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1日,以“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探索自然奥秘、勇攀科学高峰”为主题的2025年极地知识进校园活动湖北站首场活动在武汉大学举行。“听得到吗?杨老师好!”活动现场,武汉大学200余名师生通过视频连线,与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展开了一场对话。
极目新闻记者 王俐燃
通讯员 张文竹 唐玥
5月21日,以“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探索自然奥秘、勇攀科学高峰”为主题的2025年极地知识进校园活动湖北站首场活动在武汉大学举行。“听得到吗?杨老师好!”活动现场,武汉大学200余名师生通过视频连线,与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展开了一场对话。
大屏幕上,身着科考服的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站长、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建军正在通过镜头给大家展示极地的奥妙。
镜头扫过窗景,依稀能看见远处的冰山,挖掘机正在积雪中开路,实时画面让现场响起阵阵惊叹。
4名科考队员带领师生“云游”科考站,详细介绍了中山站的日常运作、科研成果,还通过视频画面实时分享了南极中山站周围可爱的企鹅、壮丽的冰山景观,当切换至极光观测影像时,现场有学生感慨:“原来极光真的像流动的丝绸。”
“参与南极科考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目前最前沿的极地研究有哪些?”在现场互动环节,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刘建军一一解答。
一名测绘专业研一新生提问:“读完博士再去南极来得及吗?”刘建军笑着指向队员:“我们队伍里有本硕博各个阶段的科研人员,只要研究方向与极地相关,随时欢迎加入。”
活动现场还播放了《冰路征程》宣传片,回顾中国极地考察40年光辉历程,向一代代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极地人致敬。活动组织方向武汉大学赠送了“中国南极秦岭站”模型和极地、海洋科普图书。
随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北极黄河地球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副站长何昉以《极地空间环境和我们的生活》为题,用生动的讲述揭开极光的神秘面纱,帮同学们了解到极地空间环境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极地考察队员代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粟多武带来讲座《南极考察中的重力计量》,普及了重力计量的科学概念,分享了在中山站开展绝对重力连续观测的科研经历。
极地考察队员代表、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教授张胜凯作了《测绘遥感在极地科考中的应用》主题讲座,讲述了2005年1月18日中国南极考察队登顶南极冰盖最高点的历史性时刻,展示了先进技术如何助力极地探索。
此次活动由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牵头,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共青团自然资源部直属机关团委、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中国自然资源报社、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武汉大学等单位共同组织,旨在普及极地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和参与极地工作的热情,让极地成为新的课堂。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