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夜11点,急诊科的灯光刺眼,救护车的警笛声划破寂静。39岁的陈强(化名)被120急救车送来,脸色灰白,双眼紧闭,已经昏迷不醒。他的妻子小丽(化名)哭得撕心裂肺,紧紧抓着医生的手:“医生,救救他!他晚上在家吃饭好好的,突然就晕倒了,喊都喊不醒!”急诊科主任老马
深夜11点,急诊科的灯光刺眼,救护车的警笛声划破寂静。39岁的陈强(化名)被120急救车送来,脸色灰白,双眼紧闭,已经昏迷不醒。他的妻子小丽(化名)哭得撕心裂肺,紧紧抓着医生的手:“医生,救救他!他晚上在家吃饭好好的,突然就晕倒了,喊都喊不醒!”急诊科主任老马,一个50多岁的急诊老兵,眼神沉稳却带着一丝凝重。他快速检查陈强的瞳孔,发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右侧稍大,对光反应迟钝。老马心头一震:“脑出血的可能性大!”
他迅速安排护士小李接上心电监护,屏幕显示:血压210/125mmHg,心率95次/分,血氧饱和度88%。老马倒吸一口凉气:“血压这么高,情况不妙!”他转向小丽:“他平时有高血压吗?吃药控制吗?”小丽抹着眼泪:“他有高血压,10年了,最高200多,但他嫌没症状,从不吃药,还爱抽烟喝酒。医生,他不会有事吧?”
老马皱眉:“得马上做头颅CT,查清楚是不是脑出血。”他心里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39岁,高血压不控制,突发昏迷,很可能是个大麻烦。
抢救室里,气氛紧张得像拉满的弓弦。护士小李熟练地抽血,送检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同时给陈强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老马检查陈强的神经体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只有6分,四肢无反应,巴宾斯基征阳性。他沉声对小李说:“快联系影像科,优先做头颅CT!”
小丽在一旁吓得腿软:“医生,他咋昏迷了?是不是中风了?”老马语气尽量温和:“别急,可能是脑血管意外,CT会告诉我们答案。”他心里却清楚,脑出血尤其是脑干出血,死亡率极高,必须争分夺秒。
头颅CT很快完成,影像科医生小王打来电话:“马主任,坏消息!脑干出血,出血量约5ml,伴轻度脑水肿。”老马心头一沉,脑干是人体的“生命中枢”,控制呼吸、心跳,5ml的出血量虽不多,但位置致命。他联系神经内科主任老王:“老王,39岁男,脑干出血,昏迷,瞳孔不对称,收你们科还是直接去ICU?”
老王赶到急诊,检查后脸色凝重:“脑干出血,情况太危重,直接送ICU!”他转向小丽:“你丈夫病情很严重,我们会全力抢救,但你得有心理准备。”小丽泪如雨下:“医生,他才39岁啊!求你们救救他!”
陈强被紧急转入ICU,值班医生华哥接手。监护仪上,血压已降至170/100mmHg,心率110次/分,血氧饱和度90%。华哥迅速调整硝普钠滴速,控制血压,同时给予甘露醇脱水,降低颅内压。他翻看病历,眉头紧锁:“39岁,高血压10年不治疗,脑干出血,这太年轻了!”
小丽守在ICU外,哭着问华哥:“医生,他为啥会脑出血?平时好好的!”华哥叹气:“他高血压10年没控制,血管长期被高压冲刷,像水管老化,容易爆裂。脑干出血是最凶险的一种,可能影响呼吸和心跳。”小丽泣不成声:“都怪我,没逼他吃药!他总说没事,我该多劝劝他!”
华哥拍拍她肩膀:“现在别自责,我们先救人。”他心里却清楚,脑干出血死亡率高达70%以上,即使抢救成功,也可能留下严重后遗症。
第二天,陈强的血压波动剧烈,最低掉到90/60mmHg,华哥紧急补液、升压。第三天,他的瞳孔开始散大,呼吸变得不规律,华哥果断插上气管插管,接呼吸机。小丽在门外崩溃:“医生,他是不是醒不过来了?”华哥语气沉重:“我们在尽力,但脑干损伤严重,恢复希望渺茫。”
第五天,陈强病情恶化,监护仪报警,心率骤降至40次/分,血压几乎测不到。华哥喊来团队,开始胸外按压,注射肾上腺素。抢救持续了30分钟,监护仪上的波形始终是一条直线。华哥满头大汗,停下按压,低声说:“时间到,宣布死亡。”
小丽冲进病房,扑到陈强身上嚎啕大哭:“你怎么就走了?你才39岁啊!儿子才10岁,我怎么办?”华哥红着眼,声音哽咽:“我们尽力了,脑干出血太凶险,影响了呼吸和心跳。”小丽瘫坐在地:“都怪他不吃药!都怪我没管好他!”
老马闻讯赶来,叹了口气:“高血压害人啊!39岁,太年轻了!”他想起陈强的病例:10年高血压不治疗,抽烟喝酒,生活不规律,血管硬化严重,最终导致脑干出血。他拍拍小丽:“节哀,回去好好照顾孩子。”
陈强的离世,让整个医疗团队感慨万千。华哥在交班会上说:“高血压年轻化,39岁就脑干出血,太可惜了!”老马点头:“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身体好,高血压没症状就不管,结果血管像定时炸弹,随时爆。”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据《柳叶刀》(The Lancet)2024年数据,全球约14亿人患高血压,其中40%未被诊断,50%未接受治疗。在中国,高血压患者超3亿,年轻化趋势明显,30-40岁患者逐年增加。
为什么高血压如此危险?高血压长期不控制,会导致血管壁硬化、变脆,像老化的水管,稍有压力就可能破裂,引发以下并发症:
脑出血:尤其是脑干出血,死亡率极高。脑梗死: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缺氧坏死。心力衰竭:心脏长期超负荷工作,逐渐衰竭。肾衰竭:肾血管受损,肾功能恶化。冠心病:心血管狭窄,增加心肌梗死风险。陈强的悲剧,正是高血压未控制的典型案例。他10年不吃药,抽烟喝酒,生活无规律,最终血管不堪重负,酿成惨剧。
陈强的追悼会上,小丽抱着儿子小明,泪流满面。她回忆:“他总说没症状,觉得自己没事。我劝他吃药,他嫌麻烦。现在想想,我该逼着他去医院!”小明哭着问:“妈妈,爸爸为啥不听医生的话?”小丽无言以对,只能紧紧抱住儿子。
老马和华哥私下讨论病例,感慨不已。华哥说:“高血压没症状是最大的陷阱!很多人觉得自己年轻,拖着不治,结果后悔莫及。”老马点头:“医学进步了,但救不了不听劝的病人。咱们得把这故事讲出去,警醒更多人!”
高血压,医学上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是一种“无声的杀手”。据《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24年报道,高血压年轻化趋势明显,30-40岁人群发病率上升20%,与生活压力、饮食高盐、吸烟酗酒密切相关。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损伤,增加以下风险:
脑血管病:如脑出血、脑梗死,脑干出血死亡率高达70%。心脏病: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肾损伤:导致慢性肾衰竭。眼底病变:引发视网膜病变,甚至失明。生活方式调整:控制体重: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减重5-10公斤可显著降压。
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6g,避免腌制食品。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加重血管损伤。
适度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
管理压力: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焦虑。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ACEI(如依那普利)、ARB(如缬沙坦)、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等。
重症患者可能需联合用药,具体方案需咨询医生。
目标: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更严格(130/80mmHg)。
30岁以上人群,每年测血压。
有家族史或肥胖者,建议更频繁监测。
年轻人的警示陈强的离世,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无数人对高血压的忽视。从急诊到ICU,医生的每一次努力都在与死神赛跑,可惜,脑干出血的凶险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小丽的泪水、儿子的呼喊,都化作对健康的无声呐喊。
出院那天,小丽带着小明来到医院,送上一面锦旗:“谢谢你们尽力救我丈夫,虽然他走了,但你们让我看到医生的坚持。”华哥红着眼:“我们没救回他,但希望他的故事能警醒更多人。回去好好照顾孩子,替他好好活。”
高血压是隐形的杀手,但并非不可战胜。愿陈强的悲剧成为警钟:别等症状出现才重视,定期体检、控制血压,才能远离死神的脚步。医学的温暖与科学的坚持,会为我们点亮健康的光芒。
来源:虞医生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