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有多痴情?被初恋女友分手后,因一举动,原地等她三年回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3 03:36 2

摘要:在袁老四周年的日子里,与他携手一生的老伴邓哲如期而至,她的腿脚明明不舒服,却依然坚持在子女的搀扶下,走到袁老的墓前悼念。

5月22日,是袁隆平爷爷去世四周年的日子。

他的家人在他墓前种上了22枝向日葵,只因为他常说人要向阳而生。

在袁老四周年的日子里,与他携手一生的老伴邓哲如期而至,她的腿脚明明不舒服,却依然坚持在子女的搀扶下,走到袁老的墓前悼念。

虽然邓哲已经86岁,可随着袁老的去世,她的身体状态也每况愈下,如今更是连独自行走都不行。

邓哲和袁老爱情让人感动,她的痴情让人动容。而论痴情,袁老也不遑多让。

当年他被初恋抛弃后,可仅仅只是因为初恋的一个行为,袁老就用三年半等她离婚。

袁隆平 1930 年生于北京,成长于士绅与知识分子交织的家庭。

他的祖父袁盛鉴曾任海南文昌县县长,父亲袁兴烈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中文系,母亲华静受教于英国教会学校。

或许是受家庭氛围影响,让袁隆平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远超同龄人知识储备和眼界。

1953 年,他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至湖南安江农校,也就是在这里,开启了他和黄土地结缘的一生。

尤其是当他看到民众都吃不起饭的场景后,更是让他在心里默默种下了“让人民吃饱饭”的毕生目标。

恰逢当时学界盛行 “无性杂交” 理论,然而袁隆平却不走寻常路,一次偶然间的发现,为他打开另一条路。

1961年的一天,袁隆平照常在田间劳作,突然他在试验田间发现了一株穗大粒多的稻株,就此展开了他研究杂交水稻的起点。

1964 年,他在稻田中耗时 13 个月,逐株筛查 14 万株稻穗,终于找到 6 株 “天然雄性不育株”。

这一发现打破了 “自花授粉作物无杂交优势” 的学术定论,却也引发学界质疑,有人说他 “不务正业”。

面对业界内的种种质疑,袁隆平并未理会,而是沉浸下来继续他的研究,直到1968年,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就在袁隆平即将交卷的前夕,他培育杂交水稻的试验田,仅仅在一夜之间变空了。

看到空空试验田的那一刻,袁隆平懵了,之后瞬间反应过来开始寻找。

幸运的是,袁隆平在一口废井里发现 5 株残存秧苗,这才没让他之前的心血白费,同时也为后续培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1970 年,他的一个助手在海南野生稻丛中发现 “野败”(野生稻雄性不育株),成为杂交水稻研究的关键母本。

此后十年,他带领团队攻克三系配套技术,1976 年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到 1988 年种植面积达 2 亿亩,增产了将近100亿公斤以上。

根据联合国数据显示,袁隆平的研究成果每年多养活 4000 万人,甚至就来印度农学部长都很是钦佩他。

别看袁老的事业一波三折,他的感情经历也同样精彩。

都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会有一个成功的女人!

当然,作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也毫不例外,在他的背后站着一位“刚强”的女人,那就是他的老婆邓哲。

1964 年,经同事曹廷科介绍,袁隆平与学生邓则(后改名邓哲)相识。

当时,邓则是篮球队主力,性格爽朗,对这位总是挽着裤脚、满身泥土的老师心生敬意。

她们两人相恋一个月就闪婚了,而领证过程也出乎众人意料。

当时,邓哲正在打篮球,中场休息的时候,袁老就拉着她去领证结婚了,甚至都等不及让邓哲完成这场篮球赛。

大婚当天也非常简单,没有酒席,只是买了点糖果,就完成了婚礼。

新娘邓哲穿的也很简单,仅仅只是了一件红色的球衣,就在众人的祝福声中,搬进了袁隆平的宿舍,开启了两人的婚后生活。

更令人意外的是,婚后第三天,两人就一起下田观察稻株,可以说,邓哲不仅是袁老的妻子,更是他的伙伴。

1968 年长子袁定安出生后,袁隆平因科研调至省农科院,这对夫妻就开始长达 20 多年的异地生活。

邓哲在家独自抚养三个儿子,承担起照顾双方老人的责任,而袁隆平则是前面,完成自己的梦想,让所有人都不在饿肚子。

1975年,袁隆平的父亲因为胃癌去世,为了不耽误他研究,袁老的父亲就让邓哲向袁老隐瞒了这件事,而邓哲也在他去世后,代替老公为其送终。

如今我们很多恋人都因为异地的原因而感情破裂,可袁老和邓哲的感情却并未因此受影响。

1982年,邓哲突然患上病毒性脑炎昏迷半月,在这期间袁隆平日夜守护,为其背唐诗、唱民谣,直到她苏醒康复。

别看袁老一直都在下田研究,但他实际上也非常浪漫。

因为知道和妻子结婚简单,在两人银婚纪念日那天,特意去补拍了婚纱照,平时什么节日或则纪念日也会送一些礼物。

比如他为她改名字 “则” 为 “哲”,寓意 “聪明之举”,跟着老婆一起出去会给她买项链,晚年散步时总紧牵她的手,笑称 “怕你走丢”。

但浪漫中亦有笨拙 ,他曾在北京为妻子买 6 条不同尺码的裙子,却因尺码全错最终送人,这份直男式的温柔,却让人看了心里暖暖的。

袁隆平从未诶忘记妻子的付出,他将所有的感情都倾注在生活的点滴中。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袁隆平在感情上也有“犯傻”过。

它就是袁老的初恋,在邓哲之前,袁老曾和一个高中的化学老师恋爱。

恋爱期间,袁隆平连续三年,每周雷打不动的给她写两封情书。

在1960年,随着两人感情的升温,两人准备结婚,没曾想因为袁老和家世的原因,王老师选择和另一个男子结婚。

袁老是突然被分手后,也受到不小的打击,再加上当时他一个人在外地很孤独,于是他在发工资后,就买了一架小提琴,只要时感到寂寞的时候,就会拉琴缓解。

这边袁隆平很痛苦,那边的王老师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她婚后没多久就后悔了,恰好袁隆平也没有放下她,于是袁老就和她约定,等她离婚。

这一等就是三年半,可是等来不是两人离婚,而是王老师要当妈的消息,因为孩子,这次袁隆平主动提出分手。

不少网友子了解到袁老这段恋爱时,纷纷表示怪不得我现在这么恋爱脑,原来是有来源的。

多年后,袁老功成名就,身边也已经有了可以相伴一生的恋人,在提起当初那段“有缘无份”的感情,袁老表情有些尴尬,但很坦然。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因病去世,在送葬当天,无人自发来到街边送别。

不过,袁老虽然已经去世,可他的精神却被他的后背继承了下来。

首先是他的三个儿子在农业领域各有侧重,孙子辈亦开始涉足相关领域,形成横跨科研、产业、文化的传承链条。

他的大儿子叫袁定安,在其童年记忆中,父亲是 “总不在家的神秘人物”,直到中学才逐渐理解其事业的分量。

袁定安步入工作后,发现安稳工作让他不舒服,于是决定下海经商,创办袁氏种业高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杂交稻种子生产与农业技术推广。

2021 年,他向隆平水稻博物馆捐赠父亲生前使用的放大镜、笔记本等遗物,并推动企业员工走进博物馆学习农耕文化。

其公司近年与科研机构合作,在湖南推广耐储存稻种,试图解决 “丰产不丰收” 的仓储难题。

如果说大儿子是传播,那么次子袁定江就是扩大。

袁定江毕业于湖南财经学院金融专业,毕业后曾进入体制内任职,后进入隆平高科担任副董事长。

他敏锐捕捉到智慧农业趋势,推动公司布局物联网监测、无人机植保等领域。

2022 年,他与衡阳粮食集团合作打造 “种粮研储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溯源粮食生产链,试图打通 “实验室、农田 、餐桌” 的全流程。

其女儿袁有晴从小受祖父影响,大学选择农业经济专业,目前在隆平高科实习,参与农业大数据分析项目,成为家族第三代中首个涉足科技农业的成员。

最后的小儿子袁定阳,则是继承了袁老的衣钵,成为了一名研究员。

袁定阳从小跟着父亲下田,观察稻株生长如同观看魔法表演。

1990 年报考广西农业大学遗传育种专业时,父亲袁老曾严肃问他能不能吃苦?

对此,他以行动作答 ,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起步,历任湖南省农科院超级杂交水稻分子育种团队首席专家,主攻高产转基因水稻与耐盐碱水稻。

2021 年 “袁梦计划” 二期启动,他在内蒙古兴安盟盐碱地推广耐盐碱稻种,目标五年内完成 20 万亩种植,相当于再造 200 万吨粮仓。

其长子袁有康受父亲影响,硕士选择植物分子生物学专业,目前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担任助理,参与爷爷未完成的 “禾下乘凉梦” 相关实验。

不仅如此,去年袁老亲孙女也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延续了袁老的精神,真就印证那句话: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前半生在质疑中拓荒,后半生在荣誉中坚守。

他的科研成果改变了人类粮食史,而他的情感褶皱与家庭故事,则让公众看到一个科学家作为普通人的温度。

来源:南破青丝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