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过多?小心变傻!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4 00:39 3

摘要:睡眠与认知功能的关联已被广泛认知。优质睡眠有助于维持清醒状态与敏捷思维,而睡眠不足则可能引发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及反应迟缓等问题,长期睡眠不足甚至可能引发认知障碍。

Hello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睡眠与认知功能的关联已被广泛认知。优质睡眠有助于维持清醒状态与敏捷思维,而睡眠不足则可能引发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及反应迟缓等问题,长期睡眠不足甚至可能引发认知障碍。

然而,一个常被忽视的现象值得关注:睡眠时长过久同样存在健康风险。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每晚睡眠超过9小时,可能反而让认知能力下降,甚至发展为痴呆!尤其对有抑郁情绪的人群来说,这种影响更加明显。

权威研究概述

研究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领衔,联合多所高校共同完成。

1. 研究目的:了解不同睡眠时间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特别是长时间睡眠。分析抑郁症状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2. 研究对象:选取“弗雷明翰心脏研究”的1853名成年人,年龄27到85岁,平均年龄为49.8岁。所有参与者均无痴呆或中风病史。

3. 研究方法:在完成临床检查后,收集参与者的平均每日睡眠时间,2年后系统评估认知功能。其中,短睡眠

睡眠时长与认知健康的关联

研究明确了长时间睡眠与认知能力以及与抑郁症状的关系。

1. 长时间睡眠与认知能力的关系:睡眠过多的隐忧

认知能力整体得分,长睡眠者(≥9小时)比正常睡眠者低0.25个标准差。意味着认知功能可能比同龄人落后了6年半的时间。

· 图形记忆能力:长睡眠者比正常睡眠者低约9%,图形关键记忆缺失;

· 逻辑记忆能力:长睡眠者比正常睡眠者低约5%,对逻辑关系和细节的记忆较差;

· 执行功能效率:长睡眠者比正常睡眠者低约8%,容易“反应迟缓、思路卡顿”。

2. 抑郁症状的影响:加剧认知风险

抑郁症患者更容易出现睡眠时间较长的情况,并且这种关系更为复杂。

1) 抑郁和长睡眠有关:长睡眠人群中,存在抑郁症状比例是正常睡眠人群的两倍。说明抑郁人群更易出现睡眠过长;

2) 抑郁会显著放大长睡眠的认知损害

· 未使用抗抑郁药的抑郁患者:长睡眠导致的认知损害更严重,相当于比同龄人记忆力差10岁以上;

· 服用抗抑郁药的抑郁患者:长睡眠导致认知能力明显下降,比正常睡眠者低约7.4%;

· 无抑郁症状人群:认知能力下降约3%,对日常生活影响相对有限。

睡眠与大脑健康

睡眠时长与认知能力、抑郁症状密切相关,背后的机制是怎样的?

1.专家观点

研究团队负责人苏达·塞沙德里博士指出:“睡眠时间过长不仅与整体认知能力下降有关,还会影响特定的认知领域,尤其是在抑郁症患者中更为突出。”

2. 睡眠持续时间和模式紊乱

· 全球脑健康理事会建议成人每晚保持7至8小时的睡眠,对维持大脑结构和功能非常重要。

· 睡眠不足或过量都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认知障碍的风险。

3. 抑郁症与睡眠障碍

很多抑郁症患者其实最先出现的症状就是睡眠问题。

· 90%的抑郁症患者报告存在睡眠困扰;

·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但也有一部分人表现为嗜睡、睡得过久;

· 一些人的睡眠问题早在抑郁症确诊之前就已经存在,说明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健康睡眠指南

我们究竟该如何做才能改善睡眠质量?对于抑郁症患者,又有哪些特别的建议呢?

1. 打造健康的睡眠模式

· 规律作息:保持固定的就寝和起床时间,即使周末,时间波动也应在1小时以内;

· 优化睡眠环境:确保卧室安静、舒适,维持适宜温度,保持光线昏暗;

· 避免睡前刺激:午后应避免饮用含咖啡因饮品,睡前3小时内不宜饮酒。睡前2小时减少脑力活动,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若需使用,建议佩戴防蓝光眼镜。

· 适度运动:每日进行30分钟左右有氧运动,并且应该在睡前3小时完成;

· 放松身心:睡前1小时可尝试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活动,促进睡眠。

2. 睡眠管理与情绪调节双管齐下

· 及时就诊:如果有明显的抑郁情绪,务必及时寻求专业心理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 规范治疗:抑郁症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抗抑郁药,不要自己随便改剂量或者停药;

· 定期评估:定期评估睡眠情况,必要时配合认知行为疗法(CBT-I)来改善睡眠;

· 睡眠管理:除遵循通用睡眠改善方法外,抑郁症患者更应严格建立规律睡眠习惯;

· 控制午睡:如需午睡,建议将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并安排在下午较早时段进行。

睡眠过多不是好事,尤其是每晚超过9小时,可能会导致认知能力下降,尤其在有抑郁情绪的人群中更为明显!

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睡得很久却依然疲惫、健忘、注意力不集中,不妨从今天开始调整睡眠习惯。关注睡眠,就是保护大脑健康的第一步。

来源:佳音健康达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