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化竞争加剧与新质生产力崛起背景下,城市与媒体在自身突破发展的同时,亦迎来互动发展新命题。诸如,国家中心城市如何构建国际传播力?中国品牌如何突破海外认知壁垒?怎么讲好新质生产力故事?科技、媒体与产业何以深度协同发展?
导读:全球化竞争加剧与新质生产力崛起背景下,城市与媒体在自身突破发展的同时,亦迎来互动发展新命题。诸如,国家中心城市如何构建国际传播力?中国品牌如何突破海外认知壁垒?怎么讲好新质生产力故事?科技、媒体与产业何以深度协同发展?
在此背景下,5月17日,第二届城市发展与媒体生态创新驱动交流会在北京举行。
活动在中国经济传媒协会指导下,由中国经济传媒协会新媒体分会、传媒茶话会主办,邀请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翟惠生,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喻国明等行业专家,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周虎等企业代表,《财经》《财新》《每日经济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经营报社》《中国商报社》《经济观察报》《界面新闻》《华夏时报》等全国主流财经媒体高管,以及《哈通社》等“一带一路”媒体代表,共话城市与媒体新型关系中的新逻辑、新机遇、新挑战。
翟惠生对本届会议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聚焦城市、企业和公众共同关注的话题,正是媒体奋斗的目标。
“我们希望进一步地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媒体深度融入城市的发展,助力城市实现高质量的蜕变,提升城市在全球竞争中的综合实力与影响力。”指导单位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会长赵健表示。
聚力城市品牌传播
权威媒体如何更好发挥效能?
过去几年里,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一些城市独特的文化现象如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长安灯会等,吸引大量游客和国内外媒体关注。
“如今的城市传播参与主体非常多元,图文信息、短视频、直播等传播方式也愈发丰富。从媒体角度看,媒体也越来越重视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报道,媒体通过传播新的技术、新的政策以及产业动态和新的理念,推动区域经济的优化和产业转型,助力提升城市整体经济发展以及品牌形象的打造。”《财经》杂志副主编王延春表示。
新的传播环境下,主流媒体的价值引领势必成为一切内容传播的风向标。共建特色鲜明的城市品牌,媒体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效能?
王延春进一步表示,“首先我们要有打通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能力。国家政策出台之后,我们要在城市、产业、行业里找答案,在地方新的实验和遇到的问题中,思考如何通过媒体的力量再反馈到中央层面的政策建议。此外,我们也要加强媒体与民众的互动。以前我们会有很多读者来信的方式,但现在因为媒介和技术创新,媒体和公众的互动就产生更多渠道。”
《财新传媒》副总裁、《财新智库》执行总裁高尔基认为,“2015年之后,财新通过5个并购建立起数据、智库、指数等数据产业构架……我们认为现在数字经济进入到了后半场,前半场在2000年到2020年之间,我们把这个时代叫平台经济或者互联网+,人类社会所有的科技像页岩层一样,一层一层往上累,底下的东西压实以后成为新的科技现象基础设施。今天进入到下一个阶段——人工智能,数据作为生产资料怎么来把它盘活,这个是老革命遇到新问题……如果你不做‘倒数第二公里’,不把现有的数据资产做更好的脱敏和指数化处理、产品化处理给到自然人来用,这些数据资产更多的还是给科技公司用。这是事关社会治理和技术普惠的问题。”
此外,城市传播一个重要的方面便是国际传播。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喻国明认为,“游戏能够承载很多的文化元素、文化底蕴,以进行有效的跨国传播。对此,中国有极好的基础。在全世界的游戏市场上,中国的游戏市场占有份额接近50%,这是千载难逢的‘无心插柳柳成荫’优势。今天我们的年轻作曲家借助《英雄联盟》《王者荣耀》在短时之内就成为全世界头部知名的音乐家,且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时尚元素、文化元素、文化产品都是借助游戏的场景设置,走向社会。”
将文化置入某种场景中进行国际传播,这种逻辑似乎还适用于更多领域。
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周虎表示,城市、企业、媒体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互融共生,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西凤酒作为参与者、见证者与受益者,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品牌文化广泛传播。 如连续多年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推介会”“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国际展望大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中亚峰会”等国际活动。“西凤酒始终坚持以长期主义酿一杯好酒,未来将以城市发展为依托,积极适应媒体生态创新方式,以酒为媒,持续向世界讲好西凤酒和中国酒文化故事。”
共话科技创新传播
科技—传媒—产业如何三位一体发展?
在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产业竞争和城市竞争形势下,科技传播正体现出独特的价值。
眼下,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以陕西为例,自“三项改革”实施以来,大量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数以万计;此外,从媒体报道层面来看,“合肥模式”“G60科创走廊”“杭州六小龙”等区域科创话题关注度空前……
那么,在这场浪潮中,应该如何审视科技传播的重要价值?科技传播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针对该话题,在交流会对话环节,多位媒体高管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名誉副会长、传媒茶话会创始人刘灿国指出,“媒体在做科技传播的同时也要注意对科学技术的应用,财经媒体要有自己专业的技术人才,才能让我们在向融媒、智媒转型的过程中抓住先机。”
《华夏时报》执行总编辑张志伟表示,“在房地产告别高歌猛进的时期之后,城市就面临新的进化期,进化的方向就是科技。对此,打造城市标签非常重要,而通过先导产业去带动城市的发展,这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
《21世纪经济报道》总裁虞伟认为,“媒体助力城市新质生产力构建,它的一大核心逻辑就是科技赋能、传播破圈和产业升级。科技是底层逻辑,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重塑产业生态;传播是连接枢纽,要打破地域壁垒,构建城市的价值认知体系;产业是核心载体,通过链式、集聚式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三者互促共生。当前城市品牌正在从软实力转变为硬通货,直接关系着城市的要素集聚、产业升级和竞争力的构建。”
镐媒体执行主编师安鹏表示,“很多新兴行业、新兴技术面临一个普遍性问题——企业的技术很好,但现阶段如何更好地推动商业化?比如在商业航天领域,卫星遥感企业就面临找市场的问题,怎么更好地让市场应用端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新技术、新产品的价值?就需要媒体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传播,助力市场理解和接受。诸如此类,是我们推动科技传播的重要价值之一。”
另一方面,科技也在重塑媒体生态。
《每日经济新闻》副总编辑官远星认为,“AI是探路的过程,记者是获取的过程。总体来看,AI探路最大的关键词是速度。当5000家上市公司的公告袭来的时候,人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但AIGC可以,它带来了一场有关速度的速率革命,节省了记者梳理线索的时间,减轻了记者思考框架的精力,也省去记者校对的繁琐。当记者从琐碎的事情中解脱出来之后,需要集中精力用于深度思考,也需要记者往实际调研的方向去做转型。”
针对上述问题,《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姚剑表示,“大模型在不断训练之后可以大规模解放生产力。记者就能以最快的效率进行传播和分发,这对媒体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它同样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每个人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来生产出自己的新闻,会形成巨大的信息泛滥。那么,媒体怎么在泛滥的信息里面脱颖而出?这对媒体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界面新闻》副总编辑王强进一步提到,“从整体来看,我对新的技术和应用持主动拥抱态度。但AI在应用中同样会带来很多问题。如,AI的深度伪造技术带来虚假新闻,此外也会进一步推动信息茧房效应……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国际、国内都目前有一些初期尝试,比如建立基于新闻伦理的AI框架,使用AI工具来进行实时核查等相关措施。我想随着实践的深入,有些问题可以逐步得到解决。”
从“走出去”到“融进去”
中国品牌如何突破海外认知壁垒?
品牌出海也是本届城市发展与媒体生态交流会的核心话题之一。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街头和当地品牌激烈竞争,每天上千万个跨境电商包裹从中国发往全球各地,甚至白酒等中国文化底蕴深厚的消费品频频在外国亮相……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中国经营网》总编辑季为民指出,“中国品牌的全球化的路径,它既是商业竞争的战场,更是文明互鉴的桥梁。在这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们要坚持坚守长期主义,以创新为矛,以文化为盾,方能在世界舞台书写属于我们中国品牌的新传奇。”
就此而言,中国品牌既要“走出去”,还要“融进去”,突破文化差异、信息不对称等海外认知壁垒。
针对上述问题,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党委书记刘东萌表示,“我们在哈萨克斯坦深耕十年,遇到的困难非常之多。包括认知差异、标准问题及设备、技术、种子等出口限制问题。但我们深知这些不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或者一个部门能解决的。所以还是要在政策的允许范围之内,去创新和突破。爱菊粮油选择的是由单纯的贸易向投资贸易一体化转型;由单纯一个产品向产业园区升级,以带动更多的就业,形成产业集群;由硬件投资往软实力转型升级,我们现在带动的是中国的标准出海、管理出海。”
在此基础上,陕西西凤酒厂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牛力进一步分享了西凤酒的出海经验,“我们从五年前开始布局出海,基本上每年海外的零售是翻番的,虽然基数不大,但是营收增长是翻倍的,这对我们是很好的鼓励。我们的出海目标已经从B端延伸到C端的消费者,在这方面就需要迎合国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场景,所以出海销售的西凤酒,包装设计、口感、规格都作出了很大的改变。”
事实上,无论面对“文化折扣”还是认知壁垒,都需要社会各界进一步融合创新智慧,共谋创新突破发展。
如《中国商报社》社长、总编辑胡斌表示,“海外社会包括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知,可能会有一些不对称的地方或者是刻意打压的现象,才会形成一个壁垒。至于今天所讨论的战略层面问题,我想到曾国藩送给左宗棠的一副对联,上联:敬胜怠,义胜欲;下联:知其雄,守其雌。”
此外,《经济观察报》副总编辑郭宏超认为,“当下企业品牌出海有一个极好的条件,即社交媒体是重要阵地。如今国内做品牌出海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文化符号深度绑定、情感价值持续输出、用户共创内容生态。所以在做品牌出海的时候,企业要抓住利用社交媒体的机会,来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
来源:镐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