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筹),氢能装备车间里机器轰鸣,电子信息厂房内“智潮”澎湃,绿色食品生产线飘出阵阵鲜香。这里,一场围绕氢能装备、电子信息、绿色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培育新材料产业的招大引强攻坚战,正以澎湃之势重塑区域经济新版图,书写产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筹),氢能装备车间里机器轰鸣,电子信息厂房内“智潮”澎湃,绿色食品生产线飘出阵阵鲜香。这里,一场围绕氢能装备、电子信息、绿色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培育新材料产业的招大引强攻坚战,正以澎湃之势重塑区域经济新版图,书写产业能级跃升的精彩篇章。
“氢”风劲吹
全链崛起打造绿色引擎
燃料电池电堆、电解槽、电解水制氢系统……在东方电气(成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氢能”)的展厅内,陈列着企业最新技术成果。企业市场与开发部副部长曹智会介绍,“东方氢能全面布局氢气制备、储运、加注,氢燃料电池交通、发电等领域,已形成‘氢获取、氢储存、氢加注、氢应用’的全氢产业格局。”作为园区氢能产业的“顶梁柱”,东方氢能不仅手握多项国内首创技术,其生产的270千瓦燃料电池系统更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占据全国氢能发电领域的重要市场份额。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郫都区早已提前谋划。自2018年锚定氢能赛道,这里如今已形成“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闭环。园区已聚集东方氢能(燃料电池)、蜀道装备(液化装备)、金星石化(压缩机)、成都客车(氢车)、捷氢动能(加氢站运营)等上中下游氢能产业链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20余家。其中不乏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覆盖了燃料电池、压缩机、氢车底盘、氢车、加氢站运营等关键领域。
在应用示范方面,郫都区已建成加氢站4座,现运营加氢站2座。2024年区内日加氢能力突破1500公斤,已累计加注氢气116万公斤。推广应用郫都造氢燃料公交车200辆,运营里程突破5000万公里,单车最高里程超45万公里,综合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引入氢能领域租赁产品“氢融易”等创新商业模式,在中远途、中重载、冷链等场景推广450辆燃料电池汽车。
成都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党工委委员、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筹备组副组长文移帆表示,今年园区围绕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开展了氢能产业推介走进了2025氢能产业大会和粤港澳大湾区,举办氢能汽车产业技术交流与供需对接会等,用有力举措培育氢能产业,扩大氢能场景应用。
智潮澎湃
集群成势托起智造未来
走进成都智算中心的机房,服务器闪烁着蓝光,如同一片数字海洋。技术人员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介绍,“中心首期300P的算力相当于15万台高性能电脑的计算能力,为企业提供强大算力支撑。”目前,成都智算中心算力已实现满载,占有率持续达95%以上,累计引导169家新增伙伴完成昇腾伙伴认证,完成298个解决方案认证和模型国产化迁移,推动AI算力从进口向国产适配迁移。
在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筹),像成都智算中心这样的“数字心脏”,正驱动着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高速运转。
作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的主要承载区域,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筹)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先进制造业,积极开展招大引强、强链补链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已聚集瑞波科、东材科技等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企业73家。
在集成电路领域,园区吸引了威芯微科技等为代表的制造企业入驻;新型显示领域,冠佳、中嘉微视、亚通达等企业汇聚,并且能够为京东方等龙头企业供应部分原材料、设备、配件;人工智能云计算领域,成都智算中心作为全国首批建设的9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之一和成渝地区AI算力数据节点,发挥着重要作用;原材料及电子元器件领域,则有佳驰电子、银磁材料、图南电子、铁达电子等重点企业扎根发展。
集成电路车间内,工人们戴着防尘手套,小心翼翼地将芯片封装;新型显示厂房里,自动化生产线将一块块屏幕精准切割……为进一步提升产业协同效应,郫都区与成都高新区共同投资超100亿元,共建占地面积近1平方公里的“高新——郫都电子信息产业园”。目前产业园一期已近满载,成为跨区共建共享的典范。此外,园区企业成都佳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实控人邓龙江院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带动园区电磁辐射控制材料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规模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鲜香四溢
龙头领航烹出产业新味
“这批小龙虾调料要加紧生产,端午假期前发往全国各地,确保消费者节日餐桌上的美味供应。”四川天味家园食品有限公司车间负责人一边紧盯生产进度,一边叮嘱工人把控产品质量。他介绍,“随着夏季消费旺季来临,小龙虾市场需求持续攀升。企业生产的‘好人家’品牌备受消费者欢迎,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为保障市场供应,企业生产线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转。”
在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筹)川菜片区,这样的生产场景比比皆是。新华西乳业的生产线奶香四溢,丹丹郫县豆瓣的发酵池香气扑鼻,杨国福麻辣烫的底料工厂热火朝天,141个项目汇聚成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川菜片区聚集了新华西乳业、天味家园、丁点儿、丹丹、有友、杨国福、新加坡丰树等一批龙头及外资企业。
今年,园区携手成都市食品检验研究院打造“绿色食品检验检测服务平台”正式揭牌。该平台以“检测+咨询+赋能”三位一体服务体系,为产品研发、品质提升、绿色认证提供全链条服务支撑,助力企业精准对接欧盟、东盟等国际市场的准入标准。以检测服务为例,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开设检验检测窗口,为园区食品企业提供产品研发、原辅料、生产、储藏、运输、保鲜、包装和销售的全生命周期检测分析一站式服务。
为推动绿色食品产业迈向更高台阶,园区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我们正积极电商直播站、线上主题馆,推动‘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发展,主动融入全球食品产业链。”文移帆表示,川菜片区力争今年再上台阶,新增规上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实现规上产值120亿元、园区营收135亿元。
从氢能装备的“绿色革命”,到电子信息的“数字浪潮”,再到绿色食品的“舌尖经济”,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筹)正以招大引强为笔,以产业升级为墨,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挥毫泼墨。未来,这里还将继续深耕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培育新材料产业,向着更高能级的产业集群迈进,为区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
来源:天府郫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