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贸易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今年前4个月,长三角外贸进出口展现出强劲的韧性与活力,各项数据表现亮眼,不仅在进出口总量上表现可观,更在市场拓展、政策支持等方面亮点纷呈,成为稳定全国外贸基本盘的重要力量。
在全球贸易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今年前4个月,长三角外贸进出口展现出强劲的韧性与活力,各项数据表现亮眼,不仅在进出口总量上表现可观,更在市场拓展、政策支持等方面亮点纷呈,成为稳定全国外贸基本盘的重要力量。
这一成绩的背后,一方面是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不断开拓新市场、提升自身竞争力;另一方面,各地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全力推动外贸稳量提质。
外贸数据飘红,显现增长韧性
1—4月,上海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4048.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其中,出口6290.20亿元,增长13.8%;进口7758.19亿元。
江苏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8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7%,增幅比全国高3.3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3.1%。江苏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9033.7亿元,同比增长9.6%,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速4.5个百分点,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至48.9%。
浙江全省对东盟、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分别出口1802.8亿元、1450.6亿元和123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2%、21.5%和10.4%。
安徽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924.7亿元,同比增长14.1%,居中部省份第一位,其中出口1986.8亿元,增长16.7%,机电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比重超七成,汽车、笔记本电脑、家用电器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长显著。
“长三角的外贸企业在巩固欧美等传统市场的同时,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市场竞争的挑战。”双维智库联合创始人孙书荣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比如,浙江的纺织服装企业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提升设计水平、采用环保材料等方式,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在其看来,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长三角地区的外贸企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如东盟、拉美、中东等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市场需求旺盛。
港口活力迸发,航线开辟促增长
港口吞吐量是外贸活力的“晴雨表”。面对复杂外部形势,中国港口不断开辟航线、刷新纪录,成为稳定外贸基本盘、保障区域经济韧性的关键支撑。
4月27日,全球最大的汽车运输船比亚迪“深圳号”搭载7000余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从苏州港太仓港区海通太仓汽车滚装码头首航,驶往巴西,这是国内汽车单次出口量最多的一个批次。作为长江干线最大的汽车滚装码头,海通太仓汽车滚装码头于2024年12月正式开港,今年一季度,苏州港太仓港区出口汽车14.76万辆,同比增长18.35%。
此外,自去年12月开通以来,中拉陆海新通道“钱凯—上海”海运航线货运量、进出口值稳定增长。作为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该航线今年前4个月累计开行班轮48航次,上海海关累计监管进出口货物4.1万吨、货值10.2亿元。在该航线的带动下,上海对秘鲁外贸进出口值大幅增长超六成。
作为内陆省份的安徽,江淮运河与长江“黄金水道”将众多港口串珠成链,高附加值的“安徽制造”正在加速出海,成为安徽省外贸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
这几天,宁波佳达鞋业有限公司顺利完成一批鞋类产品的出口申报。经宁波海关审核无误后,这批货物装船启运,目的地是波兰。
记者了解到,佳达鞋业主营鞋类、服装、纺织品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国家。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该公司积极调整战略,将目光投向中东欧国家市场,努力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今年1—4月,佳达鞋业对中东欧国家的出口额达到1175.2万元,同比增长79%。
“我们公司有着完整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体系,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海关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中国—中东欧国家海关信息中心信息平台,深入研判中东欧市场的法律法规、贸易政策、技贸标准等重要信息。”佳达鞋业相关负责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基于此,公司果断决策,投资境外企业,并聘请国外设计师进行产品研发设计,确保产品符合当地标准和消费者需求。同时,公司更加重视自主品牌建设和商标专利保护,通过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逐渐与国际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据宁波海关统计,今年1—4月,宁波对中东欧国家出口额跃升至160.7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民营企业对中东欧国家出口额131.5亿元,同比增长26.9%,占比81.8%。
内外市场并重,政策助力拓销路
在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各地也在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政府纷纷“搭平台”助力企业“以变应变”。
比如,江苏南京拿出了黄金地段和铺位,为外贸企业搭建内销平台。4月30日,“外贸优品中华行南京展销月”活动开幕,持续到5月底,全市60多家优质外贸企业进驻1300平方米的展销专区(市集)。今年,南京还将联合南京都市圈内其他城市举办多场展会,为外贸企业扩大销路。此外,南京鼓励一些电商平台开设“外贸优品专区”,加大线上线下支持力度。
安徽省积极牵头协调,成立徽派企业商贸流通合作联盟,举办外贸企业拓内销对接会等。此外,当地还通过搭建“数字桥梁”,推出“源头工厂直播”“24小时极速入驻”等专项措施,为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按下“快进键”,推动“出口品质”加速转化为“内销优势”。
为了持续拓展海外市场,浙江义乌商贸城的老板们也在利用电商平台和海外社交平台主动出击。从事锁具业务的张先生表示,以前沟通不畅影响业务拓展,现在有了人工智能翻译软件方便很多,今年他的几个西班牙和中东客户就是通过海外社交平台建立的合作关系,仅今年5月,他就拓展多名海外客户,业务量不断增加。
孙书荣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政策,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帮助。比如,对符合条件的外贸企业给予出口退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设立外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参加国际展会、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品牌建设等;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孙书荣认为,随着各项政策的持续发力、企业的不断创新以及市场的进一步拓展,长三角地区的进出口有望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为全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记者 潘洁
编辑 潘晟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