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胆结石不开刀!ERCP技术“口中取石”,84岁奶奶重获新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3 21:44 2

摘要:考虑到汤奶奶高龄进行传统外科手术风险较大,且家属也不希望汤奶奶进行传统外科手术,经过多学科团队充分讨论和严格的术前评估,徐家朴主任团队最终决定采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以最小的创伤为汤奶奶解除病痛。

84岁的汤奶奶,尽管年事已高,她一直保持着勤劳的生活习惯,虽有基础疾病,但身体状况也相对稳定。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腹痛彻底打破了她的平静生活。

起初,汤奶奶只是感到腹部隐隐作痛,由于平时偶有小病小痛,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随着时间推移,疼痛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愈演愈烈,甚至发展到进食就腹痛加重,同时发现小便变黄。

汤奶奶的女儿立即带着她来株洲市三三一医院普外科就诊,经过检查后,终于找到了病因:胆总管下段结石伴胆道梗阻。

徐家朴主任解释道:如不尽快疏通胆道,病情将进一步加重,甚至有可能发生重症胆管炎危及生命。

考虑到汤奶奶高龄进行传统外科手术风险较大,且家属也不希望汤奶奶进行传统外科手术,经过多学科团队充分讨论和严格的术前评估,徐家朴主任团队最终决定采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以最小的创伤为汤奶奶解除病痛。

在完善各项准备后,徐家朴主任带领外科团队为汤奶奶实施了ERCP。

术中,通过口腔插入特殊内镜(十二指肠镜),经食管、胃到达十二指肠降部,找到胆总管在肠道的开口,然后插入造影导管注入造影剂,在X线引导下清晰显示胆管内的结石位置和大小。随后,使用专业器械将石头从胆管内取出。

结石清除后,汤奶奶的胆道梗阻立即解除,留置鼻胆管后安返病房,因梗阻的疼痛迅速缓解。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刘奶奶恢复情况良好,术后第1天就开始下床活动,术后3天开始进食,术后第5天出院。与传统手术需10-14天住院并携带胆道引流管1-3个月相比,ERCP不仅将住院时间缩短超60%,更让患者免除长期带管生活的痛苦。

这一成果的背后,是医院普外科长期以来对学科建设的高度重视和人才梯队的精心培育。徐家朴主任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技术传承为纽带的发展模式,使科室形成“开展一项新技术-培养一批骨干-提升一个亚专业”的良性循环。

ERCP优势: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

这个案例充分展现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高龄危重患者救治中的独特优势,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为传统手术高风险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介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现代消化内镜技术中的一项高精尖操作,被誉为“化内镜皇冠上的明珠”。这项技术巧妙利用了人体自然腔道,通过口腔-食管-胃-十二指肠这一路径到达胆胰管开口,实现对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完全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带来的创伤。

ERCP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微创性——整个操作通过自然腔道进行,体表无切口,极大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

这对于像汤奶奶这样的84岁高龄患者尤为重要——她不仅年事已高,还伴有基础疾病和营养不良,传统手术风险极高。由于不破坏腹腔完整性,术后恢复快,大多数患者4-5天即可出院,显著缩短了住院时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传统手术高风险患者,有多次腹部手术史、腹腔粘连严重的患者,ERCP依然可行,因为其不经过腹腔,不受粘连影响。

此外,ERCP还能同时完成诊断和治疗,避免了诊断性检查与治疗之间的时间延迟,对急性胆管炎等危重病例尤为重要。而且,ERCP能同时处理胆管狭窄、放置支架等并发症,实现“一镜多治”。

汤奶奶案例中,不仅取出了胆总管结石,还解除了胆道梗阻,防止了病情进一步加重,充分体现了ERCP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高效性。

来源:湖南医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