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作霖那会是东北的大佬,手握重兵,号称“东北王”。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在皇姑屯炸死,27岁的张学良接手东北军,扛起了大梁。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生在辽宁海城,是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大儿子。
张作霖那会是东北的大佬,手握重兵,号称“东北王”。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在皇姑屯炸死,27岁的张学良接手东北军,扛起了大梁。
同年12月,他搞了个“东北易帜”,把东北的旗子换成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算是归顺了蒋介石。这事听着挺风光,但也埋下了后来的隐患。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入侵东北,张学良按蒋介石的命令不抵抗,带着东北军撤到关内。这让他背了个“不抵抗将军”的黑锅,老百姓骂他,舆论压得他喘不过气。
可那时候东北军跟日本关东军比,装备和人数都差一大截,蒋介石又一心想“攘外必先安内”,根本没心思跟日本硬碰硬。
张学良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只能咽下这口气。
不过,张学良心里一直憋着抗日的火。
他不是没骨气的人,相反,他多次劝蒋介石停内战,跟共产党联手打日本,可蒋介石压根不听,一门心思要“剿共”。
这就让张学良越来越失望,也为后来的西安事变埋下了种子。
1935年,张学良被蒋介石派到西北当“剿匪”副总司令,任务是围剿红军。那时候红军刚长征到陕北,势力不强,蒋介石想着趁机灭了他们。
可张学良跟红军打着打着,发现这帮人不是只会喊口号,而是真有抗日的决心。他开始怀疑蒋介石为什么非要跟自己人死磕,不去对付日本?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在延安偷偷见了周恩来。这次会面很关键,两人聊了整整一夜,基本达成共识:停止内战,一起抗日。
张学良放了狠话,说如果蒋介石不改主意,他就在西北单干,跟红军公开合作。他手上有东北军,实力不弱,真干起来也不是没可能。
到了1936年10月,蒋介石亲自跑去西安,布置对红军的第六次“围剿”。张学良劝了好几次,蒋介石还是那句老话:“先剿共,再抗日。”
这时候,西安的学生也坐不住了。12月9日,一群学生上街游行,纪念“一二九运动”,喊着“停止内战、抗日救国”。
蒋介石直接下令镇压,张学良亲自出面劝学生回去,还承诺一周内给答复。可回头一看,蒋介石还是不松口,张学良急了,跟杨虎城一合计,决定来硬的。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和杨虎城动手了。东北军和西北军包围了蒋介石住的华清池,把他抓了。
这就是西安事变。张学良马上发了通电,全国都知道了,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共产党反应很快,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周恩来跟张学良连夜谈,定了大方向:把内战变成抗战,还列了六条条件,比如释放政治犯、改组政府啥的。
经过几轮谈判,蒋介石终于点头同意抗战,12月25日被放了。张学良亲自送他回南京,本以为这事儿算圆满解决了,谁知道接下来是晴天霹雳。
蒋介石回到南京,立马翻脸不认账。张学良刚落地,就被扣了。1936年12月31日,军事法庭判他10年有期徒刑,可没几天就改成“终身监禁”。
其实这不难理解。蒋介石那个人,眼里只有自己的权力。
张学良扣他这事,虽然逼他抗日了,但也让他丢了面子,权威受损。他得收拾张学良,给其他人一个警告:谁敢挑战我,下场就这样。
更何况,东北军没了张学良,等于断了根,蒋介石正好趁机收编这支部队,一举两得。
从1936年底开始,张学良就被软禁,先在南京宋子文和孔祥熙的公馆关着,1937年又被送到浙江奉化溪口,之后辗转安徽、湖南、贵州等地。
1946年11月,他被押到台湾,先在台北北投,后来在新竹井上温泉住了下来。这期间,他跟外界基本隔绝,只能靠赵一荻陪着。
他没事就看看书,研究基督教,还写了挺多日记和回忆录,记下对西安事变的反思。
1988年蒋经国去世后,张学良的日子稍微松了点。1991年,李登辉正式放了他,他才去了美国。那时候他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但总算熬出了自由。
张学良在夏威夷住了10年,2001年10月14日去世,活了100岁。
晚年他很少提西安事变,觉得主要人物都走了,自己说啥也没啥分量。他说:“我这一辈子,没给人民做过多少好事。”其实西安事变真推动了抗战进程,没他那一下,民族复兴还得拖几年。
他一直想回大陆看看故乡,1991年还申请过,可李登辉不批。邓颖超给他写了封信,说“故乡在等你回家”,他看完哭了,可惜身体和政治原因,没能回去。
临死前,他说了句:“台湾离开祖国太久了……”这话不光是说台湾,也是对自己一生的感慨。
1991年,张学良“解禁”,移居美国夏威夷。台湾主播陈月卿专程跑去采访,想挖点西安事变的内幕。结果张学良就说了句:“蒋介石和周恩来都去世了,我说的不算。”
这句话听着简单,其实有深意。第一,他不想再掀风波。
蒋介石1975年死了,周恩来1976年走了,当事人都不在了,他说啥都容易引发争议;第二,他对历史的态度很谦逊,觉得自己没资格定论,让后人去评说。
第三,这话里也有点无奈和疲惫,半辈子被关着,他早看淡了那些恩怨。
陈月卿估计还想追问,可张学良摆摆手,不愿多说。他晚年就这样,不爱炒作,也不愿给自己贴金,就想安安静静过日子。
张学良对西安事变的看法,前后有点不一样。
早年被软禁时,1956年,蒋介石曾让他写《西安事变反省录》,他写了些“立志救国,反而误国”之类的话,说自己行动太鲁莽。
可晚年他跟历史学家唐德刚聊时澄清,那些是迫于压力写的,不是真心话。他觉得自己发动事变是为了救国,没掺啥私心,就是想逼蒋介石抗日。
他在夏威夷接受采访时说:“我做这事,就是想让蒋介石明白,日本才是大敌。结果我自己搭进去了,也值了。”
他对蒋介石和周恩来的评价也挺有意思。
他说蒋介石“完全是自我主义,只顾自己利益”,这话不客气,但想想蒋翻脸把他关了几十年,也能理解这怨气。
至于周恩来,他很佩服,说周在西安事变里冷静果断,是真干实事的人。他还说,自己从来没想过靠这事捞啥好处,就是一门心思救国。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转折。没这事,蒋介石还得跟共产党死磕,日本就能趁乱占更多地方。张学良和杨虎城这一闹,逼得蒋介石停了内战,国共第二次合作才有了基础。
说张学良功大,西安事变确实救国于危难,推动了民族团结;说他有过,“九一八”不抵抗确实让人窝火,虽然那更多是蒋介石的锅。
他不是完人,但也不是懦夫,他敢动蒋介石,这胆子不是谁都有的。
参考资料:
2、张学良曾谈西安事变:秘密就是四个字 新闻晨报 2014年10月06日
来源:古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