等闭眼了,让村里用这缸子给我装骨灰,省得他们破费。"结果真到走那天,侄子给他烧了整套青花瓷二十四孝图骨灰罐——当然,钱是从老人宅基地拆迁款里扣的。
现在经过村口坟地我都想笑,那些气派的碑林活像房地产广告。倒是王会计说得实在:"现在死人比活人会赚钱,哭丧的拿工资,吹唢呐的赚外快,连扎纸人的都在县城买了房。"
要我说啊,这世道真是阴阳两界KPI对调。活人床前冷灶台,死人坟头摆盛宴,倒不如把葬礼钱折现,给老头老太生前多买几斤排骨实在。可惜活人听不见,死人不会说,这场荒唐戏还得接着往下演。
来源:聪慧书签R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