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子也是好起来了,以前喝库迪的开始喝瑞幸了,喝瑞幸的开始喝星巴克了,最近被咖啡因腌入味的打工人开始许愿:“啥时候才能把星巴克的价格打到9.9啊?!”资本磨刀霍霍要入局,八妹定睛一看,卷生卷死的咖啡,现在已经卷到比煎饼果子还便宜了!
日子也是好起来了,以前喝库迪的开始喝瑞幸了,喝瑞幸的开始喝星巴克了,最近被咖啡因腌入味的打工人开始许愿:“啥时候才能把星巴克的价格打到9.9啊?!”资本磨刀霍霍要入局,八妹定睛一看,卷生卷死的咖啡,现在已经卷到比煎饼果子还便宜了!
· · ·
羊毛薅久了,有时候看到原价会一整个大震惊:“咖啡也配卖这么贵?”
前段时间的外卖商战大家都体验了吧,每天劈头盖脸就是一堆大额补贴,两三块是常态,四五块算买贵了,要是超过9块9那简直就成了“冤大头”。
日子也是好起来了,以前喝库迪的开始喝瑞幸了,喝瑞幸的开始喝星巴克了,最近被咖啡因腌入味的打工人开始许愿:
“啥时候才能把星巴克的价格打到9.9啊?!”
你别说,这也不是不可能啊!前几天有消息称,星巴克已与私募基金、科技公司等机构取得联系,考虑其中国业务(约7758间门店)的多种选择,包括可能的股权出售,估值或达数十亿美元。
其实今年年初就有这个消息了,当时传出对星巴克中国业务有兴趣的包括:KKR、方源资本、太盟投资集团(PAG)、华润集团、美团等。
资本磨刀霍霍要入局,八妹定睛一看,卷生卷死的咖啡,现在已经卷到比煎饼果子还便宜了!
1.
/ 咖啡商战硝烟四起,
“0元购”打脸中产? /
先来聊聊前段时间外卖商战的战况。
自打年初京东开始做外卖,美团和淘宝就先后进入了战斗状态,好巧不巧的,三大互联网巨头都盯上了打工人的“续命水”——咖啡和奶茶。
好消息是,价格真被打下来了,最近一两个月打工人的日常,堪称电子版“大妈排队买特价鸡蛋”。
早上睁眼,就去京东外卖抢个“满11减10”的券,叠加各种红包,1块钱喝库迪?那都是基本操作!3块钱?勉强也可以接受吧。
问题来了,一块钱的咖啡不喝白不喝,那要是一分钱不花纯“白嫖”呢?
你别说,真有网友实现了0元购。单点一杯最便宜的都要1.9元,结果点个套餐居然0元,这波操作属实是倒反天罡了。
当然,作为9.9元咖啡开创者,老伙计瑞幸的价格也是卷起来了,5.9元到手算是发挥失常,2.9元一杯才算是正常水平,总体还是比库迪略贵一丢丢。
咖啡价格卷生卷死,网友们一边下单,一边调侃自己“牛马累了会喝杯咖啡接着干”。
有一说一,这波商战有平台赚足了噱头,但眼瞅着流量都要被带走了,其他平台也坐不住了。
就拿美团来说,京东说自己是“百亿补贴”,美团就搞出个“千亿补贴”;京东有库迪3.9元生椰拿铁,美团推出“瑞幸7.9元配送到家”……
到了5月,淘宝闪购又宣布联合饿了么,向消费者免费送出1亿杯奶茶、咖啡等茶饮,从1块的库迪到4块的Manner,主打一个所有品牌雨露均沾,全把价格给打到地心。
不过除了库迪、瑞幸这样一向喜欢卷低价的咖啡品牌,这一波外卖商战,就连一向讲究调性、号称是“精品咖啡”的星巴克也没逃过,这边京东给星巴克配“满60减30”,那边美团就上了“满60减25”的星巴克代金券。
于是外卖商战最大的受害者出现了,要么就是血糖吃不消,要么就是钱包受不了。
比如有网友在评论区说:
“商战啥时候结束啊,我真的喝不动了”
“真结束又不舒服了”
有网友家里的冰箱真快塞不下了,但不薅又感觉“吃亏”,直呼:
“商战快停手,我的钱包要扛不住了。”
几天前,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这场商战才降温。
外卖商战或许会按下暂停键,但咖啡市场就不一定了。
2.
/ 低价卷疯的咖啡市场,
“9.9”鏖战还要多久? /
这几年,咖啡这个赛道,早就卷低价卷疯了。
以前大家喝咖啡,既要口味,又要场景。就拿星巴克来说,手捧一杯咖啡,在装潢精致的咖啡厅里聊天、工作,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象征。
但自从瑞幸横空出世,把咖啡价格打到9.9一杯,什么仪式感都碎了一地,有个朋友就曾经对八妹吐槽:
“以前去咖啡馆是为了‘第三空间’,现在瑞幸、库迪的店员恨不得把咖啡‘空投’到你嘴里!”
众所周知,瑞幸当年能在咖啡市场上活下来,靠的就是9.9一杯的优惠卷。因为价格亲民,在财务造假等一系列风波冲击下,不但没消亡还越活越好,在2023年时销售规模还第一次超过了星巴克中国。
但要是以为,在低价咖啡市场上瑞幸已经一骑绝尘,那就错了。
和瑞幸“师出同门”的库迪,成立于2022年10月,由瑞幸咖啡创始人陆正耀、钱治亚携瑞幸原核心团队打造,仅一年半的时间门店数已超7000家,成为中国第三大咖啡连锁品牌。
也是从2023年起,瑞幸和库迪的价格战就没消停过。
这边每到财报季,瑞幸的高层几乎都要强调一遍“要将9.9的咖啡继续做下去”;那边库迪就表示做好了“全场9.9元促销”三年的准备,并推出“店中店”新店型、5万元即可开店……
9.9元看似成了咖啡市场的一个关键定价,但最会做低价生意的蜜雪冰城就表示不服了,旗下的幸运咖一杯美式的定价仅为5.9元,还推出过全场饮品6.6元封顶的活动……
价格卷到地心的幸运咖,门店数量也一路飙升。截至2025年4月30日,幸运咖全国签约门店已经突破5400家。
价格战的硝烟弥漫了好几年,从低价咖啡到精品咖啡无一幸免,那些曾经端着身段的咖啡品牌们纷纷被卷入低价游戏。
比如曾经被誉为“国产精品咖啡黄埔军校”的连锁咖啡品牌Seesaw Coffee,和电商团购平台合作后,均价30元的咖啡价格一度降到6.9元、9.9元……因为价格一降再降,Seesaw的出品水平变得一言难尽,逐渐被消费者诟病。
还有一直声称“无意参与价格战”的星巴克,其实也早就变相加入了价格战,通过加大给用户发送优惠券的力度,搞起了“45.9元两杯”“55.9元三杯”等促销优惠。
其实这场“没有底线”的价格战打来打去,说白了,各大咖啡品牌的目的无非是快速占领市场并获取客流。
但通过低价获取的客流忠诚度太低,总是因为更低的价格“溜走”。消费者一边薅羊毛薅到手软,一边担心自己喜欢的品牌的生存问题:
“刨去咖啡豆、人工、水电、设备、租金等各种成本,咖啡生意真的能赚得到钱吗?”
3.
/ 赔本赚吆喝的生意,还能活几个? /
一门赔本赚吆喝的生意,总是更让消费者担忧。
历史总是相似的,价格战的路径总是先烧钱跑马圈地,比谁抢的市场份额多,再比谁烧的更久,烧到市场上只剩下个别玩家,最后价格回涨,让消费者扛下了所有。
价格战伤害的不仅仅是利润,还有品牌自身以及行业格局,毕竟能活下来的永远只是少数,咖啡市场也不例外。
在经历了几年卷生卷死的“9.9”鏖战后,咖啡品牌们或多或少都有些“无钱可烧”的窘迫,要么极致压缩成本,要么陷入危机无法脱身。尤其是精品咖啡,在价格战激烈的咖啡江湖,显得极为被动。
比如今年3月,曾经一度是资本宠儿,2021年时喜茶曾作为战略投资方入股的Seesaw Coffee,就被曝出拖欠员工工资的消息,其中涉及约50位门店员工和25名办公室职员。
伴随曝光而来的,是更多经营不善的具体情况。过去一年,Seesaw关掉了一半以上的门店,目前存续的门店数量不足50家,就连大本营上海的门店数量也超过了60%,还多次传出拖欠供应商货款、创始人被“限高”等坏消息。
除了Seesaw之外,另一家精品咖啡门店——M Stand,也出现了多地撤店的消息。
去年,M stand泉州首店晋江SM店关闭,小红书上,不少网友分享了M Stand在武汉、南京、惠州等多个城市关店的消息。
星巴克的处境也逐渐艰难了起来,去年二季度开始,中国市场的同店销售额就进入下跌通道,9月,又紧急任命了刘文娟担任星巴克中国CEO;到了今年,星巴克中国又被屡屡传出“卖身”的消息。
曾经一度被新茶饮、咖啡品牌视作标杆的星巴克,为啥也急眼了呢?其实一组数据就能说明原因,2025年第一季度,星巴克中国的净收入约为7.397亿美元,而瑞幸咖啡同期的净收入为12亿美元,远远超过了星巴克中国。
除了上述的咖啡品牌外,曾经遍布高端写字楼的COSTA咖啡、太平洋咖啡、皮爷咖啡等精品咖啡品牌,也纷纷开始加速进入关店期。
据窄门餐眼数据,COSTA目前在全国的门店仅剩387家。而在巅峰时期,其门店数达到近千家。
有报道提到,近一年,太平洋咖啡也关闭了上百家门店。有业内人士称或有意关闭内地所有门店,仅保存香港市场。
去年,“精品咖啡祖师爷”“星巴克之父”——皮爷咖啡,则被母公司以160亿元卖给了德国投资大佬JAB Holdings。
据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现制饮品创新趋势研究报告2024》,有超80%的消费者倾向选择单杯价格段在10-20元的现制饮品,购买单杯价格在25元以上饮品的消费者仅有4%。
显然,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之后,很多打工人都更习惯用更低的价格去买一杯咖啡,毕竟正如网友的调侃,“格子间的牛马不需要风味”。
不过当精品咖啡被卷出局后,9.9的咖啡除了越来越低的价格,还能卷出什么花样呢?
来源:金融八卦女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