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昇腾服务器遇阻吉隆坡:技术铁幕下的全球算力争夺战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3 18:12 2

摘要:2025 年 5 月 19 日,马来西亚数字通讯部副部长张念群高调宣布将部署东南亚首个华为昇腾芯片驱动的 “主权 AI 生态系统”,计划到 2026 年安装 3000 台昇腾服务器以实现数据完全本地化管理。然而这场 “技术主权” 实验仅存活 24 小时 ——

2025 年 5 月 19 日,马来西亚数字通讯部副部长张念群高调宣布将部署东南亚首个华为昇腾芯片驱动的 “主权 AI 生态系统”,计划到 2026 年安装 3000 台昇腾服务器以实现数据完全本地化管理。然而这场 “技术主权” 实验仅存活 24 小时 —— 美国商务部次日发布的《防止先进计算芯片转用行业指南》明确将昇腾芯片列为 “高风险设备”,迫使马来西亚政府紧急撤回声明,华为也被迫澄清 “未在马销售昇腾芯片”。这场戏剧性反转,揭开了中美算力博弈从台面政策延伸至地下经济、从技术标准渗透到生存空间的全方位争夺。

特朗普政府 5 月 12 日出台的新规,将美国对中国 AI 芯片的封锁推向新高度:不仅禁止英伟达 H100、A100 等高端 GPU 出口,更首次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的先进芯片” 列为全球管制对象,宣称 “任何使用昇腾芯片的行为均违反美国出口管制”。这一政策直接切断昇腾芯片的全球化路径 —— 即便其设计制造完全脱离美国技术,仍被纳入 “长臂管辖” 范围。

英伟达作为美国技术霸权的核心载体,其高端 GPU 在黑市价格飙升至官方定价的 3 倍。2025 年 5 月,中关村在线数据显示,NVIDIA Tesla H200 售价高达 24.99 万元 / 片,较 2023 年上涨 370%;而华为昇腾 910B 因国内产能有限,二手市场溢价同样超过 200%。这种供应链断裂催生的市场扭曲,暴露出美国 “技术冷战” 对全球产业链的撕裂效应。

华为昇腾 910B

美国通过《海湾协议》等机制,要求盟友在算力领域 “非此即彼”。马来西亚项目夭折的背后,是美国以半导体技术供应为筹码的施压 —— 该国作为全球半导体封测重镇,40% 的封测产能依赖美国设备。若坚持采用昇腾芯片,可能面临应用材料、泛林集团等设备商的断供风险。类似场景在欧洲重演:德国某超算中心原计划采购昇腾 910C,却因美国施压被迫改用性能低 30% 的英伟达 H20 芯片。

这种 “技术勒索” 策略正在瓦解全球产业链的多元化。台积电为规避美国制裁,被迫将华为昇腾芯片的代工产能转移至日本熊本厂,导致交货周期延长 6 个月;而韩国三星则宣布暂停与华为在先进封装领域的合作,转而扩大与美光的技术联盟。

面对封锁,中国采取 “架构重构 + 制程突破” 双轨策略。华为昇腾 910C 采用 RISC-V 开源架构和 3D 堆叠技术,性能达到英伟达 H100 的 90%,而能耗降低 30%,在国内 AI 服务器市场占据 38% 份额,城市级 AI 计算中心中更达 79%。中芯国际通过 DUV 多重曝光技术突破 5nm 制程,尽管良率仅为台积电的三分之一,但已实现昇腾 910C 的量产,2025 年上半年出货量同比增长 200%。寒武纪、海光等企业则在特定领域实现突破,三家企业合计占据国内 AI 芯片市场 90% 份额。

中国通过 “昇腾芯片 + 开源模型” 模式开拓新兴市场。在马来西亚,尽管官方项目受阻,华为仍联合当地企业 Skyvast,以 “光伏直供 + 本地化部署” 的模式在雪兰莪州秘密启动 AI 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完全去美化的技术体系。在中东,沙特原计划采购的 10 万枚英伟达 GB300 芯片订单,已有 30% 转向昇腾 910B,用于构建石油勘探 AI 系统。这种 “非对称合作” 模式,正在动摇美国 “芯片 - 云服务 - 模型” 的垂直垄断体系。

中国援引《反外国制裁法》构建立体防御体系。2025 年 5 月,商务部宣布对配合美国制裁的实体实施签证限制、财产冻结等措施,并限制镓、锗等关键材料出口 —— 中国占全球镓供应 98.8%,直接卡住美国军工产业链的咽喉。更具威慑力的是,中国建立 “稀土 - 芯片” 反制清单:若某国执行美国禁令,其稀土进口将被纳入严格管控,而通过合规审查的欧洲车企仍可获得稀土磁体。这种 “精准打击” 策略,迫使美国盟友在技术站队时不得不权衡代价。

美国禁令催生了庞大的地下交易网络。2025 年 3 月,安哥拉警方在罗安达查获 17 台伪装成工业设备的昇腾服务器,这些设备通过东南亚 “原产地洗澡”(即拆除标识、重新包装)后,经印度尼西亚走私至非洲。在中国,深圳某城中村地下室被改装成矿场,通过分时电表偷电,每月电费成本仅为合法用电的 15%,矿机挖出的虚拟货币通过 Tornado Cash 等混币器洗白,最终流入东南亚黑市。

高端 GPU 的供需失衡催生了复杂的价格操控体系。在中关村电子市场,英伟达 H100 的报价从 2023 年的 8 万元飙升至 24.99 万元,而昇腾 910B 因国内产能有限,二手市场价格甚至超过官方售价的 2 倍。交易流程高度隐蔽:买家需支付 40%-50% 定金,货物通过 “蚂蚁搬家” 方式分批次运输,最终以 “科研设备” 名义流入数据中心。有业内人士估算,2025 年上半年通过黑市流入中国的高端 GPU 超过 5 万片,相当于官方渠道进口量的 3 倍。

这种灰色产业链的存在,暴露出美国出口管制的执行漏洞。尽管美国加强对马来西亚、越南等国的海关查验,但 “整机组装 + 零部件拆分” 的规避手段仍大行其道。更讽刺的是,部分美国企业通过 “白手套” 公司参与黑市交易 —— 某加州科技公司将淘汰的 H100 芯片翻新后,经墨西哥中转至中国,单片利润高达 15 万元。

马来西亚困局揭示了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冷战中的艰难处境。若选择华为方案,可能面临美国断供半导体设备;若倒向美国,则需承受中国市场收缩风险。这种 “二选一” 逻辑正在重塑全球科技地缘版图:印度与中国合作开发基于昇腾芯片的 AI 医疗平台,巴西采用华为云构建农业大数据中心,而土耳其则同时采购昇腾和英伟达芯片以分散风险。这些案例表明,技术主权正成为中小国家外交政策的核心议题。

美国的单边制裁正在反噬其盟友关系。荷兰 ASML 因无法向中国出口 EUV 光刻机,2025 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 18%,被迫启动裁员计划;韩国三星则在 3nm 工艺上与美国达成妥协,换取中国市场的部分准入。更严重的是,美国的 “长臂管辖” 迫使台积电等代工厂在遵守禁令与维持客户关系间艰难抉择,可能削弱其技术主导权。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拉拢中东国家消化过剩产能(如英伟达与沙特 Humain 签署数十万颗 GPU 订单),但这种 “让利第三方” 策略反而加速了全球产业链分化。

算力竞赛正在倒逼技术创新范式转型。中国企业开始从 “堆算力” 转向算法优化,如 DeepSeek-R1 模型通过架构创新,在昇腾芯片上实现与英伟达 GPU 相当的推理效率。同时,量子计算、存算一体等新技术可能颠覆现有算力格局。2025 年 5 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将量子计算应用于黄山景区索道调度优化,证明其在复杂场景中的潜力。若中国能在量子霸权领域取得突破,或将彻底改写中美博弈的底层逻辑。

从吉隆坡的政策反复到中关村的黑市交易,中美算力博弈的战场早已超越技术本身,成为全球治理体系重构的缩影。这场博弈的终极目标,是争夺 AI 时代的 “数字主权”—— 谁掌握算力分配权,谁就能定义未来的技术标准、产业规则乃至国际秩序。

中国的突围之路,既是技术自主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全球技术平权的战略选择。当华为昇腾芯片在马来西亚的部署计划被撤回时,全球南方国家正目睹一个残酷现实:技术冷战的代价,最终将由发展中国家的创新活力买单。唯有打破 “非此即彼” 的零和思维,构建包容性的全球算力治理体系,才能避免 AI 革命沦为少数国家的 “技术私产”。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地下室的算力机房轰鸣声与黑市交易的暗语,既是技术封锁的副产品,也是人类对算力自由的本

能抗争。未来的历史学家或将如此书写:21 世纪第三个十年的算力博弈,最终催生了一个超越地缘政治的全球技术共同体 —— 而这,或许才是这场战争最深刻的遗产。

来源:老十的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