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丨13款下一代混动车型蓄势待发,本田重大战略调整,投资方向生变!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3 16:22 2

摘要: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但大部分车企押宝纯电路线未必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从2024年到2025年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结构性变化。纯电动车型销量占比下降,而插混车型和增程式动力车型快速崛起,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占比已突破50%大关。

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但大部分车企押宝纯电路线未必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从2024年到2025年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结构性变化。纯电动车型销量占比下降,而插混车型和增程式动力车型快速崛起,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占比已突破50%大关。

汽车市场的消费趋势迎来明显改变,车企迅速调整战略布局也是意料之中。近日,本田官宣,因电动汽车市场放缓将调整产品投放计划,转而增强混合动力汽车产品线。无独有偶,还有多家车企因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重新调整了发展战略。这是不是意味着,纯电动车型热潮将退?

01

重回混动战略,本田的选择突然吗?

在新能源汽车浪潮下,全球多家车企都曾经给出较为激进的转型目标。而本田汽车作为全球前几大汽车制造商之一,面对日益壮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也曾立下2030年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30%的销量目标。

为达成目标,本田汽车近几年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多款纯电车型,包括S7/P7、e:NS2猎光、灵悉L、极湃1等。但从整体市场表现来看,其与自主品牌的差距较大。另外,本田汽车还在全新的纯电动车专属架构、全新新能源工厂等方面都进行了布局,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一面是巨额的研发投入,一面是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放缓,本田汽车此刻重新调整电动化战略,转而加大投入混动车,可以说是顺势而为。毕竟混动车领域是本田汽车的舒适区,其独创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及e:HEV混合动力平台,一度在国内汽车市场独领风骚,成为人们平衡性能与燃油经济性的不二之选。

同时,本田汽车将重点提升旗下车型的智能化实力。比如在中国市场,本田汽车将与中国智能驾驶公司Momenta共同开发打造适合中国道路环境的新一代ADAS,未来在中国市场推出的所有全新车型都将搭载该项技术。

当然,本田汽车通过强化混合动力车型的成本竞争力,还能提升利润率。数据显示,本田汽车下一代混合动力系统的成本将较2023年上市车型搭载的混合动力系统降低30%以上。如此一来,消费者购买本田混动车型的成本也将进一步降低,可谓一举两得。

按照计划,本田汽车从2027年开始的四年内,将在全球推出13款下一代混动车型。届时,本田混动车型的销量将提升至220万辆。值得一提的是,2027年后本田旗下混合动力车型的主力产品也将采用全新H标。

02

巨头调整战略,电动化这条路走不通?

与中国车企继续加大投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做法不同,多家跨国车企都选择了更加保守的发展战略。除了本田汽车,近两年还有日产、福特、通用等车企巨头都不约而同地调整电动化战略。

究其原因,既是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同时车企财务压力剧增,令它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生存之道。以日产汽车为例,其2024财年净亏损6709亿日元,由盈转亏。福特汽车的2024年财报则显示,其电动车部门税前亏损高达51亿美元。为此,福特汽车已决定推迟下一代电动车型的推出,甚至可能放弃下一代电子电气架构项目。包括通用汽车也在早前宣布缩减电动汽车计划,实行减少生产速度、优化工程效率、采取更低成本的电池等措施。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本田汽车突然决定原计划用于纯电动汽车和软件开发的10万亿日元将降至7万亿日元,降幅达到30%。毕竟作为一家车企,盈利能力是首要的。如果电动汽车的销量不及预期,迟迟无法实现盈利,就很难持续大手笔投入。否则,高昂的电动汽车转型成本将会严重拖累车企的健康发展,甚至可能将车企推向淘汰的边缘。

庞大的中国汽车市场无疑是最佳试炼场,只有在续航、性能、智能、安全、价格等方面都有显著优势的纯电动汽车,才能获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才能在销量层面实现领先。而从新能源汽车的上半程竞赛来看,中国汽车品牌高歌猛进,跨国巨头却屡屡碰壁,打破了汽车市场的固有格局。

如今新的汽车消费趋势下,曾在燃油车领域有巨大优势的跨国车企,能否借助插混车型和增程式动力车型的崛起完成逆袭?中国汽车品牌又该如何出招,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汽车市场终极之战还未尘埃落定,新的格局可能要改写!

来源:汽车导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