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力,素养教育将如何落地?——2024素养教育新生长会议在京举办

B站影视 2024-12-24 20:53 7

摘要:适应新时代人才成长需求,构建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新路径,共话素质教育未来,本次会议围绕新课标下教与学的变革等基础教育领域关键议题展开,与会专家结合教育理论与实践分享如何在AI时代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提升孩子的底层能力,帮助孩子获得面向未来、应对挑战的能力以及实现

12月24日,由教育家·猿辅导素养课发起的“为未来而育”2024素养教育新生长会议在国家图书馆文会堂举办。

适应新时代人才成长需求,构建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新路径,共话素质教育未来,本次会议围绕新课标下教与学的变革等基础教育领域关键议题展开,与会专家结合教育理论与实践分享如何在AI时代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提升孩子的底层能力,帮助孩子获得面向未来、应对挑战的能力以及实现长远发展。

深读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共谋新课堂。清华大学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王文湛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老师如何上好课?”主旨报告中提出,老师要做好以下六点:认真阅读教材,讲课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课堂上要“导”不要“演”,把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启发性教学,顶层设计,用高水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班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注意差异化引导;苦练基本功,注意教容教态;利用好家庭作业,少一点精一点,在“精”上下功夫。

王文湛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云杉在题为“教育如何扩充人的心量?”主旨报告中强调,一个人有了强大的心原力,也就是“劲儿”,才能气韵生动、容光焕发、神采飞扬。人的学习需要用心,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精神力,扩充人的心量,而不仅仅是追求学业成绩。以学为中心,如何教与受教?她从知与晓、学与习、感与知、观与察、教与育、见与赏等角度谈到如何启智润心,创建内在经验,熔铸生命的能量。

刘云杉

命题改革,是教育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咏梅在“核心素养指向的基础教育阶段命题改革”主题分享中指出,深度解读学业标准,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业质量考查以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为主要维度,结合结构化的课程内容,给出考试评价的依据。区别于偏重对知识或技能的考查,素养立意的考试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为指向,突出整体素养导向,强调素养+情境+内容+认知能力的多维度构成。

张咏梅

加强课程综合,从学以致用,到用以致学,在实践中变革育人方式。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钱守旺在“跨学科主题学习助力素养不断跃升”主题演讲中,深入剖析新课标中对跨学科学习的要求,指出主题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主要学习方式的变革,结合未来创新型人才须具备的关键能力,通过举例谈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特点、课程整合的方式、项目群构建的目标与意义、如何让学生拥有好的学习场景、体验和技能等。

钱守旺

教育本应面向未来。猿辅导集团副总裁马旻在主旨报告中介绍了在素养教育实践中的探索与思考以及率先全面适配新课标的落地,同时也分享了未来将如何在AI技术的加持下,顺应时代的需求,响应新课标要求,聚焦核心素养,在真实情境和任务型探究中培养孩子的底层能力,激发孩子更多的成长可能性。

马旻

圆桌对话环节,专家们聚焦“走向深度学习的教学改革”,围绕面向未来青少年需具备怎样的底层能力、如何在学科教学实践中培养核心素养、在新课标和新修订教材的推动下教与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教师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素养教育如何与社会创新发展需求相契合、人工智能如何赋能素养教育等议题展开了讨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孙晓天、教育部教师教育资源专家委员会专家鲁子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煜晖、猿辅导集团副总裁马旻紧扣议题分享了实践经验与教育思考。

左起:张琦、马旻、孙晓天、鲁子问、李煜晖

目前素养教育处于怎样的状态?未来有哪些发展趋势?弗若斯特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章晓菁现场解读了中国素养教育白皮书,她表示:“猿辅导素养课为全国素养教育品牌引领者。”

章晓菁

由教育家发起、猿辅导素养课参与共创、百余位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加入的“新课标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为专家颁发聘书。

中国教育电视台张琦主持本次研讨会。

张琦

— END —
来源 | 本文系原创作者 | 侯宏伟统筹 | 周彩丽 校对 | 齐丽涛《教育家》杂志投稿邮箱:gmjyjzz@126.com新媒体投稿邮箱:jyjzzxmt@126.com

来源:光明社教育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