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1日,广西互联网辟谣平台紧急发声,针对近期网络热传的三大谣言逐一澄清:
“走私案”,细节越传越离谱
5月21日,广西互联网辟谣平台紧急发声,针对近期网络热传的三大谣言逐一澄清:
1. “官员家中藏金砖”系虚构
网传某广西官员被查时家中发现“金砖堆积如山”,甚至有人配图称“金光刺眼”。然而,经官方核实,该消息无任何事实依据,相关配图也系移花接木,与广西无关。
2. 南宁海关“查获25吨锑锭”不实
有文章称南宁海关近期查获25吨锑锭和30吨“灰色陶瓷釉料粉末”(实为战略物资走私),但海关明确回应:近期无此类案件记录。
3. “海关内部人员勾结走私”为捏造
网传南宁海关李某利用职务便利协助走私稀土被查处,官方辟谣称“查无此人、查无此事”。
二、官方重拳:三连辟谣背后的真相逻辑
广西日报、澎湃新闻、上观新闻等权威媒体同步转发辟谣信息,直指谣言三大特征:
嫁接热点:利用公众对贪腐问题的高度关注,虚构细节博取流量;
细节夸张:如“金砖”“战略物资”等词汇刻意渲染神秘色彩;
来源模糊:多数文章未标明具体事件时间、地点及信源,仅靠“网友爆料”支撑。
专家分析:此类谣言往往瞄准公众对反腐败的期待心理,通过“猎奇化叙事”制造话题,实则扰乱社会秩序,消耗政府公信力。
三、谣言为何屡禁不止?起底“流量黑手”的套路
1. 自媒体“标题党”横行
部分账号为赚取点击,将普通案件与“贪官”“金砖”等关键词捆绑,甚至拼接视频、图片制造“视觉冲击”。例如,某短视频平台流传的“广西某村拆迁挖出民国财宝”视频,实为玉林市旧村改造中发现少量民国纸币,却被夸张为“10斤黄金白银”。
2. 公众信息甄别能力不足
许多网民对“内部消息”“独家爆料”缺乏警惕,未核实信源便转发扩散。广西辟谣平台提醒:网络信息需以官方通报为准,切勿轻信“小道消息”。
3. 法律惩治力度待加强
尽管《民法典》《网络安全法》明确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但部分造谣者仍通过匿名账号、跨境平台逃避追责。专家呼吁完善跨平台溯源机制,提高违法成本。
四、类似案例警示:谣言不止,社会代价巨大
案例1:2023年广西货车司机运瓷砖纠纷案中,货主捏造“货物调包”谣言,企图讹诈司机赔偿,最终因证据不足败诉。
案例2:2024年某地“水库发现千年宝藏”谣言,引发数百人非法挖掘,导致生态严重破坏。
教训:谣言不仅损害个人名誉、企业利益,更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破坏社会稳定。
五、官方呼吁:共建清朗网络,从你我做起
广西互联网辟谣平台强调:
- 不轻信:对来源不明的“爆炸性消息”保持理性;
- 不传播:未经核实的图文、视频勿随手转发;
- 敢举报:发现谣言线索可通过12377等平台投诉。
网友热议:
- “支持严查造谣者!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 “官方辟谣速度点赞,但谣言源头更该揪出来!”
让子弹飞一会儿,真相终会落地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次“吃瓜”背后都可能暗藏陷阱。广西“金砖谣言”的破灭,再次提醒我们:面对网络热点,多一分理性,少一分盲从,才能避免成为谣言的“二传手”。正如网友所言:“让真相跑赢谣言,需要每个人的力量!”
来源:大事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