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神乎其技的一首诗,前两句平淡无奇,后两句惊世骇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4 06:00 3

摘要:李白,一位穿越千年的奇人,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段传奇。他身怀绝技,剑舞双绝,更有一腔不羁的豪情,让后人仰望不已。

李白,一位穿越千年的奇人,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段传奇。他身怀绝技,剑舞双绝,更有一腔不羁的豪情,让后人仰望不已。

奇事频出的李白,曾经醉卧长安,高力士为之脱靴,杨贵妃为之研磨,其不羁的作风,令人咋舌。

他一生游历四方,祖国的大好河山,很多地方都还流传着他创下的千古佳话,他仿佛天生便是为了行走江湖、书写传奇的。

而谈及奇诗,李白更是无人能及。他的诗篇如长江之水,浩渺无涯;如高山之巅,峻拔壮丽。

无论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还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奇妙,抑或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柔情,都让人沉醉其中,无法忘却。

而李白的诗之所以能称奇,是因为他的诗中增添了一股别人模仿不来的超凡脱俗,这使得他的诗歌读起来神乎其神,“仙气”飘飘。

而在他充满“仙气”的上千首诗中,有一首饮酒诗写得出神入化,堪称是其饮酒诗中最神乎其技的一首。

这首诗前两句平淡无奇,后两句惊世骇俗,令人叹为观止,这首诗就是《山中与幽人对酌》,其诗如下:

山中与幽人对酌

【唐】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众所周知,李白是诗仙,也是酒仙。而作为酒仙,他“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所以即便是孤独一人,李白也会“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而与他在一起对酌的人,那也绝非是等闲之辈,我们所知道的就有岑夫子、元丹丘、贺知章、孟浩然杜甫等人。而在这首《山中与幽人对酌》中,其中的“幽人”便是此诗的主角。

这位隐逸的高人我们虽不知他究竟是谁,但可以肯定的是,与这样的人对酌,李白是倍感兴奋,酒意甚浓。

在开篇的“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两句中,李白与所谓的“幽人”在烂漫的山花中欢畅痛饮,一杯接一杯,杯杯复杯杯。

这两句言语不多,却勾勒出李白与“幽人”把酒言欢的畅快场景。此时的“二人对酌”比往日的“独酌无相亲”不知要欢畅多少,不知要自由了多少。

幽人”品行高洁,让李白一下子觉得遇了知音,所以自然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感觉是多么的豪迈,感觉与朋友是相见恨晚。

在这两句诗中,“一杯”两个字接连重复了三次,这样的用法在李白诗中并不多见。但这样的用法不仅描绘了李白与“幽人”的酒量大如江海,更渲染出了对酌的欢畅氛围。

使人仿佛亲眼看到了那畅饮高歌的情景,使人仿佛又听到了李白再一次唱起了《将进酒》中那经典的劝酒声:“将进酒,杯莫停”。

这两句诗虽然巧妙,但与李白其他诗相比,就显得平淡无奇、直白如话了,缺少了必要的技巧与雕琢,纯粹只是客观地叙述当日之事。

然而,紧接着的“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两句堪称是惊世骇俗!这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我已经喝醉了,感觉昏昏欲睡的,您且自行离去,如果你意犹未尽,明天不妨抱着琴来,我们继续酣畅淋漓地喝个痛快。

在这两句诗中,李白直言无讳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完全没有顾忌“幽人“的感受。但李白最后的一句有些令人费解,为何饮酒还要抱着琴来呢?

其实这两句是化用了《宋书·隐逸传》中的一个故事:

“(陶)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意思即是:陶潜不懂音乐,但却收藏了一张没有弦的琴,每当与人饮酒,陶潜便拿出此琴抚弄一番,以表达其内心的情感。

而且无论谁来,只要是饮酒,陶潜都会拿出琴来尽情拨弄,倘若陶潜先醉,他便会对人家说:“我喝醉了,你且自行离去!就是这样的爽朗率真。”

李白在此处借用陶潜的话,就是为了表现出其率真坦荡的性格。而第四句的“抱琴来”也是像陶潜一样,并非真的是要去弹琴,而是想借琴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以尽其兴。

这最后的两句,一句化用了陶潜的诗句,一句模仿了陶潜的行事风格与处世哲学,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说李白的这两句诗惊世骇俗呢?

其实,之所以说这两句惊世骇俗,主要是因为两点:一是因为李白在此处进行了诗文格律上的创新,二是因为这两句彰显了他个人的魅力。

那么,李白在诗文格律上进行了什么样的创新呢?我们都知道,唐朝的诗歌不管是律诗还是绝句,都步入了律化的轨道,遵循着严格的规章要求,多呈现出含蓄婉转的音韵之美。

然而,李白的这两句诗却摒弃了声律的束缚,展现出一往无前的气势,气场飞扬。最为重要的是,李白并未全然抛弃了七绝的传统,而是在七绝的法则范围内进行了创新。

例如,“卿且去”一下子宛如跌落至深谷之中,而邀约明日抱琴再来,则又荡气回肠,起伏跌宕,擒纵自如,极具波澜曲折之妙。

然而,这种创新之举,却违背了盛唐诗坛所公认的章法,说得好听些是突破,说得不好听便是破坏,因此被视为惊世骇俗。

其次,从个人魅力上来说,李白写诗做人不拘礼法,其狂放不羁的性格更是世人皆知。与李白交好的人,更是知道他的这种性格。

纵观唐诗宋词,又有几人像李白这般“狂放不羁”呢?特别是在其饮酒之作中。所以,只唯有浪漫气质充盈的诗仙,方能如此行事:

想饮酒时,便召人共饮,自己酒足饭饱后,便挥手送别,临别之际,还不忘嘱咐一句:“今日我已尽兴,你明日再来吧。”

这就是李白的率真,这就是李白的爽朗。因此,诗中的“幽人”虽被李白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但我们相信,他必定深知李白的性情,深知这就是李白最可爱的地方。

这就是李白不拘礼节、自由洒脱的体现。故而,如此率性而为的李白,真的称得上是惊世骇俗。

*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妥之处请告知删除!

来源:公子昉谈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