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五一假期期间,泰山、黄山、恩施大峡谷等多个景区为游客提供外骨骼机器人租赁服务,为游客提升旅行体验,受到广泛青睐,并在社媒平台引发热议。近两年来,随着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不断进步,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正不断拓宽,吸引市场关注。外骨骼机器人有何特点
导读:2025年五一假期期间,泰山、黄山、恩施大峡谷等多个景区为游客提供外骨骼机器人租赁服务,为游客提升旅行体验,受到广泛青睐,并在社媒平台引发热议。近两年来,随着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不断进步,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正不断拓宽,吸引市场关注。外骨骼机器人有何特点?应用前景如何?赛道投融资情况如何?本文尝试分析和探讨。
01 外骨骼机器人特点
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结合外骨骼结构和机器人技术的可穿戴智能设备,通过与人体运动系统的协同工作,增强或恢复人体的运动能力,其本质是一种人机协作系统,帮助使用者完成更高效、更安全的动作,同时减轻体力负担。外骨骼机器人的主要特点如下:(1)人机交互与协同:外骨骼通过传感器实时感知人体运动意图,并通过算法预测动作,精准辅助人体运动。(2)轻量化与舒适性:采用碳纤维、钛合金等轻质材料,降低设备重量,便于携带和穿戴。(3)智能化与自适应性:通过AI算法,外骨骼可学习用户习惯,动态调整辅助策略,例如智能识别用户是在平地行走还是爬楼梯,切换至不同动力模式辅助用户。外骨骼机器人的方式有多种,按适用部位分类,可分为上肢外骨骼机器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腰部外骨骼机器人、全身外骨骼机器人。按应用场景分类,外骨骼机器人可分为康复型外骨骼机器人、工业用外骨骼机器人、军用外骨骼机器人、消费型外骨骼机器人等。
图表 1:外骨骼机器人分类及其特点
在技术不断进步与需求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外骨骼机器人已在医疗、工业、军事、消费(如户外休闲)等各类场景实现应用。
图表 2:不同企业的外骨骼机器人产品概况(不完全统计)
大艾机器人、傅利叶智能等企业的外骨骼机器人专为康复治疗设计,已获医疗器械注册证,在康复医院、社区康复中心等广泛应用,帮助脑卒中、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傅利叶智能的外骨骼机器人在全球超 40 个国家提供服务,伟思医疗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进入 18 省医保目录,覆盖超300家三甲医院,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医疗康复是现阶段外骨骼机器人较成熟且重要的商业化应用方向。
在工业领域,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可帮助提升工人的工作效率,同时减轻身体疲劳,降低工伤事故发生概率。例如在物流行业,多家公司已采用外骨骼机器人,如国内铁甲钢拳与德邦物流、京东物流、康明斯等达成合作,其中在京东亚洲一号仓库中,铁甲钢拳的CEXO系列外骨骼可帮助搬运15-25kg的箱体,工人的连续作业时间可从4小时延长至6小时,同时分拣效率提升60%以上。美国的Sarcos Robotics公司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被波音、亚马逊等公司用于仓储搬运、重物抓取等场景。在汽车行业,福特工厂引入EksoVest外骨骼,工人肩部负荷可降低80%,生产效率提升15%。工业领域需求仍在增长,预计未来工业级外骨骼机器人的渗透率将继续提升。
在军事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可帮助增强士兵体能、提高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例如,傲鲨智能的外骨骼帮助消防员携带50kg装备攀登30层高楼,美国TALOS外骨骼集成装甲与生命监测系统,帮助士兵的负重能力提升至100kg。
在消费领域,如对于户外运动,外骨骼机器人可帮助用户克服体力限制,完成一些高强度的户外活动。尽管外骨骼机器人在户外休闲领域处于起步阶段,但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例如,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外骨骼机器人已在泰山、黄山、武功山等景区投入使用,其中泰山投放了500台外骨骼机器人,可自动调节爬山助力强度,为用户节省30%-50%的体力,同时还具备紧急呼救、景点讲解等功能。同时,程天科技易行 EasyGo、智元研究院踏山 AsExo - TK1000 等面向个人消费市场销售。其中,程天科技外骨骼机器人售价 2599 元,上线15秒数百台产品售罄,预售订单数量激增,一定程度上说明消费级市场需求开始释放。
03 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空间
整体看,外骨骼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据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测算,2024年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17.6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305.6亿美元,2025-203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3.1%。其中,2024年北美地区占据全球外骨骼机器人主要的市场份额,约40%,亚太地区则是增长最快的区域,年复合增长率达26.4%。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如下:
(1)技术进步:碳纤维、钛合金等轻量化材料的使用,显著降低了外骨骼机器人的重量,提升其便捷性、舒适性。同时,AI相关技术与传感器的进步也提升了外骨骼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使其更准确识别和反馈人体运动数据,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加用户体验;
(2)社会需求增加:在医疗康养方面,国内65岁人口预计到2030年突破3亿,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因疾病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对康复治疗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在户外休闲场景中,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已在逐步落地,同时用户对这些设备的接受度较高;
(3)成本降低:随着技术的成熟和产业链的完善,外骨骼机器人的成本逐步下降,售价也随之降低,例如程天科技在今年4月推出的易行EasyGo外骨骼机器人售价为2599元,价格进一步下探;
(4)政策支持: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外骨骼机器人产业发展。例如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引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围绕康复辅助器具、智慧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谋划一批前瞻性、战略性科技攻关项目。同时,伟思医疗等企业的外骨骼机器人产品被纳入医保目录,降低用户使用负担。
图表 3:2023-2032E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亿美元)
尽管外骨骼机器人前景广阔,但当前仍面临技术、成本、市场等方面的挑战。技术方面,随着电池技术不断进步,外骨骼机器人的续航时间在不断提升,但仍无法满足众多场景的使用需求。如在工业场景中,工人可能需要连续工作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而目前的外骨骼机器人无法满足这种长续航需求。同时,外骨骼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当用户运动的角度、速度与设备运行节奏不匹配时,机器施加的外力可能会破坏身体原有平衡,导致安全问题。
成本方面,随着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部分消费级产品价格下降至数千元级别。但高端医疗和工业级外骨骼机器人的价格仍较高,如一套基础版的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售价可高达数万美元,大部分用户难以承受其高昂的价格。
市场方面,消费者对设备的安全性、轻量化、个性化需求较高,当前的外骨骼机器人难以全面满足用户需求。同时在医疗领域,外骨骼机器人的认证较为严格,从研发到获得认证的周期长达3-5年,这对企业的资金实力和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4 外骨骼机器人投融动态
近两年来,外骨骼机器人的融资热度持续提升。据来觅数据显示,2024 年以来国内外骨骼机器人相关融资案例已超 10 起,合计融资金额近 10 亿元。从投资方角度看,参与融资的机构类型丰富,包括张江科投、浦东资本等国资背景企业,以及彬复资本、敦鸿资产等各类投资机构。国资的进入体现了政府对该领域的重视和政策引导,主要希望通过资本支持推动外骨骼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而各类投资机构的参与则主要是基于对该领域市场前景和企业发展潜力的看好,追求投资回报。受技术不断创新、市场需求逐步增长等因素驱动,外骨骼机器人的市场将持续扩大,预计未来该领域的融资活动将继续保持活跃。
下表是2024年以来外骨骼机器人赛道主要投融事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登录Rime PEVC平台获取外骨骼机器人领域全量融资案例、被投项目及深度数据分析。
图表 4:2024年以来外骨骼机器人赛道的主要投融事件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为来觅研究院撰写,其版权系深圳来觅数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Rime 或 来觅数据)所有。未经来觅数据许可或授权,任何单位或人士禁止转载、引用、刊登、发表、修改或翻译本文内容,及其他以作商用的行为。许可或授权下的引用、转载时须注明出处为Rime或来觅数据。任何未经授权使用本报告的相关商业行为都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来觅数据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文内容基于来觅数据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资料,我们力求本文内容的客观、公正,但对本文中所载的信息、观点及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确或隐含的保证,亦不负相关法律责任。受研究方法和数据获取资源的限制,本报告全部内容仅供参考之用,对任何人的投资、商业决策、法律等操作均不构成任何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对因参考本报告造成的任何影响和后果,来觅数据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来源:Wind万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