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音乐24亿美元“抄底”喜马拉雅!音频市场能否迎来大结局?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3 22:40 2

摘要:2025年春天,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与喜马拉雅的收购传闻终于撕开帷幕。据多方消息,TME计划以24亿美元完成这场“迟来多年的联姻”,交易若成,中国音频市场或将迎来一场地震。这场收购看似是腾讯在长音频赛道的“最后一块拼图”,实则暗藏多重博弈:一边是急于摆脱

2025年春天,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与喜马拉雅的收购传闻终于撕开帷幕。据多方消息,TME计划以24亿美元完成这场“迟来多年的联姻”,交易若成,中国音频市场或将迎来一场地震。这场收购看似是腾讯在长音频赛道的“最后一块拼图”,实则暗藏多重博弈:一边是急于摆脱增长焦虑的TME,一边是挣扎于上市未果的喜马拉雅,双方的结合究竟是“强强联手”,还是“抱团取暖”?

从腾讯的视角看,这场收购的逻辑再清晰不过——用真金白银换市场主导权。喜马拉雅的月活用户虽从巅峰下滑至3.03亿,但其车载场景渗透率高达9800万月活,日均收听时长超95分钟,这与腾讯车联网、微信车载版的布局高度契合。更关键的是,喜马拉雅手握520万本有声书、4.88亿条播客内容,与腾讯阅文集团的网文IP形成闭环。想象一下,《庆余年》原著在QQ音乐听书版块上线,喜马拉雅主播同步推出有声剧,腾讯生态内的用户粘性与付费意愿将被彻底激活。

但这场交易的风险同样令人胆战心惊。24亿美元的对价相当于TME两年半的净利润,而喜马拉雅过去三年收入增速从43.7%暴跌至1.7%,2023年虽宣称盈利2.24亿元,实则靠压降分成成本“挤利润”。更棘手的是,TME旗下已拥有QQ音乐、酷狗、酷我三大音乐平台,以及2021年收购的懒人畅听。若将喜马拉雅纳入麾下,如何平衡酷我畅听与喜马拉雅的用户重叠?如何整合绿钻会员与喜马拉雅VIP的付费体系?腾讯音乐内部十年未解的“三平台并立”顽疾,恐在收购后进一步放大。

监管利剑更是悬在头顶。TME在线音乐市占率超70%,若再吞下喜马拉雅这一长音频龙头,反垄断审查几乎不可避免。2021年国家市监总局曾勒令腾讯解除独家音乐版权,如今若让其掌控音频内容分发生态,监管部门会否按下“暂停键”?科创板日报已点明“交易待有关部门批准”,这场收购能否过审,或许比谈判桌上的博弈更关键。

更深层次的矛盾在于行业本质。音频赛道十年未现平台级公司,根源在于商业模式的脆弱性:用户为内容付费的意愿始终无法突破20%的天花板,广告收入又被短视频平台挤压。即便强如TME,其在线音乐付费率也仅20.6%,ARPPU增长乏力。喜马拉雅的播客、有声书虽具差异化,但小宇宙、番茄畅听等新兴玩家正用免费模式蚕食市场。腾讯若想靠收购破局,或许需要一场比“版权战争”更彻底的颠覆——比如用AI主播替代真人,用算法推荐重构内容分发逻辑。

站在喜马拉雅的角度,这场收购更像是一次“断臂求生”。四度IPO折戟,累计亏损超30亿,创始人余建军从拒绝腾讯到被迫低头,背后是资本寒冬下音频赛道的价值崩塌。当荔枝市值缩水至0.15亿美元,蜻蜓FM转型IP孵化无果,喜马拉雅的“头部位置”早已成为烫手山芋。腾讯的24亿美元看似慷慨,实则精准卡位:相比2021年50亿美元的估值,如今的收购价堪称“骨折”,而喜马拉雅的PUGC生态、车载场景布局,仍是腾讯构建“全场景声音服务”的必需品。

这场交易最终能否改写行业格局,答案或许藏在TME的财报里。2024年Q4,其社交娱乐收入占比降至23.4%,在线音乐虽增长25.5%,但独占版权优势已随环球音乐多平台分发而削弱。当抖音汽水音乐以低价会员和算法推荐抢夺用户,当番茄小说用免费有声书侵蚀下沉市场,腾讯需要的不仅是市场份额,更是一个能对抗“免费浪潮”的护城河。收购喜马拉雅,本质上是用长音频赌未来十年的生存权——要么成为音频界的Netflix,用规模分摊成本;要么沦为又一个被整合浪潮吞噬的标本。

音频行业的终局之战,正在此刻上演。

来源:长浅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