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卫健委在《健康中国行动(2020-2030)》中明确要求:每个家庭都应掌握体温、脉搏测量技能! 这不仅是健康管理的基本功,更是关键时刻的“救命技能”。今天,我们就用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手把手教你成为家庭健康“第一守护人”!
“半夜孩子高烧39℃,你却连体温计都不会用?”
“老人突然心慌手抖,摸不准脉搏错过最佳抢救时间!”
国家卫健委在《健康中国行动(2020-2030)》中明确要求:每个家庭都应掌握体温、脉搏测量技能! 这不仅是健康管理的基本功,更是关键时刻的“救命技能”。今天,我们就用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手把手教你成为家庭健康“第一守护人”!
✅ 早期预警:70%的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都能通过体温、脉搏异常提前发现!
✅ 黄金抢救时间:突发心梗、中风前,脉搏往往先出现异常,早发现=早救命!
✅ 家庭健康管理:孩子发烧、老人心率不稳,自己会测,才能避免误判病情!
腋温(最常用):36.0-37.0℃(需夹紧5分钟)
口温(更精准):36.3-37.2℃(测量前别喝热水/冰水)
耳温(适合小孩):比腋温高0.3-0.5℃
额温(快速筛查):受环境影响大,仅作参考
⚠️ 常见错误:
❌ 刚运动完、洗澡后立刻测(误差大)
❌ 水银体温计甩不到位(测不准)
❌ 额温枪对着头发/汗水测(数据失真)
低热:37.3-38℃(多喝水,观察)
中高热:38.1-39℃(需物理降温+药物)
超高热:>40℃(立即就医!可能伤脑)
⚠️ 特别注意:
婴幼儿体温调节差,38.5℃以上要警惕!老年人低烧(37.5℃+乏力)可能是感染,别耽误!手腕法:食指+中指轻按桡动脉(手腕大拇指侧)
颈部法:手指轻放颈动脉(不要用力按压!)
过快(>100次/分):可能发烧、甲亢、心衰
过慢(<50次/分):警惕心脏传导问题
不规则(忽快忽慢):房颤/早搏风险
摸不到脉搏+头晕:可能是休克!
每日记录体温、脉搏,发现异常早干预!
附送电子版,打印贴冰箱,全家一起测!
家有老人/慢性病患者:建议备血氧仪+电子血压计
孩子发烧:每2小时测一次,记录变化趋势
突发心慌/头晕:先测脉搏,再决定是否叫120
❓ 你平时测体温、脉搏吗?有没有遇到过紧急情况?
来源:健康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