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事喜办,非是莫迪老仙疯癫,实是无奈之举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3 20:51 2

摘要:巴印空战,大致的结果已经明了,巴基斯坦赢得漂亮,但印度政府也声称取得“辉煌战绩,因此举国庆祝10天。”世界各国对印度的举动,都感到困惑,如果站在印度政府的角度上,印度此举并非毫无意义。

巴印空战,大致的结果已经明了,巴基斯坦赢得漂亮,但印度政府也声称取得“辉煌战绩,因此举国庆祝10天。”世界各国对印度的举动,都感到困惑,如果站在印度政府的角度上,印度此举并非毫无意义。

印度是一个散装的国家,在英国人来之前,印度半岛从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印度次大陆的统一,说起来很尴尬,还真是英国人的功劳。统一之下的印度,还是邦国林立,甚至连语言和文字,都没有形成统一,这恰好让英文成为印度次大陆贵族们以及中间阶层的通用语言。殖民者玩这些东西,确实有一手。印度之所以顺利地独立,还得感谢美国这个大英帝国的逆子。所以,印度人不费劲,就继承了英国在次大陆的几乎所有遗产,包括中印的边界争议。

印度不大可能称之为文明国家,因为这个国家没有占统治地位和主流的文明传统;也不是纯粹的民族国家,其内部最大的民族,印度斯坦族人,也只占总人口的46.3%,没有超过半数,更没有达到绝对多数的66.7%。说实话,这种民族构成,远远逊于二战时期的美国,当时日耳曼血统的白人,就超过三分之二,即使现在,白人的比例也超过60%。在日本、韩国,越南、蒙古和中国,主体民族的比例,都是绝对多数。即使在俄罗斯,俄罗斯族也占77.7%。在宗教上,印度国内的宗教五花八门,但大多数人信仰印度教,也有2亿人口信仰伊斯兰教,还有基督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和祅教等。印度教之中,还有许多分支和教派。治理这样的国家,难度很大,尤其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广泛快捷,难度尤甚。十几年来,莫迪努力提高印度教地位,打压伊斯兰等教派,本质上就是通过宗教信仰,来拉抬印度人的民粹主义,以此形成印度形式的爱国主义。莫迪常常将自己打扮成印度教的圣者,甚至将印度的国名改成婆罗多,这些外人看成是骚操作,都是莫迪和印人党,在利用宗教加速改造印度,先是统一国家的信仰,然后就是统一民族认同,这也是主体民族不过半背景下的无奈之举。如果效果良好,接下来,就是淡化和抹去民族构成。为了完成这样的改造,莫迪需要将自己塑造成强者、智者和圣者。

但巴印空战,面对一直弱鸡的巴基斯坦,印度居然惨败,这个事实如果让印度亿万大众知晓,莫迪这些年来塑造和树立的伟大形象,就会在瞬间崩塌。如果印度败给中国,莫迪还可以拉开国总理尼赫鲁垫背,这样可以让反对党无语,输给巴基斯坦,而且输得很惨,这样的信息一旦在印度互联网上疯狂传播,不仅是莫迪和印人党的形象崩溃,更是印度人自信的崩塌。这种信心的崩塌,对印度这种散装的国家,有可能造成整个国家的秩序和结构的崩塌。如果人们了解到印度居然打不过比自己更菜的巴基斯坦,那么,那些本有异心的各邦,分离的心就开始荡漾了。

写到这里,人们大概就知道,莫迪为何要粉饰太平。纸糊的强国,只要窗户纸没有被捅破,看起来还是那么回事,也能挡小风小雨。上天对印度不薄,给他安排的邻居,要么很温和,要么很弱小,除了那个习惯霸凌世界的西方大国外,没有人会主动找印度的麻烦。即使此战获胜的巴基斯坦,也希望与印度在平等之下,实现永久和平。普通人的记忆是短暂的,特别是生活在困境之中的印度平民,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记忆,更是短暂。也许不久,巴印空战给印度带来的阴霾,就会消散。

来源:梦溪夜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