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实践进行时】就读职校,不再只为谋取“饭碗”

B站影视 2024-12-25 16:17 4

摘要:把螺贝精细打磨成薄片,切割成点、丝、片等各种不同形状,一点一点地嵌入漆面之中……在刘士燕指导下,该校设备工程学院学生杨毅手工制作了一个精美的纸巾架,在探寻传统工艺之美的同时,点燃了心中的工匠情怀。

阅读提示

山西多所职业高等院校通过独具特色的探索和实践,在职校生心中种下“职业规划+技能意识”的种子,加速未来工匠的成长。

每逢周四,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工艺美术专业副教授刘士燕都会开设一堂“共享课”。

把螺贝精细打磨成薄片,切割成点、丝、片等各种不同形状,一点一点地嵌入漆面之中……在刘士燕指导下,该校设备工程学院学生杨毅手工制作了一个精美的纸巾架,在探寻传统工艺之美的同时,点燃了心中的工匠情怀。

山西各类职业高等院校通过“职业教育+工匠文化”,在职校生心中种下“职业规划+技能意识”的种子,不少院校像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一样,有着独具特色的探索和实践。

为曾经的自己指路

在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上,23岁的苗鋆获得了焊工决赛第八名。近段时间,苗鋆参加了山西省总工会、省教育厅联合开展的“国赛”优胜选手巡回宣讲活动,走进职业院校,讲述自己从中考失利后茫然无措,到无奈就读太原市粮食技工学校,再到通过技能比赛找回自信的点点滴滴。他感慨地说:“站上职业高等院校的讲台,仿佛为曾经的自己指路。”

近年来,山西不断优化育人模式,大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同时,推动职业高等院校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品牌,切实加强职校生职业认同和技能认同教育,推动他们由被动无奈入学到主动自主选择,最终走上技能改变人生、实现梦想之路。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每月都会邀请大国工匠、技术能手、技能大师等走进学校,通过作主题报告、举办讲座、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等多种形式,讲述成长故事,分享求学成长经历。

“我们建设既有高水平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又有高质量人文、思政教育引导的‘匠心工坊’,举办工匠文化活动月、编演工匠成长剧等系列活动,建立了工匠榜样文化园,讲述生动的工匠故事。”据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介绍,通过实施“社团传、导师帮、师傅带、大赛练”四层级优秀工匠培养,学校大量优秀毕业生就职于航天航空企业及科研院所,其中有17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3人成为全国技术能手。

“创新+大赛”加速未来工匠成长

走进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多维创”工作室,记者了解到,以多旋翼无人机为载体,搭配不同效果的自研模块,从而实现不同场景下的无人机应用,在第十八届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创新创效竞赛中摘得两项铜奖;实施智在“臂”得·智能机械臂赋能现代智能制造项目,在2023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决赛获特等奖。

据介绍,这是一支跨系部、跨专业、跨年级的创新创业团队,采用“师带生”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探索一条培养高职创新能力的育人模式。

成立6年来,“多维创”工作室坚持“享受智能制造技术带来的乐趣,玩转能力、提高本领、感受智造,为大学生活增添不可磨灭的色彩”的宗旨,从“我想创新、我要学习、我能实现”的角度出发,以课题申报、创新设计、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累计带动二十余名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多项创新成果已应用于企业生产一线。

这是山西职业院校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围绕职业技能大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山西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大批“未来工匠”通过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拓视野、创新思维、锤炼技能,实现跨越式成长。

据了解,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山西有88所中、高职学校933名选手参加130个项目的比赛,共获得金奖11项、银奖33项、铜奖66项,取得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赛制以来的最好成绩。

人才培养对接市场需求

“在自家企业上大学”的山西鹏飞集团48名职工拿到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全日制专科教育毕业证书。这些学员中,有的已成为工段长、车间主任,还有人已当了厂长。

近年来,山西工程职业学院采取“送教进企、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与山西鹏飞集团、山西晋南钢铁集团、山西离柳焦煤集团等企业合作成立产业学院,在校企共建双主体育人管理运行机制、校企共建特色鲜明的专业群、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成效显著。

为了完成从产业工人到职业院校教师的转变,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工程系教师郭海青不断探索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对《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实施了项目化教学,所带的学生中,有12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有4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郭海青看来,职业教育办学的好与坏、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与低对扭转偏见至关重要,而产教融合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

近年来,山西围绕区域产业发展,聚焦重点产业链,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快速响应人才需求,促进专业结构精准对接产业结构,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性。目前,已成立10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4个冲击国家级和8个重点支持的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38个服务区域产业的省级特色产业学院。

今年,灵石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与灵石亨泰荣和金属压铸件有限公司建立“厂中校”,开办订单班。目前,该校有30余名学生分布在各个作业工段实习,每名学生由课长、组长、老技工等人员进行“一对一”指导,由于这些学生素质高、学习能力强,很快就满足了工作岗位需求,“厂中校”也成了企业用工的“稳定器”。

“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是加快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迫切需要重视的现实问题。”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张鹏富认为,只有大力推广“适合即最佳”的教育理念,在分配制度和社会评价体系上做出努力,才能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和促进各行各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氛围。这将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含金量、吸引力以及社会认可度。(工人日报记者 刘建林 李彦斌)

来源:工人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