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说丨凤阳鼓楼瓦片脱落事件拷问监管“坍塌”漏洞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3 22:36 2

摘要:5月19日,安徽滁州凤阳县鼓楼发生瓦片大面积脱落事件,多条“凤阳鼓楼塌了”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显示,大量瓦片从凤阳鼓楼楼顶脱落,并出现大量烟尘,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5月19日,安徽滁州凤阳县鼓楼发生瓦片大面积脱落事件,多条“凤阳鼓楼塌了”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显示,大量瓦片从凤阳鼓楼楼顶脱落,并出现大量烟尘,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此后,当地发布通报但并未平息舆论质疑,目前,安徽省文旅厅多部门已前往现场勘察情况,同时,凤阳县委、县政府也已成立调查组开展调查核实。这座已有650年历史的古楼,是凤阳的地标之一。此次瓦片大面积脱落,尽管官方通报无人员伤亡,主体结构未受影响,但散落的瓦片,仍旧在舆论场引发了大面积的对当地监管“坍塌”的质疑。

“瀑布式脱落”画面在互联网形成强大视觉冲击力,触碰古建筑修缮痛点。官方在通报中将事件描述为“瓦片脱落”,但现场视频显示烟尘弥漫、瓦片大面积滑落,被部分网民描述为“坍塌”,引发对通报真实性的争议。公众对文物修缮质量及资金使用高度敏感,此次脱落发生在竣工仅1年零2个月后,与公众对“百年工程”的预期形成强烈反差,由此引发对当地监管部门的质疑。

‌文物属性表述矛盾,加重对监管套利的猜测。当地在通报中称,瓦片脱落的楼宇不是文保单位,属旅游公司管理,但招标文件明确提及“文物保护修缮”,也就是说,即便涉事建筑不是文物,其作为地方国企公开招标修缮的工程,在竣工验收后一年左右就出现如此严重“事故”,也该严肃调查,该通报内容也引发对监管套利的猜测,加速舆情鼎沸。

风险预警的滞后性、修缮工程的“短命”引发了对质量的质疑。花费超300万的修缮工程,“保质期”仅一年左右,公众质疑资金使用与工程质量在情理之中,需要给社会一个交代,此外,无人机早在2024年12月已发现裂缝,但未采取加固措施,直至5月19日事故发生后才全面封闭,暴露出风险管控滞后、处置被动。

官方回应事故原因让温差“背锅”,施工方历史劣迹被扒加重信任危机。当地‌通报将瓦片脱落的原因归为“罕见温差”,被质疑避重就轻,且未提供技术关联证明。另外,涉事企业历史负面也被关联,中标企业黄山市徽州中亚建筑公司曾被曝10年前因违规施工导致文保建筑烧毁,次生舆情加剧舆论对“屡犯不改”的质疑。

综上所述,在此事件中,当地‌通报被舆论接受度较低成为舆情爆发主因,而施工方历史劣迹与“合格”验收结论的强烈反差,加剧公众对监管失职的联想,让舆情进一步升级。长期来看,会引发公众对文物修缮信任度下降,或波及地方文旅形象。

凤阳鼓楼瓦片脱落事件虽属突发个案,但触碰到了当下古建筑修缮“年年修年年坏”的怪圈,让公众不满。修缮质量背后,是否有“中饱私囊”等问题,当地亟须回应,纾解公众对当下古建修缮生态亚健康状况的焦虑。建议当地成立第三方联合调查组,进行独立核查,每日公开进展;‌分层级信息发布,从技术层面、管理层面、善后层面安抚舆论场负面情绪,唤起公众对古建保护复杂性的认知;‌主动设置议题,使舆论焦点从“追责”到“如何改进”。

在当下的网络舆论场生态中,真相很重要,态度更重要。期待凤阳相关部门能尽快查明事故原因,给公众一个交代,并以此为契机,反思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不足,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让每一处修缮都不惧舆论审视。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