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中国人勤劳、肮脏、迟钝、善良、坚强、稳重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3 22:33 2

摘要:1922年,爱因斯坦踏上上海的土地,受到学生和名流的热烈欢迎,大家都把他当科学界的超级明星。可谁能想到,多年后他的私人日记曝光,里面把中国人形容成勤劳却肮脏、善良却迟钝,瞬间让这位物理学大神的形象翻了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日记里的话是真心话还是随手写的牢骚?

1922年,爱因斯坦踏上上海的土地,受到学生和名流的热烈欢迎,大家都把他当科学界的超级明星。可谁能想到,多年后他的私人日记曝光,里面把中国人形容成勤劳却肮脏、善良却迟钝,瞬间让这位物理学大神的形象翻了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日记里的话是真心话还是随手写的牢骚?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生在德国乌尔姆,家是犹太裔,爹妈经营个小电气厂,日子不算富裕。他小时候就挺好奇,喜欢摆弄指南针,琢磨为啥指针老是指北。长大点,他在慕尼黑上学,可德国学校的死板教学让他烦得不行,15岁那年还跟家人跑去意大利,干脆辍学了。不过他脑子好,第二年就考上了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1900年顺利毕业。

毕业后,爱因斯坦找工作可费劲了,犹太身份加上不爱拍马屁的性格,让他四处碰壁。1902年,他好不容易在瑞士伯尔尼的专利局混了个审查员的活儿。白天审专利,晚上钻研物理,1905年他一口气发了四篇论文,狭义相对论和光电效应直接把科学界炸翻了。1915年,他又搞出广义相对论,解释了引力咋回事,彻底成了物理学界的顶流。1921年,他因为光电效应的研究拿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名声更大了。

可作为一个犹太人,爱因斯坦在欧洲的日子不好过。1914年他搬到柏林,当普鲁士科学院院士,可反犹浪潮越来越凶,纳粹上台后更是把他当眼中钉。1933年,他的书被烧,财产被没收,他只能带着老婆埃尔莎逃到美国,进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在美国,他一边搞研究,一边站出来反对种族歧视和法西斯,还呼吁世界和平。1940年他入了美国籍,可因为反战立场,FBI老盯着他。

爱因斯坦的亚洲行是1922年10月开始的,应日本物理学会邀约,他去东京讲学,路上经过上海、香港等地。这趟旅行持续了五个多月,他把见闻都记在《爱因斯坦游记》里。这日记本来是写给自己和女儿看的,没打算公开,所以写得特别直白,啥想法都往上堆。他的科学成就和人道主义形象让全世界敬仰,可日记里那些刺眼的描述一公开,立马让大家重新审视这位大神。

爱因斯坦这人挺有意思,平时穿得跟个老大爷似的,旧毛衣拖鞋随便套,喜欢拉小提琴、玩帆船。他不爱跟权威套近乎,脑子里老想着宇宙咋运转。他拒绝过以色列总统的邀请,说自己只想搞科学,不掺和政治。他的思想不光影响了物理学,还让哲学和文化圈的人都觉得开了眼。可他毕竟也是人,1922年在上海的短暂停留,暴露了他对异文化的偏见,也让后人看到他不那么光鲜的一面。

1922年11月13日,爱因斯坦和夫人埃尔莎坐“北野丸”号邮轮到上海,准备去日本讲学,路上在上海停了一天。那时候中国正乱得不行,北洋政府当家,军阀打来打去,老百姓日子苦不堪言。上海虽然是远东的商贸中心,可贫富差距大得吓人,外滩有洋人的大厦,旁边就是破棚子,穷人挤在泥巴路上讨生活。

爱因斯坦一下船,上海的知识分子和学生就炸锅了。南京路上人山人海,学生举着旗子欢迎,硬是把他抬在轿子上,从街头晃到街尾。当地名流在礼查饭店给他摆了场大宴会,桌上全是江南名菜,书法家于右任还致辞,把他捧成“人类之光”。

爱因斯坦公开讲话的时候,夸上海气候好,空气清新,美食比美国强多了,说中国烹饪技术发达,美国人吃饭跟往炉子里塞煤球似的。他还去了城隍庙、豫园,逛了逛小世界戏院,看了场昆曲表演,公开场合一直说东方文化让他开了眼。

可翻开他的私人日记,画风完全不一样。他写中国人勤劳得像马,背着重担干活,脸上却看不出痛苦,感觉像机器不像人。他还说中国人吃饭的方式怪得很,蹲在地上用筷子扒拉,跟欧洲人在野外上厕所似的。

他看到街上的小孩,觉得他们没精打采,眼神呆板,像是没灵魂的木偶。他还吐槽中国人生孩子太多,男女长得差不多,搞不懂男人为啥愿意生那么多后代。这些话里既有同情,也有嫌弃,他写道:“这个民族穷得要命,待遇比牲畜还差。”

爱因斯坦的日记里,中国人被形容成勤劳、善良、坚强、稳重,但也肮脏、迟钝、麻木。这些词听着刺耳,可得放回1922年的背景看。那时候,中国卫生条件差,城市里垃圾堆得到处都是,很多人吃不上饭,穿得破破烂烂。

军阀混战让社会乱成一团,教育落后,民智未开,连鲁迅都在《呐喊》里骂国民麻木,想唤醒大家。爱因斯坦看到的上海,就是这么个乱糟糟的地方,他一个欧洲人,习惯了柏林的整洁和秩序,乍一看上海的脏乱差,文化差异让他有点懵。

他日记里的偏见不光针对中国人。他写日本人太拘谨,像机器人;写印度人生活简单得像原始人;连自己犹太同胞也没放过,说他们狡猾又贪婪。这些话听着都挺狠,可日记是私人的,他没打算给外人看,写的时候估计就是想发泄一下。毕竟他是个犹太人,在德国被歧视得够呛,1919年相对论被验证后,德国还有人骂他是“犹太骗子”。他知道被歧视的滋味,可在异国他乡,面对完全陌生的文化,他还是忍不住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头论足。

爱因斯坦的观察有真有假。说他看到的中国人勤劳、坚强,没错,那时候老百姓为了活下去,啥苦都得扛。说他觉得中国人肮脏、迟钝,也不算全错,上海街头的卫生和教育水平确实没法跟欧洲比。可他把中国人比作“羊群”或“机器”,还担心中国人“取代其他种族”,就透着股殖民时代的优越感。这种想法在1920年代的欧洲挺常见,很多西方人觉得东方民族低人一等。爱因斯坦虽然是个科学家,也没完全跳出这种思维框框。

不过,他日记里也有同情。他写中国人的苦难让他揪心,觉得他们被虐待得太惨。这种复杂的情绪,说明他不是单纯瞧不起中国人,而是既震撼又困惑。他一个物理学家,习惯用公式解宇宙,面对上海的混乱,可能脑子一时转不过弯。日记里那些刺眼的词,更多是他对异文化的第一反应,不是深思熟虑的结论。

爱因斯坦在上海只待了一天,11月14日就去了日本。1922年12月31日,他回程时又在上海停了两天,讲了场相对论的课,还参加了犹太社区的招待会。这两次短暂的停留,没在中国留下啥大影响。他后来的事业重心都在欧洲和美国,1920年代忙着验证广义相对论,1930年代开始跟量子力学的同行吵架,比如玻尔。他在科学界的地位越来越高,成了活着的传奇。

1933年,纳粹上台,爱因斯坦彻底待不下去了。他辞了普鲁士科学院的职,带着埃尔莎跑去美国,进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在美国,他不光搞研究,还站出来反对种族歧视,1946年公开说“种族主义是白人的病”。他还反对麦卡锡主义,支持民权运动,帮过不少被压迫的人。1945年,原子弹炸了广岛,他后悔自己早年签了那封建议研究核武的信,从此拼命呼吁核裁军。

爱因斯坦对中国的事儿也没完全不管。1932年,陈独秀被国民党抓了,他给蒋介石发电报,说陈是“东方文星”,求放人。1937年,沈钧儒等“七君子”因为主张抗日被抓,他又跟杜威等人联名发电报,要求国民党放人。这些事儿说明他对中国的苦难不是没感觉,愿意为正义发声,哪怕只是远距离支持。

2018年,《爱因斯坦游记》英文版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了,中文摘录被《卫报》捅了出来,立马炸了锅。日记里那些“勤劳、肮脏、迟钝”之类的词,跟他公开夸中国的言论一对比,显得特别刺眼。网上骂声一片,有人说他虚伪,公开一套私下一套;有人直接给他扣上“种族主义者”的帽子,觉得他人道主义形象全是装的。社交媒体上,中文网友吵得热火朝天,有人愤怒,有人觉得1922年的中国确实落后,被外国人嫌弃也正常。

学界对这事儿看法不一。加州理工的罗森克兰兹,编辑这本日记的专家,说爱因斯坦的话确实有种族歧视的味道,尤其是他担心中国人“取代其他种族”,透着股西方人对东方的恐惧。他还说,爱因斯坦把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看成智力低下的种族,这种想法在当时挺普遍,可现在看就是歧视。不过,罗森克兰兹也强调,日记是私人的,爱因斯坦没想过公开,写的时候没啥顾忌,等于是在自言自语。

日记的争议核心在于它的私密性。爱因斯坦写这些东西,是给自己和女儿看的,不是学术论文,也不是公开演讲。他在日记里不光骂中国人,也吐槽日本人、印度人、欧洲人,连犹太人都没放过。这种“谁都看不上”的语气,说明他可能就是个嘴毒的家伙,喜欢用笔头发牢骚。1922年的上海,确实脏乱差,他一个欧洲人,冷不丁看到这种景象,写点刺耳的话也不奇怪。

1922年的中国,确实是个弱国。军阀混战,经济崩溃,教育落后,外国人看不起很正常。鲁迅那时候也在骂国民的劣根性,想用笔把大家喊醒。爱因斯坦的日记虽然刺痛人,可他写的东西,跟当时中国的现状多少有点对得上。他不是故意抹黑,而是用自己的视角记录了一个乱世中国的片段。他的偏见,部分来自文化差异,部分来自时代的局限。

爱因斯坦晚年身体不行了,1955年4月18日,他在普林斯顿因为主动脉瘤破裂去世,76岁。死前他还在改反核宣言的草稿,叮嘱护士好好保存。他去世后,全球都悼念他,联合国还降了半旗。他的科学成就没人能撼动,相对论到现在还是物理学的基石。他的人道主义贡献也实打实,帮过不少被压迫的人。

可日记的曝光,让他的形象复杂起来。他不是完人,既有天才的一面,也有偏见的一面。他的话提醒了我们,1922年的中国有多落后,也让我们看到,一个再伟大的人,也逃不过时代的框框。今天的我们,回看这段历史,气归气,但更该想的是,咋让自己更强,免得再被谁写进日记里。

爱因斯坦的日记,像一面镜子,照出了1922年中国的苦,也照出了他自己的局限。勤劳、善良的中国人,在他笔下成了肮脏、迟钝的“羊群”,这让人火大,却也让人思考:一个科学巨匠为啥会这么看我们?是偏见,还是那个时代的真相?大家觉得他的话该咋理解?来留言说说你的想法吧!

来源:海大富富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