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顾这些年的科创经历,我获得的很多奖项,最初只是来自一个小小的疑问,是问题推着我不断思考与成长。”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闵行紫竹校区高中生徐天远分享了自己科创成长之路。在科技创新的路途上,一批批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与执着追求持续传
“回顾这些年的科创经历,我获得的很多奖项,最初只是来自一个小小的疑问,是问题推着我不断思考与成长。”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闵行紫竹校区高中生徐天远分享了自己科创成长之路。在科技创新的路途上,一批批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与执着追求持续传递。
5月23日,第二十届闵行区青少年科技节开幕式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闵行紫竹校区举行,活动全面展现了闵行区科技教育的发展历程,表扬了一批在科技领域崭露头角的青少年科技新星,同时发布了“闵行区青少年科创研学地图”3.0版。
近年来,闵行区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持续举办青少年科技节,为区内青少年搭建了一个展示创新思维、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展示平台。
中医智能舌诊、低碳城市搭建,被动式建筑、基于语音交互的健康饮品机器……学生们正向嘉宾们介绍着自己的科创成果,“我们将气象知识应用到了科技创新之中,这几项设计之间都是有内在联系的,卫星监测到极端天气后,会触发被动式建筑的相关操作,比如启动房顶的雨水收集系统和智能浇花系统。”七宝鑫都七年级学生唐琪睿说道。
此外,闵行区发挥区域科技资源优势,与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紧密合作,已逐步形成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日科技之星”评选、青少年人工智能奥林匹克挑战赛、校园模型节、头脑OM万人大挑战、未来工程师大赛、创造发明大奖赛等品牌赛事。每年超9万人次参加40余项大型区级科技赛事。2024年,闵行学子在国际级、国家级竞赛中获等第奖214项,在市级竞赛中获4380项。
开幕式上,“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优秀学员、华二紫竹学生徐天远,闵行区“明日科技之星”获得者、华二附初学生黄雪润,闵行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代表、师培附中学生易刘赢分别分享了其成长故事与科研成果《问号里的成长》《城市高架桥的智能雨水收集与综合利用》《一种用于社区二次供水有/无拉筋水箱清洗消毒的机器人》,平南小学学生于晨暄、华师虹桥学生周君桦分享了文生图优秀作品《手足琴》《故宫里的怪兽》。
现场,第40届闵行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代表、第二十三届闵行区 “明日科技之星” 获奖代表、第二届闵行区青少年人工智能奥林匹克挑战赛获奖代表获颁奖。
为丰富青少年的科技学习与实践平台,闵行区青少年科普科创研学基地不断扩容。继第十九届科技节首批8家基地(分别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农科院、中国船舶七〇八所、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药材公司等)之后,本届又有7家单位加入,包括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中心、上海科创教育研究院、上海市脑健康科普基地、浦江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基地、上海鲸鱼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晶城中学。
今年,《闵行区青少年科创研学地图》继续升级3.0版本,并在闵行教育五育融合云平台上线。研学地图囊括了三大类高水平科创教育基地,包括了9家上海市学生(青少年)科创教育基地、15家闵行区青少年科普科创研学基地和12家闵行区青少年科学研究院校级分院,形成了“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立体化研学格局。
在闵行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已形成独特品牌与特色。区教育局副局长王维刚介绍,闵行区先后成立了青少年科学研究院、青少年工程院、教育创客联盟以及上海市高校实践工作站闵行区实践点等,构建了市、区、校三级联动及校企社协同共赢的机制,筑牢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同时,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凝聚多方力量,搭建支持平台,鼓励广大青少年积极加入科技创新实践行列。
视频:符强初审:高淑婷复审:戎长春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来源:今日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