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西瓜:从田间到市场的甜蜜之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3 19:07 1

摘要:“翠蔓牵风覆陇黄,青瓜累累映骄阳。”睢宁西瓜以其皮薄质脆,甘甜多汁闻名。每年3月,是睢宁西瓜上市的时节,这些果实从江苏睢宁的黄河故道沙土地里 “甜蜜出发”。这里的瓜农以轮作智慧破解重茬难题,中国邮政用冷链网络打通产销链路,让一颗不足 10 斤的西瓜,不仅成为消

“翠蔓牵风覆陇黄,青瓜累累映骄阳。”睢宁西瓜以其皮薄质脆,甘甜多汁闻名。每年3月,是睢宁西瓜上市的时节,这些果实从江苏睢宁的黄河故道沙土地里 “甜蜜出发”。这里的瓜农以轮作智慧破解重茬难题,中国邮政用冷链网络打通产销链路,让一颗不足 10 斤的西瓜,不仅成为消暑佳品,更化作 400 余户脱贫家庭的 “甜蜜密码”,成为滚动在乡村振兴路上的 “金果子”,藏着当地独特的致富逻辑。

黄河故道上的西瓜种植经:轮作技术、精细耕作与品种革新

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西瓜种植是一项极具特色与规模的农业产业,尤其以魏集镇为代表,这里素有 “西瓜之乡” 的美誉。魏集镇地处黄河故道两岸,地势较高,黄河故道沿线的砂壤土,肥力水平较高,地下水位较低,为西瓜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魏集镇属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较快,昼夜温差较大,特别有利于春提早西瓜的种植。

上世纪70年代,魏集镇开始引入西瓜种植,早期以露天种植为主。1994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小弓棚种植,1995年进行三膜覆盖的钢架大棚种植,使得西瓜提早上市,效益比小弓棚种植增加2倍,设施西瓜种植已经成为魏集镇农业优势产业之一。

农户创新采用钢架大棚“七膜”即“三层大膜+三层小拱棚+一层地膜”进行早熟栽培,早熟西瓜从去年11月便已经开始培育,育苗栽植、棚膜保温、施肥授粉,每一个环节的技术都有严格要求。生长期间,大棚内的种植温度白天需保持在25摄氏度左右,夜间则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上,每亩地最多栽种900棵瓜苗,以确保西瓜的品质与产量。

西瓜不能重茬,否则容易引发各种病害,影响产量和品质。针对这个问题,睢宁的瓜农创造性地提出“瓜-瓜-稻”生态轮作模式,将西瓜和水稻轮种。春季西瓜采收后,智能水肥系统无缝切换至水稻种植模式,瓜稻轮作则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不仅能抑制西瓜多种病虫草害发生,压低病虫草害基数,还因为种菜田块施用有机肥料较多,实现土地用养结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目前睢宁县 “瓜 - 稻” 种植轮作模式适应范围已超 1.5 万亩 。实现“一田三收”的效益突破。

专家观摩“瓜-瓜-稻”生态轮作模式。图片来源/江苏新闻网

中国邮政的“甜蜜接力”:冷链物流与云端销售双驱动

“头茬西瓜贵如金”,但西瓜皮薄易裂、难以运输的特性是睢宁西瓜走向远方的痛点。中国邮政在睢宁西瓜的物流与销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西瓜运输易损的痛点,睢宁邮政特别设计了专箱包装、专线寄递“护瓜两件套”,即根据西瓜的品种定制不同规格的气泡柱和包装箱,通过多次1米跌落测试后方投入使用,减少了中间环节损耗,有效提升西瓜的新鲜度和品质。与之相配套,还开通了“西瓜专班”运输绿色通道,揽收人员进田驻点收寄,实现优先装运、朝摘午发。

邮政工作人员将西瓜装车 图片来源/徐邮文化

同时,睢宁邮政组建了护瓜助农小组,对18名揽收人员开展包装技能培训,建立从6点晨采到9点装车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实行“2小时响应+48小时理赔”的售后闭环,推动客户服务体验全面升级。“以前西瓜出村要转几道手,现在邮政人员直接到我们田里来收寄,又专业又省心!”瓜农老李感慨地说道。

为了拓宽销售渠道,睢宁邮政还积极帮助瓜农掌握电商运营技巧,开设了线上店铺,并依托本地专业直播团队,助力开展以“扫码观种植”为主题的溯源直播,借助“云上瓜田”直播间展示现摘现发的场景,实现了西瓜的云“出村”。

如今,睢宁西瓜不仅在种植技术上精益求精,销售网络也愈发完善。而这颗承载着科技与创新的西瓜,正以产业之力,悄然改变着当地百姓的生活,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支点。

西瓜藤蔓上的脱贫密码:全产业链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睢宁西瓜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当地脱贫致富与经济发展。以魏集镇为例,当地创新推出 “镇农业公司 + 合作社 + 种植大户 + 职业农民” 四位一体的产业运作模式,贫困户利用土地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社,入股后除了有土地租金和年终分红,还可以到合作社务工,实现多项收入。合作社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西瓜收完后,接着种植四季豆等蔬菜,每天都有七八人在合作社田地里帮忙除草、掀棚等,每人每天可拿到100元工资。

睢宁魏集镇陶河村的赵春梅曾是建档立卡的低收入户,2019年初她加入了魏集西瓜种植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帮助下,承包了两个大棚种植西瓜,当年就赚了3万元,实现了脱贫。赵春梅的故事绝非个例,而是睢宁西瓜助力村民脱贫致富的缩影,和赵春梅一样,魏集镇400余户建档立卡低收入户通过西瓜种植实现了脱贫。

瓜果飘香,“丰”景如画。近年来,魏集镇着眼高质量发展,咬紧产业不放松,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因地制宜发展大棚蔬菜、西(甜)瓜、菌类等特色产业种植。通过小田并大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模式,促进农民“甜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此外,睢宁还依托西瓜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举办西瓜文化节等活动,吸引游客体验采摘乐趣,品尝特色美食,进一步带动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

西瓜丰收,瓜农笑开颜。图片来源/中国江苏网

一颗小小的睢宁西瓜走向全国餐桌,甜了消费者们的舌尖,也富了农民们的钱包。

如今,睢宁全年累计播种10.2万亩西瓜,2024年西瓜总产量达37万吨,产值突破16亿元。当黄河故道的风拂过连片瓜棚,冷链车的笛声唤醒晨雾中的村庄,这颗裹着砂壤温床记忆的果实,正以藤蔓为笔,在 4000 户农家的账本上勾勒出甜蜜的小康曲线,让乡村振兴的图景在瓜香里愈发饱满。

文/李诗睿

资料来源无线睢宁、中国江苏网、江苏新闻网

来源:上游新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