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史料】鼎盛一时的回鹘汗国,亡于自然灾害?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3 18:33 2

摘要:回鹘汗国,是公元8-9世纪漠北草原上鼎盛一时的游牧政权。极盛时期,疆域西达伊犁河,东至克鲁伦河。

回鹘汗国,是公元8-9世纪漠北草原上鼎盛一时的游牧政权。极盛时期,疆域西达伊犁河,东至克鲁伦河。

可是,大约自公元820年起,回鹘便急剧由盛转衰。到公元840年,在黠戛斯等部族的攻击下,回鹘汗国瓦解,部众不得不四散迁徙。

多年以来,学者们对回鹘汗国灭亡的原因,各持观点。有的观点认为,是亡于统治集团内讧;有的观点则认为,是亡于游牧政权的经济单一与权力局限。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回鹘汗国崩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气候恶化与自然灾害。譬如:

《唐会要》卷98《回鹘》记载:“连年饥疫,羊马死者被地,又大雪为灾。”

《新唐书》卷217《回鹘下》记载:“方岁饥,遂疫,又大雪,羊、马多死。”

《资治通鉴》卷246记载:“会岁疫,大雪,羊马多死,回鹘遂衰。”

种种记载表明,在回鹘汗国末期,漠北草原多次爆发自然灾害。

诚然,单单自然灾害这一条因素,尚不至于摧毁汗国。但是,前文提到,回鹘汗国还是个游牧政权,经济结构相对单一,汗的权力也相对有限。

回鹘汗国的经济基础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业,尤以养马和牧羊为大宗。马匹不仅是军事力量的核心,也是与唐朝进行绢马贸易的主要商品。羊则提供肉、奶、皮毛等生活必需品,其数量直接关系到牧民的生存和国家财政收入。

至于商业、手工业和种植业,规模相对较小,占比相对有限。

而这种经济结构,又相对脆弱,遭遇大雪、寒潮等灾害,导致 “羊马死者被地”。直接造成:

食物短缺:肉类、奶制品供应锐减,引发饥荒;

经济链条断裂:马匹数量减少导致绢马贸易萎缩;丝绸收入骤降;

社会动荡:牧民失去生计,部落间为争夺草场爆发冲突,加剧内部分裂。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也决定了政权抗风险的能力。

由于经济结构单一脆弱,无法在灾害时提供替代资源。回鹘既无储备粮应对饥荒,也无其他商品维持贸易平衡,最终因经济单一性陷入绝境。

趁此困难时刻,黠戛斯又兴兵大举进犯,回鹘无力抵抗,部众溃散,汗国瓦解自然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来源:刘纪尧说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