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转眼间我已经80岁了,跟儿子一块儿住了五年。说实话,刚搬过去那会儿,我还挺担心的,怕自己成了他的负担。可日子一天天过下来,我发现,与其说是他在照顾我,不如说是我学会了怎么照顾好自己。人老了,最大的底气不是孩子多孝顺,而是自己还能站得稳、吃得下、睡得好。
本文由社区周伯伯投稿:
人老了,最怕的不是孤独,而是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
转眼间我已经80岁了,跟儿子一块儿住了五年。说实话,刚搬过去那会儿,我还挺担心的,怕自己成了他的负担。可日子一天天过下来,我发现,与其说是他在照顾我,不如说是我学会了怎么照顾好自己。人老了,最大的底气不是孩子多孝顺,而是自己还能站得稳、吃得下、睡得好。
如果你也在为养老烦恼,不妨看看我的经历,也许会给你一点启发。
一、曾经的我,也是“养儿防老”的忠实信徒
我一直相信一句话:“养儿防老。”我们这一代人,年轻时为了孩子几乎倾尽所有——省吃俭用供他们读书、成家,就盼着等我们老了,孩子们能孝顺我们,照顾我们的晚年生活。
可现实狠狠打了我的脸。
我家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和小儿子都在做生意,二女儿在一个私立学校上班,工作也很忙,加班是常态。以前老伴在的时候,我家里的一切都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
现在老伴走了,我自己收拾衣物,年轻时就不讲究穿着,现在一个人过,有时候连衣领都没翻好就出门了。我知道孩子们心里多少有点不满,但他们没住在一起,也眼不见为净。我就常说:“这把年纪了,穿得舒服就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
老伴去世后,我刚刚75岁,在我们那套50多平米的步梯房住了一个月,儿子心疼我一个人孤单,爬楼梯太累,劝我把老房子卖了当首付,他贷款换了一套电梯房,搬去跟他一起住,方便照顾我。
听起来挺孝顺的,按理说住在一起也算有个依靠。但现实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与其说是儿子照顾我,不如说我成了他的“住家保姆”。儿子在老伴去世后不久离婚了,因为家庭矛盾,孙子被前妻带回了老家。儿子现在开了两家酒店,在成都和绵阳两地奔波,经常不在家。疫情期间身体也落下毛病,肺部有了结节,冬天咳得厉害。
看着他每天风里雨里地跑,我心疼不已。可他自己都顾不过来,哪还有精力照顾我这个八旬老头?
两个女儿倒是常来看我,但我也看得出来,大女儿前几年生意亏了不少钱,现在忙着还债,根本抽不开身;二女儿虽然脾气好点,但在私立学校上班,加班是常态,精力也不如从前了。她们来看我更多出于责任,而不是真心想照顾我。
每次来都是匆匆来匆匆走,连顿饭都不肯留下来吃。
我开始明白:儿女都有各自的生活,有自己的家庭,不可能一直围着父母转。即使嘴上说得再好听,真到需要他们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我下定决心——与其指望儿女,不如靠自己活得体面。
二、与儿子住在一起的生活,也可以很精彩
说实话,虽然我和儿子住在一起,不能叫独居,但很多时候也跟一个人过差不多。他工作忙,经常早出晚归,有时候一整天都不在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而且,我俩虽然是父子,但生活习惯差得挺远。比如我这个人从小节俭惯了,总觉得能用的东西就不该浪费。有次他同事搬家,丢了一张旧板凳,我看还挺结实,就顺手捡回来了。没想到儿子回家看见了,眉头一皱:“爸,你咋又捡这种人家不要的东西回来啊?”虽然他说得很轻,但我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我知道他是觉得不体面,可对我来说,那是实用。
还有吃饭这件事。我喜欢把剩菜回锅再炒一遍,觉得这样才不浪费。但他总说我这样做不健康,吃坏了肚子还得麻烦他带我去医院。我当然知道他是为我好,但也忍不住想:我都这么一把年纪了,这点自由都没有了吗?
作息也不一样。我习惯早睡,晚上九点就哈欠连天了,躺床上没几分钟就能睡着。可儿子不一样,他白天跑酒店,晚上还得打电话处理事情,经常半夜才回来。门一响,手机一响,我就醒了,再想睡回去就没那么容易了。有时候真羡慕以前一个人住的时候,至少睡觉安稳。
我们都在互相忍让、适应,但有时候也会觉得累了。
老伴刚走的那两年,一个人住的时候,我也曾焦虑、失眠,甚至怀疑人生。但慢慢地,我学会了调整心态,也开始规划自己的养老方式。
我总结出了三个关键点:
1. 身体是第一位的,健康就是最大的资本
我以前不爱运动,退休后更是懒得动。老伴走了之后,我发现一个问题:如果我身体垮了,谁来管我?
于是,我加入了社区的太极队,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打半小时太极,回来再做儿子和我的早餐。虽然动作不像年轻人那样利索,但坚持下来,整个人精神状态好了很多。
饮食方面我也注意清淡少油。如果儿子中午在家吃饭,我就会去菜市场给他买蹄花或者排骨炖汤,让他吃饱吃好。我自己每餐控制量,晚上尽量不吃主食,多喝汤水。我还定期去医院体检,发现什么问题及时调理。
现在80岁的我,血压正常、血糖稳定,牙齿虽然掉了很多,但我装了假牙,不影响食欲,走路比很多同龄人都快。
2. 经济独立,才能活得有底气
我每个月有3800元的退休金,虽然不多,但对我来说足够用了。
我和儿子一起生活,水电加伙食费一个月不超过1500元,剩下的钱我都存起来,作为将来雇保姆或者进养老院的备用金。
我不愿意向儿女伸手要钱,也不想让他们觉得我是负担。我能解决的事,绝不麻烦他们。
而且我与老伴在一起还攒了二十万的定期,密码只给儿子说了,但是我跟他说过,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动它,它是我最后的保障。
3. 心态要稳,情绪要平,日子才好过
单身最难熬的,其实是寂寞。有时候一整天没人说话,连个电话都没有,心里空荡荡的。
我开始尝试写日记,记录每天的心情变化;也会去社区图书馆看书、参加活动,认识了不少朋友。我还学了微信,加了几个打太极、钓鱼的群,没事聊聊天、发发表情包,感觉生活又有了色彩。
我告诉自己:年纪大了,不能总想着过去,也不能总指望别人,要学会享受当下的生活。
三、我的养老哲学:不拖累子女,不委屈自己
有人说,老人跟儿子住在一起太不自在了,迟早得一个人住。但我不同意。
我见过太多老人一个人住,突发心梗脑梗去世了,儿女都不知道;也见过不少因为经济或性格不合闹得不可开交的家庭矛盾。
我不是不相信自己,我只是知道:人老了得服老,亲情是有温度的,但现实往往是冰冷的。
我不想成为他们的负担,更不想在他们面前低声下气地活着。
我现在的目标很明确:
- 保持身体健康,尽可能自理五年以上;
- 每月固定存一笔钱,为将来的养老做准备;
- 培养兴趣爱好,充实精神世界,不让孤独侵蚀内心。
我相信,只要我能撑住,晚年就不会差。
结语:
养老,是一场与命运的博弈
人老了,不怕穷,只怕没尊严;不怕孤独,只怕无助。
真正的养老,不是靠谁,而是靠你自己。靠的是你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靠的是你有一份稳定的收入,靠的是你有一颗坚强的心。
我80岁,与儿子一起住了五年,虽然比起那些独居老人来说不算孤单,我始终相信一句话:人老了,拼的不是孩子有多出息,而是你自己能不能活明白。
哪怕我和儿子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我们也有各自的生活节奏。我不指望他理解我的每一分坚持,也尽量不去打扰他的世界。
只要身体还行、钱包够用、心情安定,日子就能过得踏实。
愿每一位老人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晚年。
来源:打翻的颜料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