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心理剧”省特等奖!这所小学“以爱为名”给予学生温暖答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3 15:21 2

摘要:在日前举办的第14届江苏省中小学“校园心理剧”评选中,无锡市天一第三实验小学原创微电影《答案》从全省1047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剧目省级特等奖。这是继原创舞台剧《小蚕宝,大宝贝》走上社会舞台公开演出之后,该校在美育浸润和校园艺术创作方面取得的又一成果

在日前举办的第14届江苏省中小学“校园心理剧”评选中,无锡市天一第三实验小学原创微电影《答案》从全省1047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剧目省级特等奖。这是继原创舞台剧《小蚕宝,大宝贝》走上社会舞台公开演出之后,该校在美育浸润和校园艺术创作方面取得的又一成果。

(一)聚焦童心:构建成长共鸣

原创微电影《答案》这部作品由青年教师杭珂、周洁、张辉等倾心创作,众多师生共同参与拍摄。剧本的核心线索围绕“标签效应”与“积极关注”展开。主人公小宇被贴上“调皮捣蛋”的标签,同伴的误解、自我的愧疚形成双重心理压力,恰似现实中许多“问题学生”的缩影。而张老师的班主任日记,实则是“罗森塔尔效应”的具象化——那些被刻意放大的进步、被温柔包容的过失,传递出教育者“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向善潜能”的信念。当小宇在日记中读到张老师“本质不坏”“有个性”的评价时,标签的枷锁开始松动,这正是心理转变的关键支点——让孩子在他人的积极期待中重新认识自我。

(二)心理辅导:点亮暗夜微光

在心理老师的辅导环节,剧本刻意淡化了传统心理咨询的严肃感,转而以“伙伴关爱员发现问题——班主任转介——心理老师共情引导”的闭环,展现学校专业化校园心理支持体系的运作。通过分析“小宇”的“心情晴雨表”,心理老师通过引导,使小宇觉察情绪、梳理认知,这正是心理咨询中“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实践:让孩子在被倾听、被理解的安全空间里,自主完成心理重构。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专业性,更传递出“心理问题不可怕,寻求帮助是成长第一步”的积极信号。

(三)校家社协同:护航学生发展

作为创作者,剧组老师们更想传递的是“心理系统支持”的重要性。无论是班主任的包容、心理老师的专业、接班老师的信任、同学的鼓励,乃至父母默默的关注,共同构成了小宇心理蜕变的生态系统。这呼应了“润心行动”中“校家社协同”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从来不是某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需要教育者、同伴、家庭形成“支持性网络”,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爱的光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四)光影课程:助力启智润心

长期以来,天一第三小学始终坚守教育初心,全力推进“润心行动”,创新开展“润心·光影课程”项目。利用电影中的积极元素与润心育人点有机融合,经过项目组精心研讨,学校现已完成该课程校本教材的编写。每天,心理老师会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灵活开展电影赏析、角色模拟、互动游戏等,用情趣化、系列化、课程化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启示,润泽心灵,从而让教育有了好抓手、好媒介,逐步把润心工作中的突出点和困难点真正转化成学生的生长点。

在这个剧本创作和表演中,该校以“润心微电影创作”“光影里的思政课”“亲子幸福影院课程”等为核心内容,全方位培养少年儿童积极阳光、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为他们在成长之路上注入自信力量,助力他们勇敢逐梦、快乐前行。

“我校原创微电影《答案》的创作,始于对‘学生找到自我价值’的追问,终于对‘教育本质是关爱与守候’的坚信”。天一三小校长程宏伟表示,期待这部作品能成为一面镜子,让教育者看见标签背后的真实个体,让孩子们看见误解中的成长契机,更让所有人看见:每个心灵都有向阳生长的力量,而我们,正是为他们拨开迷雾、守护童心的同行者。(尤钰周洁)

来源:运运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