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侯爱有家”家长读书会在不断成长壮大,期间离不开各位领读人的辛勤付出,他们不仅是书籍的引路人,更是家庭教育的火种传播者。那些奔跑参加读书会的身影,倾听家长困惑时的耐心,见证成长时的喜悦——这些鲜活的片段,值得被看见和铭记。让我们一起分享领读
(领读人:包丽星)
2024年春,闽侯县委宣传部发起的“侯爱有家”读书会从县城辐射到全县各乡镇。我们鸿尾乡读书会也正式成立,我有幸成为首批领读人。
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感受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持续学习的必要性。时代在发展,孩子在变化,家长不学习很难应对新时代面临的育儿问题。而在乡村,家长的阅读几乎是空白。这样的读书会能有几个家长参与?读书会能办下去吗?家长参加读书会能获得什么?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在学校进行前期的动员。只要有一个家长愿意参加,我们都要开展起来。没想到,第一期就来了七、八个,这给我们极大的鼓舞。
2024年4月,我们正式开启了阅读之旅。从《非暴力沟通》到《奶蜜盐》,从《被讨厌的勇气》到《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书页间的智慧逐渐重塑家长们的教育观,不断提升自我认知。
尽管读书会每次家长来的不多,但我们领读人总在等候着。我们守护着这一方心灵驿站,随时欢迎更多的家长加入。
我们用心安排每次读书会,让读书有更多的“仪式感”:精心布置的阅读环境,鲜花、零食还有小礼物,等待喜欢阅读的家长;有时,带领书友去户外共读,让大家在大自然中与书本亲密接触,感受文字与山川树木融合带来的疗愈力量;为适应不同时间段需求的家长,我们每个月还安排一次晚上的共读。
(“侯爱有家”读书会鸿尾分会场)
一年时间,我们已开展51期共读会。一年时光,无数令人感动的瞬间值得记录。
那个飘雨的冬夜,倩倩书友从五十多公里外裹着寒气冲进活动室,她说:“我怕错过共读。”她读书的热情感染着每一位书友。
燕姐激动地说:“参加共读后,我才知道在养育大宝的过程,自己犯了多少错误。现在陪着二宝成长,我从容多了。”我忽然明白,读书会不是单向输出,而是让每个父母在文字里看见自己的影子。
还有芳芳书友的转变。刚开始参加读书会,她一声不吭,“愁”字浓浓地郁结在她展不开的眉头。我们就这么陪伴着她读了一期又一期。终于有一天,她哽咽了:“我家孩子已经一年不跟我交流了,怎么办?”在共读《非暴力沟通》那一段时间,她突然愣住:“原来问题都在我身上,我总是以爱的名义在与女儿进行暴力沟通。”
2024年末,她的朋友圈晒出女儿给她买的新年礼物,为她做的一份特别的晚餐,建议她要如何装扮去参加朋友新年聚会。那一刻,我们读书会的书友们都激动不已——这或许就是阅读的魔法,让我们在自我改变中重塑亲子关系。
我难以忘记,我们领读人齐聚在山区的一个会议室开展共读时,保洁阿姨就静静地站在那边听,快结束时,她说:“这样的读书会太好了,我也想参加。”
有位妈妈带着女儿参加《非暴力沟通》读书会,当她第一次尝试用“观察-感受-需求”的对话模板与孩子交流时,孩子第一次主动牵起了她的手。那个颤抖的拥抱,让整个书房的空气都变得温柔。
小易妈妈对我说,尽管我没参加线下共读,但我从共读群的交流中也学习了不少。我会积极去改变自己,听从医生的建议,配合学校,帮助我患多动症孩子一点一点改变……
这样的故事,在一年多的共读时光里不断上演。我更加坚信:家庭教育的光,就藏在父母愿意翻开书页的那一刻。
(书友交流读书心得)
作为领读人,我从未想过自己能“教会”谁,只是庆幸在育儿的迷雾里,我们彼此照亮。当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放下手机,翻开一本育儿书;当越来越多的家庭在共读中学会温柔对话,正如书友在读书会上所说:“教育最美的模样,是父母和孩子在书页间共同生长的姿态。”
这条用阅读铺就的教育觉醒之路,我们仍在坚定前行。这束由阅读点燃的光,正在千家万户里蔓延——它不耀眼,却足够温暖,照亮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路。
编辑:陈诺 洪婷婷
校对:张翔 李雯珺
审核:王立强 吴昕
监制:谢永杰 庄高翔
进入主页后
来源:遇见闽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