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的时候一天能卖200多单。”从今年4月开始,青岛的“城里人”宋君就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月庄大樱桃交易市场扎了营。他的工作就是在抖音上直播卖当地的大樱桃,作为农产品赛道的主播,他每卖出一单便可以提点8%—10%。“我们公司有15个主播,几乎是24小时轮岗直播
“好的时候一天能卖200多单。”从今年4月开始,青岛的“城里人”宋君就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月庄大樱桃交易市场扎了营。他的工作就是在抖音上直播卖当地的大樱桃,作为农产品赛道的主播,他每卖出一单便可以提点8%—10%。“我们公司有15个主播,几乎是24小时轮岗直播,而我主要负责下午4点—7点时段。”
宋君介绍说,在月庄大樱桃交易市场里,和他一样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直播卖大樱桃的主播,每天多达三五十个,有的是在果园里直播,有的是在发货现场直播,而他则在打包中心,为的就是让消费者感受到每一单都是精心挑选和即买即发货。
深耕农业直播赛道的不仅仅是宋君一家公司,也不仅仅是在临朐,潍坊的每个县市区都有自己的“李佳奇”和“家人们”。
“我们主播主要依靠的是背后的供应链公司,而供应链公司则是长期和各个农户形成收购关系。之所以我们能卖得好,依靠的是农产品的质量,这背后是种子品种、质量,农民种植经验、技术,市场营销等多种因素促成的。只有在潍坊,这些资源才能唾手可得。”宋君道出了他对农业的看法,而这也正是他们选择扎根在此的重要原因。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作为山东的滨海城市——潍坊,用全国1.7‰的土地、1‰的淡水,贡献了全国6.4‰的粮食、16.8‰的蔬菜、10.9‰的肉蛋奶,成为全国重要的粮袋子、菜篮子、肉案子、果盘子,赢得了“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的美誉,创造了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的“三个模式”(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先后两次得到中央领导肯定。数据显示,2024年,潍坊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358.7亿元,位居全省第一。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7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到2035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从一粒好种子到一桌好饭菜,潍坊农业已经走出山东,迈向全国,并在多个国家构建了自己的话语权。
潍坊种子能卡别人“脖子”
“我们是从80年代就开始卖种子,到后期开始自己繁育,直到2000年才正式注册公司,2009年建立种苗厂。”山东鲁寿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寿种业”)总经理王文姣说,“以前的种子都是按斤卖,现在是按克卖。以前是只在寿光卖,现在是全国卖,还出口到欧美等十多个国家。”
作为从“爷爷辈”就已经开始和种子打交道的鲁寿种业,绝对算得上是潍坊寿光市乃至全国蔬菜种苗行业的老人。据王文姣介绍,目前公司年育苗能力达到3.2亿株,种类涵盖茄果类、瓜类、叶菜类等60余种类目,种子年销售量在20吨以上,拥有自主产权蔬菜品种达150个。
多年来,种子被国外“卡脖子”似乎成为一种阴霾笼罩在农业头上。而鲁寿种业却在当前贸易战、关税战四起的背景下,显得相当无感。
“我们主要育种育苗基地一部分在甘肃,一部分在潍坊,对外贸易额年均在2000万元左右。虽然美国现在加征关税,但一方面我们的订单还在生产中,现在还感受不出来;另一方面,种子行业利润高,即便加征了高关税,对我们的影响也不大。”王文姣说,“国外本身蔬菜类品种就不多,再加上他们的种植习惯往往是一个品种种植10多年,即便想要从其他国家寻求替代良种,也几乎不可能。”
王文姣解释说,如果国外客户寻求替代,最大的可能是在印度、越南等国家进口,但东南亚地处热带,温度高且空气潮湿,这非常不利于种子培育。之所以必须在中国培育种子,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地理先天优势,种业公司愿意扎堆甘肃、山东等地,是因为有得天独厚的光照时长、气候较为干燥等条件,而且是以非常低的成本就能获取,即便国外有这个先天地理条件,也没有这个技术和种业氛围。“外界一提电商就是杭州,一说创新就是深圳,而在农业领域,潍坊则是代言人,尤其是蔬菜领域,提到寿光,这意味着免检。”
其所言不虚。记者从潍坊市农业部门了解到,潍坊通过开展“卡脖子”技术联合攻关,7个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潍麦16”实打亩产达892.52公斤,实现潍坊小麦单产历史性新突破。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持证企业356家,占全省的31.2%、全国地市第一。育苗企业达到512家、年育苗能力在30亿株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8%,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蔬菜种苗生产基地。种业研发企业44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5家、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4家,数量均居全省首位。累计取得农作物新品种权399个,全省第一。建成全省最大的蔬菜种质资源库、全国最大的南美白对虾种质资源库。
农业全产业链持续做功
种子向来被视为农业的“芯片”,而“芯片”不仅要能为自家人“做好一桌饭菜”,甚至要在严苛的国外标准前实现出口,这背后其实是一整条农业产业链在发挥作用。从研发到种植,从人才到农机,从运输到市场,无不需要无数次的分裂、组合、碰撞。
寿光野虎村,便是农业链条上微小却不可或缺的一环,因为只有在这里种得好,才能卖得好。“我们村的土地全是做种子公司试验田。土地、大棚都是我们自己的,种子、肥料等都是种业公司提供,我们老两口按照他们公司的要求来种植和养护,企业定期会来采集作物的生长数据,同时也供全国的采购商参观。”野虎村村民说。
记者在村里看到,在这样的一个小村子里,每个蔬菜大棚上都挂上了来自北京、河北、潍坊等地的种业公司招牌,而在大棚内部,各种品种的番茄名称也悬挂其间。“村子里估计有200多个实验公司,有的一搭个大棚就为四五家企业提供试种。”
在野虎村,村民们提供种植试验是按棵收费。“我们村1200口人,年轻人、有本事的人都出去了,像我们老两口就在自己家的大棚里干活儿,一年普普通通收入30万元左右。”上述村民说。
记者从潍坊市农业部门了解到,潍坊以把农业做成现代化大产业为目标,培育形成了一大批发展主体、创新载体、人才群体,形成“主体强—体系全—产业强—乡村兴”的良性循环。在农业龙头方面,目前潍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100多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820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9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45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其中29家农业龙头企业入选“全国500强”,全国地市第一。
据了解,目前潍坊蔬菜、畜禽、花卉、农机4个全产业链规模过千亿,生姜、果品、种业、奶牛等10个产业链产值过百亿。培育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3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1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3个,省级现代农业强县3个,省级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3个,省级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5个,均居全省第一位。
2024年,潍坊农产品出口额达到163.75亿元,连续6年突破百亿元。
潍坊标准走向全国并迈出国门
自己吃饱、吃好了,有了富余的产品才能变成商品和贸易,这是常识。在企业界向来流传着一句名言: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标准。潍坊正是标准之一。
在山东利森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森特公司”),一批集装箱“植物工厂”即将发往中东地区。这种“植物工厂”采用封闭式管理,通过科学设定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种植条件,可实现自动化管理培育。每个“植物工厂”可种植5000株叶菜,每28天收割一茬。
据了解,利森特公司已将温室大棚建到全球40个国家,打造了294个种植园区。为更好适应国际市场需求,企业还在硬件上不断创新,其自主研发的弧形钢梁,能让温室抗风等级提升至12级,在中亚多风地区深受欢迎。
利森特公司董事长王守波说,公司下一步目标就是全球化的布局,精准化的服务。要立足中国,把中东、中亚、非洲和澳洲的市场做好。把我们的技术人员进行输出,这样我们的售后服务会更加迅速。
类似利森特公司的不止一家。据了解,潍坊农产品出口企业发展到700多家,农产品远销141个国家和地区。常年有1万名技术人员在国内外从事农技指导,培育“走出去”农业企业73家,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或产业园,将潍坊技术、标准和服务输往世界各地。
潍坊标准正在不断扩大。作为全国唯一拥有蔬菜、畜禽标准研发“双中心”的地市,在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集成2369条蔬菜产业链相关标准,编制了37种蔬菜、54项技术规程,研发的番茄、黄瓜、辣椒等7项设施蔬菜全产业链行业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全国畜禽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研发完成生猪、白羽肉鸡两个全产业链标准,牵头制订的鸡屠宰ISO国际标准,是我国牵头制订的第一项畜牧业国际标准,实现了零的突破。目前,潍坊共创建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标准化基地21处,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6处、省级19处,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28处,数量居全省前列。
而潍坊得天独厚的蔬菜产业,自然也成了宋君这些主播们即将开垦的富矿。“等卖完了临朐大樱桃产品,我们还想去寿光卖菜。”宋君说。
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