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橡资本康迪:全球AI浪潮下的耐心“Rainmaker”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3 17:38 2

摘要:本周,总部位于新加坡的领先AI公司Whale官宣完成了总规模超6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超4亿元)的C轮系列融资。同时该交易的落地也创造了今年以来新加坡人工智能赛道的又一融资记录。

本周,总部位于新加坡的领先AI公司Whale官宣完成了总规模超6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超4亿元)的C轮系列融资。同时该交易的落地也创造了今年以来新加坡人工智能赛道的又一融资记录。

在这笔交易的背后,是以银橡资本为代表的一小批新兴投行开始有能力在更远的水域捕获更大的机会。

作为一个在市场急剧变化的几年中“赌”对方向的Deal Maker,康迪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保持自己的节奏,使其不被市场的波动与摩擦带偏方向。

当不少同行仍然在以交易数量为荣时,康迪却敏锐的察觉到,新环境下走量不是最优解。他对福布斯中国称:“当下最大的挑战是你是否真正愿意花足够多的时间去筛选出能改变行业的交易。做到这一点,本质是要从流水线红娘蜕变为客户的创业合伙人。”

过去2年,康迪所创立的银橡资本仅服务了不到10家公司,却获得了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回报。其中包括日本AI招聘平台HelloBoss,美国AI教育应用Answer.AI,AI搜索引擎Adot,多模态基础模型及应用领先公司HiDream.ai等全球知名新兴人工智能初创明星。

本周,在康迪730天马拉松式服务下,全球领先的新加坡AI公司Whale终于官宣完成了总规模超6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超4亿元)的C轮系列融资。同时这宗横跨两大融资窗口期、涉及德国、香港、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国战略投资机构的复杂交易逆势收官,也代表着今年以来“狮城”人工智能赛道最大规模私募融资案例诞生了。

“这是自银橡资本成立以来服务周期最长、涉及国家最多的项目,”康迪称,“将勤奋用在对的地方,你就能发现新的出路。”

实现这样的成绩,银橡资本却一直强调保持团队规模的精简,康迪说:“对于财务顾问这个行业,100个人有时候不如1个人的影响力大。”他更强调亲力亲为地去做那个最关键的Deal Maker。

因此这家公司的独家FA项目也有着惊人的100%成功率,康迪对福布斯中国称:“真正实现高水准服务就是要在你相信的创始人身上不设限的投入精力和时间,直到最后成功为止。”

2020年以来,曾经熟悉的一级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去年,中国大陆外币融资额仅有944亿元人民币(等值外币),不及2020年的五分之一。但康迪认为,全球创业市场的底层逻辑并没有变化,市场依旧在不知疲倦地追求超额回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欧洲、中东、东南亚,大钱随时ready。只要你有亮眼的业务支撑和有影响力的老股东背书,我就有信心帮你搞定这个世界上任何一家投资机构。”

2013年康迪以家乡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外交学院。2017年入职华兴资本后,仅用一年半时间便打破内部晋升纪录,成为公司史上最年轻的项目总监。2020年底他创立银橡资本,首年即实现超1亿美元的交易金额,并入围福布斯中国30 Under 30。

在行业剧烈震荡的几年中,康迪也曾陷入迷茫,但最终选择直撞现实这道南墙。幸运的是他成功了,而这要归功于其一直以来深信不疑的生意信条——“交好朋友,做大deal”

以下为福布斯中国对话康迪内容节选。

福布斯中国:现在人民币和美元基金在看项目时还有什么差别?

康迪:

在AI这个领域上,不同币种的审美反倒是越来越融合了。以前大家的惯性思维里面感觉人民币基金更多会关注具体业务数据,尤其是净资产、净利润等指标,甚至包含不少在当地固定资产投入的诉求,美元就是愿意赌更大的增长空间,更性感的故事。

而今天我们实际在交易中感知到的是人民币对AI领域真正具有技术竞争力的公司的包容性是超出大家想象得高的,不管是在商业化进展方面还是在估值方面。而美元也变得越来越落地,越来越务实。

今天市场还是在剧烈变化的,我觉得还是不要唯币种论,抛弃过去的惯性和偏见,面对不同GP的时候,真正根据实际交易过程中的感知来调整和应对。当然这需要极高的专业性和敏感度,非常依赖创始人或FA的经验和能力。

福布斯中国:今年应该关注什么样的投资机会?

康迪:

我还是坚信应用层会出来新东西,过去的历史已经证明了离用户最近的公司创造最大的价值。这波AI的发展已经过了两年多,很多一开始的想法都证伪了。不过这不代表应用层没有机会和壁垒,反倒是更要求创业者对最新前沿的技术、用户的需求以及竞争的态势有极强的敏感度,我们已经看到不少真正选对场景、做对产品的创业者在收获商业上的回报了。

福布斯中国:面对当前行业巨头的竞争,你为什么相信小公司仍然有机会?

康迪:

关于大公司竞争:我们自己也是在创业,如果永远都是资源最多钱最多人最多的公司会赢,那就没有创业公司什么事儿了,所有人都在500强上班不就好了。过去真正跑出来的创业公司,哪个不是在大厂的围剿下突围的?

重点不在有没有大公司的竞争,答案是一定有。重点在于怎么面对大公司的竞争。选择什么角度切入,突出创业公司什么优势,甚至短期中期长期视角下分别怎么处理和巨头的关系。面对一个新的场景,巨头也不是无限制地投入资源的,可能他们会有一些前期的试水,创业公司更多要做的反而是在自己优势的战场下打服巨头的团队,让更高层的管理者选择外部的战略合作等等。

福布斯中国:在一个项目中投入太多精力,会考虑最后失败的风险吗?

康迪:

我自己这几年在创业过程中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对于创业来说,不能厌恶风险,而是要积极拥抱风险。风险甚至在某种角度来讲,是给创业公司的bonus。创业不存在平均回报,市场化就是意味着充分竞争,做得不好的公司会挂掉,做得好的公司摘到最大的果子。所以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我们的客户在风险下博得超额回报。

福布斯中国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来源:福布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