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现代科学地图,证明葛洪有多牛!

B站影视 2024-12-21 20:50 1

摘要:这是诗圣杜甫的经典名作《赠李白》。为何在这首诗会提到“愧葛洪”呢?原来李白、杜甫都曾炼丹访道,但均求仙未成,而葛洪是前朝著名的道家领袖,擅于炼丹,被唐人视做“神仙”。故而求仙不成的诗圣自叹“愧葛洪”。葛洪内擅丹道,外习医术,学贯古今。他不仅对道教理论的发展卓有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是诗圣杜甫的经典名作《赠李白》。为何在这首诗会提到“愧葛洪”呢?原来李白、杜甫都曾炼丹访道,但均求仙未成,而葛洪是前朝著名的道家领袖,擅于炼丹,被唐人视做“神仙”。故而求仙不成的诗圣自叹“愧葛洪”。葛洪内擅丹道,外习医术,学贯古今。他不仅对道教理论的发展卓有建树,在医学上也有诸多成就,尤其是急症的治疗。

他是扶危济困的一代大医,他是李白诗中的神仙,也是苏轼心中的老师,他被英国大学著名教授李约瑟称为最伟大的博物学家——他是葛洪,一个时代大变局中的求索者!

2015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便是受葛洪的著作启发,从而首次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最高奖项。

2015年,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研究。屠呦呦的医学团队面临着巨大的困境。用高温加热的思路提取青蒿素,让屠呦呦经历了一百九十多次失败。而正是葛洪的冷处理方法,给屠呦呦带来了成功的曙光。葛洪记载的治疗疟疾的方法有二十多种,用青蒿抗疟只是其中之一。这些原创性的发现,正是葛洪多年的细微观察,不断实践所得。

葛洪和他的《肘后备急方》成为很多中国人所关注的焦点。

葛洪隐居广东罗浮山时,一夜,他被一位村民带到村子,这些村民,骨节剧痛,病状惨烈,整个村子人心惶惶,大家都认为这是上苍的诅咒。就是一种葛洪也不曾见过的疾病,他苦思冥想仍然不得病因,从发病之迅速,病状的惨烈来看,并不像病人自身原因造成的,他决定第二天再到村子仔细观察。葛洪来到了一家刚刚开始发病的病人家中,他听说病初起时,皮肤上出现赤红色皮疹,大小如豆。

他想一探究竟。再次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后,葛洪想起这几年在岭南山区中采药的一些情形。岭南地区瘴气弥漫,很多虫蚁。经过反复的观察,葛洪终于发现患者的皮肤上附着一种极为微小的虫子,他开出了令人大吃一惊的药方,用针将患者皮肤上附着的虫子挑出来,像十片大蒜,放入热灰后贴在病处。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人逐渐好转起来,葛洪医术高超的口碑不胫而走,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恙虫病的技术,比美国医生帕姆在1878年的记载要早一千五百多年。葛洪把这些创新性的发现都记录整理在自己的著作中。这就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肘后备急方》。

葛洪在行医过程中大胆探索疑难急症的治疗方法。一天,葛洪接诊了一个被疯狗咬伤的病人,该病人受不得一点刺激,一旦听到声响,便抽搐痉挛,甚至听不得水流的声音。葛洪意识到病人得了“恐水病”,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狂犬病。葛洪翻阅了大量医书,决定以毒攻毒,即杀死咬人的疯狗,取其脑髓,敷于病人伤口上,病人虽未能救活,但其治疗思路和现代的免疫治疗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时候人们称急病为“天刑”,认为是天降的灾祸,是鬼神作怪。而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说:急病不是鬼神引起的,而是中了外界的疠气。

在抱朴峰时,葛洪完成了已经注写多年的《抱朴子》。他是神仙理论的集大成者!在《中国道教史》上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的中国哲学,讲究道与术,道是价值观,术是方法论,如果说《肘后备急方》是葛洪的术,那么《抱朴子》就是葛洪的道。

在葛洪的徒弟中,有一位最得意的门生,叫黄野人,他虔诚追随葛洪及鲍姑夫妇,医术精湛,他就是后来被香港人顶礼膜拜的最尊崇的黄大仙

(黄大仙)

那么,哀牢山的致命瘴气,葛洪能应付吗?

案例1:有一年南阳俘虏中有人生了怪病,并且在军中迅速传染开来。深夜的空气中弥漫着恐怖的味道,在这危机的时刻,葛洪带着弟子赶到军营看到浑身布满恶疮的战士葛洪冒着生命危险,一一仔细查证,病情就是一种葛洪从未见过的烈性传染病,甚至在任何书籍中也没有见到过类似记载。

葛洪为此陷入冥思苦想。多年在岭南地区的从医经验告诉葛洪,这种类型的疾病并非人体自身产生,而是瘴气,一种无法说清的外界环境的因素所致。当时叫虏疮,首先是从一次战争中从俘虏身上发现的,很多这种痘疮病情危急,葛洪决定先对所有染了病的人进行隔离,紧接着下制定了新的食谱,命令厨师,每顿饭用蒜蓉拌葵菜,而后用升麻汤清洗患处,草药酒涂抹创伤,用清凉血液的草药熬水浸泡,同时根据病人体质制定内服的药。一个多月后,大多数将士在葛洪和众弟子的悉心照料下,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葛洪记录的这种病症,正是后来的天花,它的记载比西方最早记载天花的阿拉伯医学家雷萨斯要早五百多年

案例2:岭南多瘴气,葛洪上山采药发现村民表情痛苦、全身发热,诊断后发现是名为“瘴疟”的传染病,立即跑到路边找到一种草药,经泉水冲洗后绞成汁液,令老人服下后,随即醒来,这种草药便是青蒿。一千多年后,“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方法启发了屠呦呦,从青蒿中成功提取出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人。

葛洪认为,中原地区正气充沛,无瘴气。这个判断和下图吻合

在葛洪之后,从唐朝直到清朝前期,也很难应付瘴气!

唐天宝年间,唐朝对云南南诏国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征讨。盛世空前的唐王朝却未能征服处于初期的南诏政权,这的确让人匪夷所思。

事实上决定天宝战争胜负的因素不完全是人,而是疾病,具体说就是唐人称为瘴、烟瘴所引发的瘴疫

《旧唐书·杨国忠传》提到:“自仲通、李宓举讨蛮之军,其征发皆中国利兵,然于土风不便,且沮洳之所陷,瘴疫之所伤,馈饷之所乏,物故者十八九。”

某年,白居易在陕西临潼遇到一个88岁的老人,老人缺了一只胳膊,白居易便问之何故,老人告诉他,在天宝年间的时候,那时他24岁,朝廷要在五月里远征万里之外的云南,朝廷规定每户三男者就要派出一个男丁随军出征。

他早前就听前次征讨大军回来说起,云南有一条泸水,夏季椒花凋谢之时,泸水就会烟瘴弥漫。于是他趁着夜深的时候,偷偷用一块大石头捶断了自己的右臂,得以避免被远征云南。

其实,唐以前北方军队进入南方地区作战,同样也遇到过相同的情况,比如《后汉书.马援传》也提到,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征岭南,“军吏经瘴疫死者十之四五。

所以高山、大川等有形的自然障碍尚可征服,飘忽不定的瘴气却成为中原人进入西南地区的魔障

《岭外代答》说: “南方凡病皆谓之瘴。”古代瘴病是热带病、地方病、人体寄生虫病等多种疾病的统称。

大致包括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疟疾、中暑、消化不良和肠道传染病、克汀病、恙虫病、水土不服、中毒、脚气、高原反应、肿瘤、脱发等。

狭义的瘴病,则为疟疾,瘴疫主要指恶性疟疾。西南一带,疟疾或恶性疟疾亦称为瘴气。《辞海》里解释说: “瘴气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能致人疾病的气。在西南一带,俗称疟疾为瘴气。

明史中的《广西土司》一篇中有记载,流官需前往土司地区处理公务,谈起那片地方“诸处皆瘴乡”,三年时间,竟死了十七个流官都还没把事情办完。清朝时广西巡抚杨锡绂抱怨,我早上做的饭,没吃完我想留着晚上再吃,揭开锅一看,全都变绿了,我每天过得是胆战心惊,就怕一不小心就嗝屁了,好不容易熬过三年没死,家人仆人也难保证都熬过来。

到清朝中后期,在流官的奖励政策下,曾经土司的大量的山地被开垦出来,以至于山区开发殆尽,甚至出现了无地可垦的现象。在这 一过程中,大量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山区变为农田,瘴气赖以生成的自然环境已就不复存在了。

综上,葛洪把最为方便,廉价又容易得到的药物,最为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都整理起来,把它们浓缩成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它就是现存中医历史上第一本急救手册——《肘后备急方》,书名的意思是可以常常备在肘后袖筒里(带在身边)的应急书,是人人应当随身常备的实用书籍、普及书籍。书中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药,特别注重使用寻常、廉价的药物,使用方便、疗效灵验,“简、便、廉、验”成为该书的最大特色,很多验方至今有效。

在简便廉验的理念指导下,葛洪总结了他和鲍菇多年来的行医实践,在《肘后备急方》中,它记录了大量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仅灸方就有99个,治疗疟疾的方法就有二十多种!《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最早的咽部异物剔除术。最早的一疮痈引流术,最早的洗胃术。对于不能正常排便的病人,用竹管导尿,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导尿术记录。葛洪将自己行医的经验浓缩于这本肘后备急方中。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葛洪去世一百多年后,道医陶弘景增补了《肘后备急方》著成《肘后百一方》,延续了葛洪济世医民的足迹。

创作不易,是否打赏随意。

来源:野生大冒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