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展“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根据活动安排,教育部将启动基层教师深度报道活动,组建专业报道团队,赴全国挖掘报道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先进典型。开展“讲述我的育人故事”活动,动员各地各校积极组织一线教
【政 策 法 规】
1.教育部启动“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活动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活动的通知》,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活动。
开展“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根据活动安排,教育部将启动基层教师深度报道活动,组建专业报道团队,赴全国挖掘报道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先进典型。开展“讲述我的育人故事”活动,动员各地各校积极组织一线教师讲述育人故事,展示教师爱岗敬业、立德树人的风采。发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新书,加强教育家精神研究阐释,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借鉴。开设“教育家精神万里行”专栏,刊发优秀教师事迹报道及地方典型经验做法、宣发优秀教师微视频,传播新时代优秀教师育人声音。
2.河北省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在河北大学成立
近期,我省在河北大学正式成立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整合了省内高校专家学者、一线名师和优秀教研工作者等多层次专业资源,共42人,聘期5年,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3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3人,秘书处设在河北大学。
【 先 进 经 验 】
高考备考:心态调整策略与做法
家长篇:情绪稳定 做孩子的“心灵树洞”
策略1:“察言观色” 做从容的陪考者
家长自身的焦虑,容易在孩子面临高考前被激活或放大。当孩子成绩出现起伏时,家长也要学会调节自己和孩子的情绪。转移对孩子考试及成绩的过多关注,家长应聚焦自己喜欢的事情,保持从容;学习自我放松方法,如正念练习、瑜伽等;如果焦虑情绪已持续时间较长且影响社会功能,可以接受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策略2:温情陪伴 表达对孩子的肯定和“看见”
高考前,不少考生或多或少会出现紧张情绪,表现出脾气暴躁、焦虑、情绪低落等情况。此时,家长切忌责备考生,要多多安抚。要多向孩子表达对他们的肯定和“看见”。家长可以肯定孩子的动机、结果、进步,肯定的内容可涉及多方面,如学习、生活、特点。孩子经常收到家长的真心肯定,会收获好心情并增强自信。
策略3:“说一不二” 关心而不打扰
备考阶段,如果孩子向家长诉说困难或抱怨,可能更多是情绪上的宣泄,家长宜做孩子的“心灵树洞”,先耐心倾听,表达与孩子的共情,再鼓励孩子面对,给予必要的指导,不宜说太多道理,做到“说一不二”,即只讲一遍,不重复讲第二遍。
考生篇:建立理性高考观 避免“灾难化思维”
策略1:采用“可能性区域技术” 力求最好
面对高考,考生一定要破除“一考定终身”的思维,看到人生的多种可能。大家不妨采用“可能性区域技术”,即接受糟糕,争取最好。首先,考生可以询问自己:“万一高考没考好,最坏的结果会是什么?”并寻找证据,评估它出现的概率。其次,再思考:“如果它出现了,会怎样面对?”接着,再考虑“最好的结果是什么?”并寻找证据,评估它出现的概率,看到在最好和最坏之间还有很大的可能性区域,避免灾难化思维。
策略2:允许焦虑存在 将其视为“助考伙伴”
考试焦虑是考前最常见的消极情绪,适度焦虑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不要试图消除它,把它看作是一位“助考伙伴”,它会提醒你抓紧时间,保持专注。
策略3:科学管理时间 保持适合自己的节奏
学生可以通过制订并实施学习计划,增加秩序感和掌控感,提高效率。制订计划时,白天的时间安排尽可能与6月份高考考试时间段保持一致,提高对高考的适应性,保持平时学习的紧张度。
【 教 育 视 点 】
推动“县中振兴”要抓住县中教师这个关键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全国县域普通高中头雁教师岗位计划的通知》,明确提出要设立县中头雁教师岗位,“努力打造一支本土化基础教育领军人才,不断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在县中振兴道路上,县中教师的发展是关键环节,学生、家长都热切期待着“遇见”优秀的县中教师。
实现县中振兴,除了外部力量的支持外,还须立足县域实践构建教师发展内生机制,推动从“输血帮扶”向“造血赋能”的系统性转变。县级政府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长期战略性工程,为教师搭建贯通职业发展各阶段的平台,提供持续性的能力提升政策保障。我们可以探索建立“高校引领、政府支持、协同成长”的教师培养体系,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构建覆盖校长、学科教师、班主任的“领军人才+骨干梯队”的立体化培养体系。县级政府层面要有“一揽子”全链条政策,解决县中教师临聘问题、身份问题、职称问题、待遇问题,让他们能“安下心、留得住、教得好”,实现教师、学生双向受益。
来 源 | 保定市教师进修学校
编 辑 | 赵书林 李雪倩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