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中州古床博物馆创办人兼馆长闫振宇在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向记者谈起自己创办中州古床博物馆的初衷和历程,以下是他的自述——
2025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中州古床博物馆创办人兼馆长闫振宇在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向记者谈起自己创办中州古床博物馆的初衷和历程,以下是他的自述——
闫振宇是郸城县丁村乡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他自筹资金数千万元、在全国各地收集各式各样、各个朝代的古床数百件,创办了中州古床博物馆,并担任馆长。如今,他的中州古床博物馆己被收录进国家博物馆文物馆藏档案,成为郸城的一张文化名片,在全国颇具盛名。
闫振宇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是一个贫困的年代,家里只有一张祖上传下来的古床,这张床平时供爷爷奶奶使用,只有至亲结婚的时候,才腾出来给新人用一段时间,等新人生了孩子,就要把床还给爷爷奶奶。这种条件下,闫振宇作为家中长子,但凡有点好的物质条件都要让给弟弟妹妹,所以,十几岁之前,闫振宇基本上没在床上睡过觉——夏天躺地上、冬天钻麦秸窝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
说起睡麦秸窝,没经历过的人不知道,那是铡碎留着喂牲口的碎麦秸,堆成一堆。在这里面睡觉要脱得一丝不挂钻进去,只露个头在外面,这样身上不扎得慌,因为身上的温度会把麦秸软化,软化后贴着身子起到保暖作用;如果穿着衣服睡,因为麦秸与皮肤隔着布料,无法软化,就会一直支楞着扎人,把人扎得全身刺痒。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闫振宇,参加工作后,对床的欲望特别强烈,领到工资后首先给自己买了一张好床,以弥补童年时对床的渴望。
因为工作的关系,闫振宇经常出差,全国各地到处跑,那时候人们钟情于款式新颖的现代床,再加上没有收藏意识,嫌式样古老、陈旧的古床放在家里占地方,所以弃如敝履,甚至有的劈了当柴烧。因此,经常出差的闫振宇,时常会看到一些人家遗弃的旧古床,每当这时,闫振宇就觉得心痛、可惜——床的用料和做工都非常好,还这么结实,干嘛要扔了它、烧了它?联想起小时候对床的渴望,于是,就萌生了买回去收藏起来的念头。
开始买的时候还算顺利,那时候古床多,人们扔了也是扔,随便给点钱就卖,到后来,有些人得知闫振宇买来收藏,认为这是很值钱的古董。有时明明说好了的价格,等闫振宇筹够钱去拉货的时候,又找各种理由抬高价格,不然就不卖,为此,闫振宇不得不节衣缩食、东求西借,为此背上了一身债。当时国家鼓励下海经商,闫振宇就在老家办了一个酒厂,用酒厂的赢利去收购古床,创办了中州古床博物馆,为此,闫振宇的酒厂经常入不敷出。
尽管如此,闫振宇仍然钟情收藏古床,不舍得把千辛万苦收购过来的古床卖掉——在他收藏的古床中,有一张吴三桂和陈圆圆的婚床“贵妃榻”,是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寺院还没开放时,从那里高价收购过来的。因为吴三桂和陈圆圆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所以这张床被视为珍宝,上过中央电视台的《我家有宝》栏目。
后来,昆明文史馆得知后,几次与闫振宇沟通,希望出高价把这张床买回去。但闫振宇舍不得,再加上这张床已经入籍国家文物博物档案,转卖的话要办不少手续,而且来回拆装、搬运也会增加磨损,不利于床的保管,所以,闫振宇还是选择把这张床留在中州古床博物馆,云南昆明西山寺院那边则以这张床为原型,重新仿制了一张,并在展览牌上注明“原床收藏在中州古床博物馆”。
有一次,闫振宇听说四川都江堰市某山村有户人家,家里有张年代久远的古床,就前去购买。去了后发现这张床非常精美,是在都江堰治水的一位王爷请五个工匠花了三年时间打造而成、经过数百年辗转,才到这户人家手里的——这户人家因为成份不好,在生产队分生产资料的时候,别人家分的都是牲口、农具,分给他们的却是这张床——在那个年代,牲口、农具等可以用来生产,省力省时还能多打粮食,床却只能在家里当摆设、占地方,对生产起不到任何帮助。所以,这张床是他们家当时受歧视的见证——家里除了这张床,啥也没有,堪称是家徒四壁、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出于求偿心理,再加上这张床确实精美,所以他们开出的价格非常高,远远超出闫振宇的承受能力。因此,闫振宇不得不无功而返。
回来后,闫振宇吃不香睡不着,脑海里翻来覆去都是那张床,担心床在他们手里保管不善而损毁。所以,思来想去,闫振宇决定再去一趟。于是,他就开着车,装了五百斤自己生产的酒,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闫振宇告诉这户人家:你家在村里一直是受欺负的对象,如果真用这张床换一大笔钱,留在村里安全吗?会不会有人眼红导致出什么意外?所以,不如用你的床换我的车,我把你的床拉走,你开着我的车带全家去成都,用车拉客载货养活一家人,比留在村里守着这张床过苦日子强。
这户人家想想,确实是这个理——就算这张床再有价值,放在自己手里,也是发挥不出来,反而占地方,还得保养,一家人守着这张床过苦日子,也真没什么意思;而如果换了车,开车去省城拉货,起码可以改善全家人的生活。所以,经过商量,最终他们同意了闫振宇这个建议。
为了平衡全村人的心理,避免有人出来作梗,阻拦把古床拉走,闫振宇又请全村人喝酒,告诉大家,我出五千块钱辛苦费,请大家帮忙把床运到山下,装上雇来的货车。
全村人不仅有吃有喝,还有钱赚,所以听了都很高兴,就主动帮忙,闫振宇顺利地把这张精美的古床运了回来,成了他的中州古床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接下来,闫振宇和床的原主人成了朋友,经常联系。
到了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的时候,床的原主人所在的村也受到影响,墙倒屋塌死伤了不少人,而床的原主人却因为带全家去了成都,不仅改善了生活,还一家人都安然无恙。所以,床的原主人专门打电话感谢闫振宇,说幸好当初听了他的建议,不然凭自己家那破房子,不仅床会损坏,人也可能保不住。而现在,床在闫振宇这里得到很好的保护,他们一家人在成都也生活得不错,对比村里的惨状,他们充满感激,直夸闫振宇是救命恩人。
闫振宇告诉他们,不用感激我,这是古床带给他们的福报——正是因为他们的选择对古床保护有利,才有了如今的福报。尽管如此,他们对闫振宇仍是千恩万谢,逢年过节就给闫振宇寄当地特产表示心意。
在闫振宇的收藏生涯中,类似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迄今为止,闫振宇的博物馆已收藏有数百张古床,每张古床都有一个与之相关的收藏故事,这是闫振宇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每当有人前来参观,他都会热情接待,给人讲述古床知识,身体力行传播古床文化。(朱应召)
来源:周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