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B:我作为一个亦庄的原住民,08 年来到北京,亦庄是我第一个进入的地方,也是我找到第一份工作的地方。我在这里居住了 17 年,组建了家庭,有了孩子,现在也有自己的事业。我本身是钢琴老师,因为爱好,现在还成为了普拉提工作室的馆主。这意味着我以后一定会在亦庄常住下
今天采访的是一位
在亦庄工作生活了 17 年
孩子目前就读于人大附经开学校
初二的学生家长
↓↓↓
· 家长访谈内容 ·
A:叮当老师
帮助数千名家长完成学区、升学规划
B:亦庄原居民 17年
人大附经开校区 8年就读体验
A: 孩子学校?
B: 人大附经开校区
A: 年级?
B: 初二
A: 亦庄原住民还是跨区亦庄?
B: 原住民
B: 来亦庄时间
A: 17年
A: 京籍还是非京籍?
B: 京籍
1
当初为什么选择来亦庄
B:我作为一个亦庄的原住民,08 年来到北京,亦庄是我第一个进入的地方,也是我找到第一份工作的地方。我在这里居住了 17 年,组建了家庭,有了孩子,现在也有自己的事业。我本身是钢琴老师,因为爱好,现在还成为了普拉提工作室的馆主。这意味着我以后一定会在亦庄常住下去。
我觉得亦庄整体发展非常快,肉眼可见的快,日新月异,几乎每年都有变化。亦庄的绿化很好,有很多公园,人行道旁还有专门的跑步步道。孩子的教育资源以及其他各类资源,比起我刚来的时候丰富了很多,在这儿生活非常舒适。
☑ 2008年到北京,在亦庄工作、定居17年
☑ 双职业:钢琴老师、普拉提工作室的馆主
☑ 亦庄发展快,绿化好(多公园、跑步步道)
☑ 教育等资源比刚来丰富,生活舒适
2
对学校的感受?
A:咱们在人大附经开校区上学已经七年了,这七年对学校教育的体验如何?因为您是钢琴老师,能接触到各种孩子和家长,若能对比一下会更好。
B:孩子很幸运,班主任非常棒,学校大部分老师都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 “大循环” 带下来的,只有特殊情况(如老师身体原因)才会中途换老师。这里的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认知、团队精神,还会细心教导同学间如何相处。比如在集体活动中,老师会引导孩子们照顾和鼓励落后的小伙伴,这一点让我感受深刻,也觉得学校氛围特别好。
☑ 就读七年,多数老师“大循环”带班(特殊情况除外)。
☑ 老师重知识传授,更注重培养认知、团队精神和相处能力,集体活动中引导照顾落后同学,氛围好。
3
个性化教学
B:学习上,孩子没有太大压力,基本能在学校独立完成作业。1 到 3 年级是 “乐学乐考”,几乎没有考试,六年级可能会有一点升学压力。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孩子一年级时的教学方式:孩子们以分组形式(两两相对,四人一组)上课,老师不仅按课文讲解知识,还会让他们代入角色、尝试角色、感受人物心理。
老师提出问题后,孩子们分组讨论,最后派代表分享结论。而且每次不会只让一个孩子发言,小组同学会帮助腼腆的孩子站上讲台分享。
学校每年春秋季都会举动运动会,还有出游的活动。
A:春游、秋游,就跟我们小时候一样?
B:是的,孩子们会特别开心,会精心挑选活动地点。记得有一次孩子们在农庄里观察小麦磨成面粉的过程,还亲手用面粉包饺子,虽然包得稀巴料,但吃到自己做的饺子都很开心。
☑ 学习压力小,1-3年级“乐学乐考”,六年级有升学压力。一年级分组教学,代入角色讨论,小组帮腼腆孩子发言。
☑ 学校春秋季办运动会、出游,如农庄磨面粉、包饺子,孩子很开心。
4
社团情况
B:学校课余活动也很丰富,社团分为科学类、艺术类、体育类。
A:体育一般都有什么项目?
B:体育类有足球、篮球、可能还有长跑、短跑等项目,初中还有田径队。元旦时,每个班都会举办联欢晚会,孩子们自己担任主持人、编排节目,有的负责幕后音响设备,老师让他们自主领任务、协作分工,这点很好。
A:培养自主性
B:自主这件事情,大家学会在一起协作分工,觉得这点特别好。
参演话刷
B:学校还有一个特色活动:老师会带孩子们用表演形式演话剧
A:每个孩子都能参加吗?
B:愿意参加的孩子可以报名参加。我儿子曾演过《小鼹鼠的故事》舞台剧,大概在二三年级,他们穿着精致的服装,还去专业剧场演出,有专门的观众观看。
A:真好
B:对,课余生活非常丰富。因为我儿子会弹钢琴,他有很多展示机会:可以把演奏视频发到班级群,也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给同学看,这极大提升了他学习课外兴趣班的积极性。
初中社团情况
B:初中的社团比小学更丰富,新增了科学、Ai类,体育类划分也更细致。儿子曾参加田径队,每周训练多次,跑废了一双鞋。
初中和小学一样,初中也有春游、秋游,只是去的地方更远。
A:去哪儿?
B:我记忆里会有在怀柔、房山远郊了,通常早上出发,下午返回。
☑ 课余活动丰富,社团分科学、艺术、体育类(足球、篮球等,初中新增科学、AI 类,体育更细分),元旦班级联欢,孩子自主分工。
☑ 特色话剧表演可报名,有才艺孩子可展示,提升兴趣。
☑ 初中社团更丰富,儿子参加田径队每周多次训练;春秋游去怀柔、房山等远郊,早出午返。
5
初中学习氛围
B:孩子进入初中后,初一生活比较欢乐。我觉得亦庄的教育氛围真心不那么 “卷”。因为我是一个钢琴老师,我曾在海淀教课,看到那里的孩子和家长,甚至爷爷奶奶都参与的时候,我就已经很焦虑了 —— 他们像有专业团队扶持孩子一样,按固定排班参加各种课外课。
A:是这样的
B:钢琴课永远都不会改时间,因为他只有这个点有时间,所以我看到他们就会非常焦虑。但是反观我自己儿子,生活上的这个场景,可能到期中、期末考试前一天晚上或者是前几天晚上,孩子们反而像在放假,晚上还在楼下欢声笑语的玩。
A:就是不卷呗
B:对,一点都不卷。这边的家长心态也很好,更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A:明白
B:现在儿子初二下学期,自己开始主动努力学习,这学期明显感到他有课业压力,会自主复习很多功课、去复习,马上要期中考试了,他会用大量的时间,这两天基本上都会复习到晚上 11 点,但这并未影响他的课余活动:他平时练琴,还参加了学校篮球队,经常去区里或市里参加比赛,体格是非常强壮的。
☑ 亦庄教育不 “卷”,对比海淀家长带孩子密集上课外课的焦虑,这里孩子考前仍有时间玩耍。
☑ 家长更关注孩子健康成长,儿子初二下学期主动学习,期中前复习到 11 点,仍坚持练琴、参加校篮球队比赛,体格强壮
6
重视体育
A:所以体育也很重视是吧?
B:是的,学校很重视体育,体育老师也非常负责:开家长会时,老师会专门强调不同孩子需要加强的身体训练项目
A:老师会点对点吗?
B:他大分大致的一个群体,比如容易发胖的孩子,告诉你要干什么。跑步弱的孩子你应该去锻炼什么。
学校每周安排3公里户外跑,要求全校参与并打卡;
寒暑假也会明确布置每周的锻炼任务(如每天做俯卧撑、跳绳)。
A:小学就这样?
B:大概是从初一开始,我记得是应对中考体育,要去拉引体向上,他们每周要跑3次3公里。在老师的督促下,孩子的身体确实强健了很多,心肺功能也是非常非常好的。
☑ 学校重视体育,老师家长会针对性强调训练重点(如发胖、跑步弱的孩子)。
☑ 每周全校 3 公里跑并打卡,寒暑假布置锻炼任务,初一开始练引体向上应对中考,孩子体质和心肺功能提升
7
对亦庄最满意的三点
A:您对亦庄教育最满意的三个点是什么?
B:第一,老师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培养,还在性格养成上下了很大功夫的,而且不会因阶层区别对待孩子。
第二,孩子在小学和初中遇到的老师都很有情怀,他们不仅传授知识,还会花精力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孩子去观察世界、找到做事方式、方法,找到很多人际之间处理关系的方法。我觉得这一点是让我们很受益的。
第三,住的小区离学校很近,孩子到三四年级就可以结伴上下学,这对上班的妈妈来说是很大的 “解放”,也让我很开心。
A:而且这边好多都是一九年一贯制,所以小学到初中都可以升上去,这是这些同学,
B:升学连贯,孩子的友谊也能因为9年制延续,有很多固定的好朋友,这对童年成长很重要。
A:对,这确实很重要。
☑ 老师重学习与性格培养,无阶层差别对待。
☑ 老师有情怀,传授知识同时引导孩子观察世界、学习处事及人际方法。
☑ 家校距离近,孩子三四年级可结伴上下学,且九年一贯制让升学连贯、友谊延续。
8
家长的人群有哪些?
A:这边的家长人群主要是哪些?
B:我认识的家长中,非京籍居多。他们大多从外地来北京成家立业,有的自主创业,有的在外资企业或大厂工作。
11
小学和初中的作业情况
A:小学和初中的作业量分别有多少?
B:小学时,在我的记忆里作业基本1 小时内可以完成,五六年级可能稍长。记忆犹新的可能从三年级开始写作文,有半年时间孩子写作业比较拖沓,但之后基本 1.5-2 小时就能完成。
初中初一阶段,作业大概需要 2 小时,考试前耗时会更多。
A:寒暑假有作业吗?有书面作业吗?
B:有作业,但不像我们小时候需要抄课文或大量做数学题,更多是素质教育类作业。比如让孩子去某个地方调研,制作 PPT 并阐述自己的见解,实践类的作业比较多。
☑ 小学:1小时内,五六年级稍长
☑ 初中:初一约2小时,考前更多
☑ 寒暑假:素质教育作业,如调研做PPT
9
家长卷不卷
A:您觉得这边的家长 “卷” 吗?
B:大部分家长不 “卷”,“卷” 的家长基本都搬到市里(如海淀)了。留在亦庄的家长心态较好,共识是让孩子快乐成长,先注重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我个人认为,当下不应过度追求 “卷” 学习,这一代孩子和我们父母那代不同,不应把他们培养成 “学习机器” 或 “赚钱机器”,而应注重 “人” 的本真培养。
10
附近培训机构情况
A:附近的培训机构多吗?孩子们通常上哪些科目的课外班?
B:我了解到的亦庄附近的培训机构还是挺多的,孩子们上的课外班以主科为主(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也有很多人关注体育和艺术。我们家孩子没上过主科课外班,但我了解到每个小区和学校周边有一些小型培训机构,不过大多不是大牌连锁机构。
11
来亦庄后悔吗
A:您对来亦庄的选择后悔吗?未来有什么规划?
B:从不后悔,我们在这儿生活得非常安心舒适。关于孩子的未来规划,我打算在他初三时(明年)再详细考虑,但个人希望他能留在亦庄,进入人大附经开的高中就读。之后的路主要看孩子自己 —— 即使他不考大学,想去任何地方学习,我们父母都会完全支持。
12
一句话评价亦庄的教育
B:亦庄的教育能在传统中求创新,其节奏让每个孩子和家庭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步调。从我个人体验来看,作为生活半径较小的妈妈,孩子在亦庄的教育环境中,让我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拥有两份职业;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活动半径小,这样们就免去了舟车疲惫的这种过程,生活比较舒适。
来源:光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