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永乐未央》将上演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3 16:26 2

摘要:文物不会说话,但它们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讲述着曾经见证过的一段段历史。如何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绵延赓续,以新时代舞台艺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文脉传承弦歌不辍的重要课题。

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为指导单位,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省文物局、山西省芮城县人民政府共同出品的大型原创舞剧《永乐未央》将上演。

文物不会说话,但它们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讲述着曾经见证过的一段段历史。如何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绵延赓续,以新时代舞台艺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文脉传承弦歌不辍的重要课题。

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山西保存着世界上最为完整的古代建筑,遗存数量居全国第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达531处,在1.6%的国土面积上,保存着10%以上的国家级文化遗产,不仅在数量上处于绝对领先的位置,保存密度也名列前茅,堪称“国保第一大省”。全国知名的山西永乐宫,兴建于13世纪至14世纪初,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和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以其精美绝伦的壁画艺术、富丽堂皇的宫廷建筑、举世瞩目的搬迁工程、独具特色的道教文化享誉华夏,名扬四海。1961年3月4日,永乐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0月28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共同居,琉璃宅,琼苞琼蕊琼花坼”。从元代始建到20世纪50年代重现于世间,永乐宫的艺术之美穿过七百多年的风雨依旧熠熠生辉,惊艳世人。舞剧《永乐未央》以展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明特质的珍贵文化遗存——永乐宫为创作蓝本,深入挖掘永乐宫乃至三晋大地“古建、壁画、琉璃、传承”四大美学维度,引领观众历经永乐宫无与伦比的艺术生命,感受三晋大地的审美表达,与中式美学同频共振,以舞台艺术叩响文化遗产的现代回音。

舞剧《永乐未央》在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通过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保护好、活化利用好中华传统文艺样式的审美风格,将中华美学精神和中华审美元素自觉融入创作理念和作品肌理,紧扣“永、乐”二字,选取接续奋斗在文保事业一线的诸多文博人形象加以提取凝练,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关照社会、关照人性,塑造具有鲜明形象的典型人物,彰显文博传承的坚守力量,将“时代记忆”融进“个体表达”,努力讲好永乐宫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永乐,岁月静好;未央,薪火相承。

舞剧《永乐未央》集中展现了集团近年来在艺术创作、演出实力方面的丰硕成果,同时特邀国内顶尖舞剧创作班底加盟助力。由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担任美学顾问,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一级编导周莉亚、韩真,一级演员王亚彬担任艺术总监,总编导谢元臻、谢长慧,编剧徐珺蕊,作曲吕亮,舞美设计胡艳君,灯光设计任冬生,多媒体设计杨骞,服装设计阳东霖,造型设计贾雷,平面设计刘仙临,摄影王徐峰;携手执行编导曾思陶、徐静娴、杨全轩,特邀戏剧编导郝姗姗,助理编剧张楠等优秀创作者担纲主创。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小勇表示,永乐宫不仅是山西省的文化地标,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永乐未央》力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省文物局、芮城县及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等专家组成顾问团队,与一线创作者携手打造舞台艺术精品,着力展现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我们希望通过这部作品,以艺术为媒介,将文物从博物馆的静态展示走向舞台的动态叙事,让观众在欣赏舞台艺术作品之美的同时,感受文物保护者的初心与使命,激发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热爱与守护。”

据悉,该剧已正式开排,预计将于金秋10月与全国观众见面。“道院森森,殿阁巍巍”,永乐宫的故事未完待续。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有文化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