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位老同志在信中表达了自己对于革命的热爱,在信的末尾,他委婉的表示自己想要回到部队中。
1975年,毛主席收到了一封来自老同志的信件。
这位老同志在信中表达了自己对于革命的热爱,在信的末尾,他委婉的表示自己想要回到部队中。
他说虽然自己年事已高,但还能到一线战斗。
毛主席对这位老同志十分熟悉,在这位老同志最低迷的时候,毛主席还亲自为他加油鼓劲过。
王恩茂和毛主席
直到收到他的来信,毛主席才知晓他已从一线下来,在地方担任一个不大不小的职位。
现在这位老同志能重拾信心,愿意回到一线工作,就必须重视他的请求。
于是毛主席亲自去信,帮助这位老同志回到了南京军区。
此后,这位老同志再次迎来了人生的巨变。
在70岁时,他前往新疆搞建设,带领着新疆走向了快速发展。
他就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国中将:王恩茂。
1967年,毛主席和从各地赶来北京的代表们在天安门城楼会面。
人群中一个身形高大的中年男人,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王恩茂
随后毛主席主动和高大男人握了手,之后两人边走边聊。
突然,走在前面的毛主席停住了脚步,转过身对着身后的高大男人说道:
“王恩茂打不倒!”
高大男人听到这句话,眼神瞬间变得炙热,心中的信念更是变得无比坚定。
是啊,王恩茂是不会被打倒的!
王恩茂,男,1913年生人。
1928年5月,他在湘赣革命根据地参加了革命,开始了波澜壮阔的一生。
王恩茂(左二)
在参加革命前,王恩茂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因此他可以意识到革命对于中国的重要性,也能怀揣建设新中国的伟大抱负。
15岁时参加革命的王恩茂,两年后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于同一年正式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党员。
1932年,王恩茂被任命为永新县苏维埃政府文化部长,并在一年内升任了中共湘赣省委书记任弼时同志的秘书。
1934年,中央主力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
王恩茂(左二)
王恩茂便跟随着中国工农红军红六军团,从湘赣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长征的艰险没有打倒王恩茂,反而磨炼了他的意志,为他此后的人生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动力。
在红军成功会师的那一刻,他的信仰和鲜血同时沸腾,为祖国奉献一切的决心从此坚定不移。
长征结束后,王恩茂接受组织安排,加入了川滇黔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中,并担任了中共川滇黔省委秘书长。
王恩茂(前排左二)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王恩茂被调到了红二方面军政治部,担任政治部总务处处长,并于次年参加了保卫大西北的作战。
常年在一线执行任务,参与抗战,让王恩茂飞速成长,逐渐成为了党内的中坚力量。
之后他还进入了延安军政学院学习,不断精进自身实力,让自己永远能担起组织委派的重任。
等到了1944年,党中央为了尽快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决定优先发展华北和华中一代的抗日根据地。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毛泽东同志委派了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旅长王震同志带领一个团和一个加强营护送选调的干部团南下。
王恩茂(右一)
这支队伍要经鄂豫边新四军五师根据地南下广东,与东江纵队会合,发展华南一代的抗日根据地。
此次任务十分凶险,需要经过日、伪占领区域,王震便决定亲自带队。
毛泽东同志听到他的汇报后,决定将队伍扩大到整个三五九旅。
王恩茂当时正担任着三五九旅的政委,因此也参加了此次行动,还亲自带领了一支队伍。
在王恩茂和王震的通力合作下,三五九旅先后突破国统区和日伪区,一路高歌猛进的打到了广东,成功为南北方的抗日根据地打开了一条通道。
在安顿好干部团后,王恩茂和王震踏上了返程,成功和新四军五师在中原汇合,并发展了中原解放区,完成了著名的“南下北返”行动。
后来毛主席称此次行动为“第二次长征”,肯定了王恩茂和王震做出的贡献。
王恩茂(左) 与王震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王恩茂都跟着红军四处抗战。
经过中国部队的艰苦抗争,抗日战争于1945年9月实现了全面胜利。
但在第二年,以蒋介石集团为首的国民党部队公然撕毁停战协定,向中原解放区发起了全面进攻,内战由此全面爆发。
内战开始后,中共中央马上给中原解放军下达了突围指令。
6月26日,王恩茂跟随着王震率主力部队分南北两路向西转移,成功突围回到了延安。
此后,王恩茂再次前往了一线,踏上了解放全中国的征程。
1946年10月,王恩茂率领着部队渡过黄河到达山西,投身进华北解放战争中。
第二年,他再次带领队伍渡过黄河抵达陕甘宁地区,加入了解放大西北的队伍,并担任了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
王恩茂(右三)
1949年10月,作为第一野第一兵团第二军政委的王恩茂和老战友郭鹏一起,率领左路军向着南疆进军了。
当时和田地区正发生着叛乱。
为了尽快稳定当地局势,左路军日夜兼程,徒步穿越了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用15天的时间走完了750公里的路程,以迅雷之势平定了和田叛乱。
之后,这支雄狮般的部队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巴楚、伽师、喀什、阿克苏等南疆重地的解放,被当地维吾尔族人民给予了“神兵”的称号。
为了庆祝解放,当地人民像庆祝重要节日一般张灯结彩的迎接解放军进城。
王恩茂看着频频向他们行礼感谢的民众,心中涌起了热意,他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人民感到幸福。
他爱这片土地,就要爱这片土地养育着的每一个人。
新疆解放后,王恩茂接受上级任命,担任了喀什军区政委、党委书记。
当时的喀什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一片荒芜,这里没有主干道,也没有像样的建筑。
王恩茂刚抵达时,住的都是国民党留下的破旧房屋。
但这些都不是最难的,如何与当地居民沟通才是让王恩茂最头疼的。
因为新疆居民多是少数民族,他们有自己独立的语言、文字和习俗,所以对于外来者有着天然的屏障。
为了消除与当地居民之间的隔阂,王恩茂每天都要空出半个小时的时间来学习当地语言。
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他终于走进了人民中。
之后,王恩茂亲自走遍了喀什的每一个村子,切实了解当地居民最紧迫的需求。
他明白南疆的稳定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南疆稳了,新疆才能稳,因此他必须为祖国守好这道防线。
而王恩茂的能力和付出被中央看在眼里,于是在1952年,中央将他升为新疆分局第一书记、新疆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和新疆军区代政委。
王恩茂从此扎根新疆,新疆也被他称为“第二故乡”。
当时新中国刚成立3年,新疆的一切都处于初始阶段。
不仅是当地居民,连驻扎部队都要面临生存问题。
王恩茂到任后,根据在喀什积累下的经验,对新疆的人力、物力展开了摸排,最后决定结合“南泥湾”的垦荒经验来开发新疆。
在王恩茂的带领下,新疆的经济和农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甚至后来在全国饥荒的情况下,新疆还能给其他地区援助粮食。
随着新疆的快速发展,中共中央于1954年成立了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由王恩茂担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获批成立。
王恩茂被任命为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还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就在新疆的一切都在向好发展时,一场由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冲突事件突然爆发。
1962年,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伊宁、霍城、塔城等边境地区开始出现居民外逃现象。
一些不法分子趁乱对国家机关发起了多次袭击。
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马上做出反应,派出工作队深入基层,了解民众需求,直接解决矛盾问题,重建了社队机构,最后和群众一起恢复了生产。
王恩茂在此次事件中吸取到了许多经验,意识到发展经济才是新疆的第一选择。
王恩茂(左四)
于是他把发展南疆的经验带到了边境地区,帮助当地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不仅如此,王恩茂还在长期的一线工作中,意识到了由少数民族人士开展工作的重要性。
新疆当地民族众多,相比于由中央委派的干部,大部分人民还是更信服本族上层人士。
所以王恩茂积极引进少数民族优秀人才,提拔少数民族优秀干部,安排这些人处理少数民数事务。
在王恩茂的推进下,当地政府吸收了接近10万人的少数民族干部。
这些干部有的深入一线,有的进入了领导机关,对促进民族团结起到了重要作用。
看着新疆一天天变好,王恩茂感到了极大的满足。
这个时候的他以为自己能为新疆奉献余生,却不想突如其来的一次打击,打乱了他的计划。
1966年,国内发生了一次动荡,并迅速蔓延到了新疆。
王恩茂在此次动荡中受到了波及,不仅本人受到了严重打击,他辛苦建设的一系列措施也受到了铺天盖地的质疑。
在这样的打压下,王恩茂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一些怀疑。
1967年,王恩茂到北京参加中央会议,得到了毛主席的重点关注。
毛主席知道王恩茂正在遭遇的一切,特别问他还能不能坚持住。
王恩茂此时也不知该怎么回答,于是便只表面了自己的决心。
毛主席听到的那一刻没有说什么,可在向前走了几步后,毛主席突然转身看向了王恩茂,坚定的对他说了一句:
“王恩茂打不倒!”
王恩茂虽然收到了主席的鼓舞,但还是没能扛过那场动荡。
后来他到了安徽芜湖当副专员,这一去就是8年之久。
1975年,王恩茂鼓起勇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他在信中说虽然自己已经62岁了,但还是想干革命,还想回到部队,如果打仗自己还能到一线去。
毛主席接到来信后十分重视,他清楚王恩茂的能力,也知道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于是亲自做出批示,让王恩茂到南京军区去。
之后,王恩茂到南京军区担任了副政委之职。
此时的王恩茂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会在南京结束,却不想机遇来了挡都挡不住。
1981年, 邓小平同志前往新疆考察。
在亲身体会了新疆的发展状况后,他认为这里还是需要一位有经验的人坐镇。
此次同行的还有王震和副总理王任重,三人商量一番,想到了王恩茂。
邓小平与王恩茂(左)
此时的王恩茂已经70岁了,但在他身上看不到一点古稀的迟暮之色。
他欣然接受了国家的安排,动身前往了新疆。
回到新疆这片承载着他的年华与热血的土地上后,王恩茂热血沸腾。
这是他的第二故乡,是他热爱的土地。
此生还能为这片土地奉献,他无比激动。
王恩茂第一时间就召开了全体工作会议,他对新疆无比熟悉,对这里的发展前景看的比谁都清楚。
他提出维护当地稳定是工作重心,发展经济是工作中心,而重心和中心的前提是恢复新疆政权建设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不仅如此,他还专门前往了美国考察,回来后写了一篇专题报告,详尽的对比了美国和新疆的差异和共同点,总结出了新疆发展的最优道路。
在王恩茂的带领下,新疆稳定的向前发展着。
这一切,都被他记在了日记中。
1995年,中央文献出版社整理出版了王恩茂于长征时期到全国解放时期写下的日记。
这些日记为研究我党我军历史提供了真实且宝贵的资料,江泽民同志还亲自题写了书名——《王恩茂日记》。
1986年3月,王恩茂凭借着伟大贡献当选了全国政协副主席。
直到1993年,他才从工作中退了下来,安享晚年。
2001年,王恩茂同志在北京逝世,他留下的18本日记被珍藏在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像是珍藏了他的人生。
参考资料:
王震率部“第二次长征”——人民网
共和国封疆大吏轶事:“打不倒”的王恩茂——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王恩茂之子向本刊讲述:新疆,父亲永远的故乡——人民网
来源:看历史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