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十年答卷丨逐梦蓝海 渔歌不辍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3 23:03 2

摘要:一场以“舟衢”有味为主题的舟山远洋渔业自捕鱼推介活动,前不久在衢州市圆满落幕,市远洋渔业协会又马不停蹄地组织我市远洋渔业企业,筹备下月出征福州渔博会。

奋进故事

远洋渔业“海上粮仓”成长记

一场以“舟衢”有味为主题的舟山远洋渔业自捕鱼推介活动,前不久在衢州市圆满落幕,市远洋渔业协会又马不停蹄地组织我市远洋渔业企业,筹备下月出征福州渔博会。

“‘舟山远洋自捕鱼’系列产品现已成功走进东西南北中各大主要城市的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陈剑于去年履新市远洋渔业协会会长一职,但深耕远洋渔业领域已有10年。其中8年,他奋战在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

2015年4月7日,农业部批准舟山设立国家远洋渔业基地。1个多月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舟山考察,十分关心舟山渔业发展。

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这一年,我市加速推进该基地的建设。

作为基地的首任“掌舵人”,陈剑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建设目标:在有限的土地和岸线空间下,充分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因地制宜将其打造成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首个国家远洋渔业基地。

实现产业链式集聚,是基地发展的核心方向。在加大对产业链“链主”企业的招商工作中,该基地投入了大量精力,成功引进了浙江大洋世家、中农发明珠园、浙江兴业集团、上海宇培等80余家涉渔相关企业,包括全国、省级龙头企业。其中,落地投资金额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达30个,产业项目投资累计超过100亿元。

如今,登入“远洋云+”系统,可以看到舟山及省内外25个城市上千家涉渔企业的相关信息。这也是我国首个以水产品为现货的在线交易平台。今年一季度,“远洋云+”平台交易额达29亿元,迎来开门红。

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加速了捕捞企业与加工企业的融合,更促进产业规范有序发展。完善以鱿鱼、金枪鱼为主要产品的远洋水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创新开展鱿鱼竞价销售;常态化发布中国鱿鱼交易价格指数……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该基地持续强化远洋捕捞、港口冷链、精深加工、交易贸易等产业链各个环节。

去年,市远洋渔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海平“接棒”到基地任职,基地又有了新的奋战目标——打造远洋渔业“海上粮仓”。

这一年,该基地持续发挥集群效应,带动产业创新,推进远洋渔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培育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招商引进亿元以上精深加工项目3个;获批定海国家级渔港经济区项目;高效运行远洋渔业码头和“远洋云+”供应链服务平台,实现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提档升级……

今年5月19日,“悠游舟山群岛”2025中泰海鲜美食交流活动在舟山启幕。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以鱿鱼产品为媒,让国际友人领略到舟山远洋渔业从捕捞到加工的全产业链优势。基地也将以此为契机,深耕国际市场,推动舟山海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今年是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获批十周年,市远洋渔业集团接续奋斗、实干争先,牢牢抓住基地建设愿景蓝图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时与势”,组建成立舟山远洋渔业集团(新加坡)能源有限公司,开拓境内外能源市场;10500吨冷藏运输船“东方101”顺利交付,提升远洋渔业资源回运效率;持续增加国有平台支撑能力和示范作用;加速突破成果转化应用和平台功能迭代升级……

市海洋经济发展局远洋渔业处相关负责人认为,经过十年发展,该基地已成功构建起从渔场到市场的全产业链,以及全国最完备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区域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与日俱增。

十年,从捕捞作业,到经贸发展,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不负嘱托,领跑全国。

十年答卷

“一条鱼”产业链不断做大做强

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从传统捕捞到自主养殖,从“鱼尽其用”到“点鱼成金”,从粗放加工到生物医药,舟山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一条鱼”的价值重塑。

作为全国远洋渔业重点地区之一,舟山的捕捞规模与远洋水产品口岸集聚优势突出,每年鱿鱼进关量占全国70%以上,金枪鱼进关量占比达40%,秋刀鱼占比接近60%,远超其他沿海城市。

去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其中远洋渔业一二三产综合经济总产出500余亿元。这些数字的背后,是舟山远洋渔业从“捕捞基地”向“产业生态”的十年跨越发展。

202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千亿级现代海洋渔业产业”的决策部署,聚焦“链式融合、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品牌引领、陆海统筹”。市委“985”行动更为我市“一条鱼”产业链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长三角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的中试基地,海肽生物科技公司研发的岩藻黄质化妆品成功上市,这款产品填补了国内海洋源化妆品新原料的空白,是舟山渔业资源深度开发的一项生动实践。

浙江海洋大学团队通过“揭榜挂帅”攻克关键技术,成功开发出保肝护肝酶解肽等产品,将过去被丢弃的碎肉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功能性食品;

在远洋捕捞环节,新一代智能鱿钓机成功应用,使舟山鱿钓船队的捕捞效率提升30%以上;

在冷链物流方面,惠群码头的52万吨冷库集群与“远洋云”供应链平台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化管理让仓储效率提升40%;

建设渔业育苗育种科创中心、海洋牧场工程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等一批科创平台,重点培育新苗种,攻关舟山海洋牧场牧养种类筛选等关键问题,加速释放生态效应……

科技赋能 “一条鱼”产业链发展,成绩喜人。

“我市去年引进的全省第一个游弋式通海型养殖工船项目,已进入工船改造阶段。”市海洋经济发展局国内渔业处相关负责人透露,这艘工船不仅是养殖装备建造的重大突破,更是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海上养殖小镇”的关键举措,将为我市开辟海洋产业新赛道。

该项目总投资22.65亿元,计划养殖绿鳍马面鲀、三文鱼等水产珍品,预计年产量2800多吨,年产值达亿元。

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去年,我市累计引进丰宇海洋藻类生物肽提炼、通汇远洋运输能力提升、黄龙智能化生态养殖和水产城冷链物流园区建设等16个亿元以上链主型项目。其中,金枪鱼生物科技、海洋预制菜供应链及直播基地、嵊泗贻贝产业升级二期等精深加工项目的顺利落地,将有力推进我市现代渔业产业集群发展。

立足渔业现代化,“一条鱼”产业链将逐渐延伸至现代商贸、渔旅休闲、冷链物流以及海洋生物医药等上下游领域,构建起完整的产业体系。

市海洋经济发展局主要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局正开展“一条鱼”产业链改革攻坚行动。围绕 “一条鱼”产业链人力、资本、资源、技术和制度等五大要素,推进相关配套改革,推进一二三产全面融合、全链升级。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大力提升水产养殖、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的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科技创新价值,力争2027年“一条鱼”产值规模达到1500亿元,把“一条鱼”产业链打造成为全国领先、具有舟山辨识度的金名片。

从一个港口“起家”,到建成全国最大远洋渔业捕捞生产基地;从百年渔港的传统交易,到数字平台的 “云端交易”……舟山正以“一条鱼”产业链为纽带,精心绘制海洋经济发展的壮美画卷。

文字丨陈斌娜

编辑丨陶思源

一审丨林晗笑

二审丨幸笑薇

来源:舟山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