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武松连喝 18 碗也不扶墙?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3 14:38 1

摘要:咱看古代小说或者电视剧,经常能瞧见这样的场景:大侠们进了酒馆,大手一挥,喊着 “来两斤牛肉,再上几坛酒”,然后就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那叫一个豪爽。尤其是《水浒传》里的武松,在景阳冈下的小酒馆,更是一口气喝了 18 碗酒,完了还能打死老虎,这酒量,简直逆天!咱就

咱看古代小说或者电视剧,经常能瞧见这样的场景:大侠们进了酒馆,大手一挥,喊着 “来两斤牛肉,再上几坛酒”,然后就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那叫一个豪爽。尤其是《水浒传》里的武松,在景阳冈下的小酒馆,更是一口气喝了 18 碗酒,完了还能打死老虎,这酒量,简直逆天!咱就不禁要琢磨了,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啊?武松喝了这么多,咋就不扶墙呢?

要弄清楚这事儿,得先了解古代的酿酒技术。在古代,酿酒可没现在这么先进,工艺相对简单。早期,人们酿的酒大多是发酵酒。啥叫发酵酒呢?简单说,就是把粮食等原料和酒曲放一块儿,让它们自然发酵。这种酒,度数普遍不高。就拿商周时期来说,用蘖(发芽的谷粒)酿出的酒叫 “醴”,这酒精度基本在 3° 以下,差不多跟现在的饮料似的,喝着没啥劲儿。

到了秦汉,酒曲技术进步了些,酒的品质和产量都有所提高,可度 数还是不高,大致在 10° 以下。打个比方,这时候的酒就像现在的啤酒,度数低,比较爽口,所以古人喝个几大碗也不在话下。

时光流转,到了唐宋时期,酿酒技术又有了新发展。唐朝出现了像剑南烧春这样的低度烧酒,度数大约在 8 - 12 度之间。宋代呢,米酒和黄酒成了主流。黄酒度数相对稳定,在 10 - 20 度左右,米酒度数稍低,一般在 2% 左右。不过,宋代也有部分高度酒,像苦荞酒,但产量不多,普及程度也不高。

直到元朝,蒸馏技术从国外传了进来,这可给古代酒的发展带来了大变化。蒸馏酒,也就是咱们现在说的白酒的前身 —— 烧酒出现了,它的度数一下能达到 50° 左右。这就和现在的白酒有点像了,劲儿可大了。

那武松喝的到底是啥酒呢?从时间上推算,武松生活在宋代,当时主流的酒是米酒和黄酒。再结合他在景阳冈下酒馆喝酒的描述,店家说自家的酒 “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还叫 “透瓶香”“出门倒”。从这些信息来看,武松喝的大概率是度数在 10 - 20 度左右的黄酒。

虽说这黄酒度数不算特别高,但 18 碗下去,量也不少啊。武松为啥能喝这么多还不醉倒,还能打虎呢?一方面,武松本身就是个大汉,身体素质好,酒量自然也比常人要大些。另一方面,古代的碗和咱们现在的碗不太一样,大小、容量都有差别。

古代的碗可能没咱们想象中那么大,就算一碗按 200 毫升算,18 碗也就 3600 毫升。而且,武松是一路喝,慢慢喝下去的,不是一口气干了 18 碗。就好比咱们喝啤酒,有的人慢慢喝,也能喝不少呢。

所以,古代的酒度数大多不高,武松能连喝 18 碗也不扶墙,既有酒本身度数低的原因,也和他自身的身体素质、喝酒方式以及古代的度量单位等因素有关。这么一分析,是不是就觉得武松打虎这事儿,虽然厉害,但也没那么不可思议啦?

来源:各国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