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绿荫初浓,夏意渐灼。热烈的青春化作阵阵暖风,吹拂着五月末的珞珈山麓,即将吹向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毕业在即,我们如何用奋斗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答卷?如何以创新架起通往未来的桥梁?
前言
绿荫初浓,夏意渐灼。热烈的青春化作阵阵暖风,吹拂着五月末的珞珈山麓,即将吹向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毕业在即,我们如何用奋斗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答卷?如何以创新架起通往未来的桥梁?
来听听青年先锋们给出的答案。
5月22日上午,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主题宣讲武汉大学专场在振华楼报告厅举行。五位来自测绘、媒体、农业、水利、舰船领域的青年先锋,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通过主题影片展映、先锋故事分享、互动问答等形式,为现场的师生呈现了一场关于坚守、创新与担当的精神盛宴。
“北斗破冰者”李星星
“做世界的‘北斗’!” 从柏林回到珞珈山,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副院长李星星教授和团队围绕“天上提升卫星精度、地上实现各场景高精度定位”开展科研,以星地一体化服务为极地科考保驾护航,用中国方案架起一带一路的时空桥梁。历经8年与上百人共同开发综合科研软件平台,将其开源助力创新人才培养。面对将研究成果向全世界公布涉及的专利问题,他仍然坚定对人才培养和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的追求。作为北斗卫星导航领域的破冰者,他以智慧与坚韧让中国精度闪耀国际舞台。
“文化摆渡人”陈超
科学可以很浪漫,传统也能很年轻。湖北广播电视台主任、播音员、主持人陈超以《你好,赛先生》《高山流水觅知音》《非正式会谈》等节目为例,讲述主流媒体如何将科学知识“翻译”成生活语言,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用圆桌搭建跨文化之桥。面对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提问,她讲述自己大学时期的主持经历,鼓励青年媒体人在校园试错中锤炼专业根基,做好主流旋律的扩音器,成为人民心声的共鸣箱,让中华文化的巨轮驶向星辰大海。
“技术突围者”刘小磊
以青年之志书写种业自强答卷,用数据代码编织农业强国梦想。湖北洪山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刘小磊带领团队攻克生猪百万级群体基因组育种大数据计算壁垒,自主研发的“天权”算法将育种计算效率提升30%,服务全国80%育种企业,通过提升技术适配性和成本优化的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以硬核科技重塑行业生态,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更优。
“长江守护者”付强
以脚步丈量江河脉络,用青春守护大河水脉。长江委水文局中游局付强带着对家乡河流的情感,十年如一日投身长江水利事业。他在重大工程建设和技能竞赛中磨炼专业技能,首创溃口全域实景建模与水下地形无缝融合技术,为抢险决策织就精准作战图。自主研发海量点云数据特征断面提取技术,让测绘效率与质量双跃升。面对水利水电学院同学的提问,他勉励新时代青年在实践中强化学习能力、抗压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努力成为可堪大任的时代力量。
“深海逐浪人”陶理
作为国家工业软件专项副总师、重大产品技术领航人,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陶理用硬核科技守护舰船电磁安全的生命线,践行“把论文写在浪尖、把忠诚刻进深蓝”的铮铮誓言。他通过个人科研经验分享了对科技创新本质的思考,鼓励在校学生借力学校科研资源,精准对接国家需求。同时要淡化功利心态,注重知识积累,在国家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中实现“所学”与“所需”的有机统一。
总结
北斗卫星划过苍穹、长江波涛奔涌向前、深海巨舰破浪而行……五位青年先锋以奋斗为坐标,用不同的方式诠释了新时代的担当。他们的故事,既是专业深耕的里程碑,更是时代使命的宣言书。
本次活动既是一场跨学科的智慧碰撞,也是一次扎根实践的精神传承。光影和思想的交织中,先锋们在珞珈山埋下了颗颗希望之种,静待我们在未来撷取其结出的累累精神硕果。
期待全体毕业生以先锋精神为帆,在强国征程中锚定方位、劈波斩浪,将个人奋斗写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史诗,让青春成为民族复兴最激昂的注脚。
图片 | 杨铃婧
文字 | 李畅 谭美玲
运营 | 珞新传媒 董梓晴
审核 | 金旻 珞新传媒 张可欣 王庹维
来源:晋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