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大早,在湖南郴州苏仙区坳上镇田家湾村乌米香姐非遗工坊内,粽叶的清香裹挟着乌米糯香扑面而来,李启香和大伙儿已经忙活开了。“乌米粽的秘密就藏在这些树叶里……”坳上乌米粽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启香介绍,制作乌米粽首先要将乌树叶、南烛树叶等十多种新鲜树叶洗净后捣碎、过滤、
端午佳节将至,粽子再次成为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在众多粽子品类中,乌米粽以其独特的色泽、口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食客的目光,也成了致富香饽饽。
乌米粽制作车间。受访单位供图
一大早,在湖南郴州苏仙区坳上镇田家湾村乌米香姐非遗工坊内,粽叶的清香裹挟着乌米糯香扑面而来,李启香和大伙儿已经忙活开了。“乌米粽的秘密就藏在这些树叶里……”坳上乌米粽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启香介绍,制作乌米粽首先要将乌树叶、南烛树叶等十多种新鲜树叶洗净后捣碎、过滤、挤汁,再将浸泡了24小时的糯米置于汁水中,让糯米呈现出乌色,再加入花生、蛋黄、瘦肉等食材,大锅水煮3到4小时就能食用。
田家湾村里世代流传着一个故事。在古代有一位叫目连的人,他上山采来一些乌饭树叶,捣碎同糯米一起烧成乌黑色的饭团,送给牢狱中的母亲吃。狱卒一看黑乎乎的饭中还混有一些树叶,连猪食也不如,就给他母亲吃了。可母亲吃后不仅身体健康,而且在狱中连蚊子都不叮咬。“因为目连第一次烧乌饭是农历四月初八,所以这一天也成了当地的‘乌饭节’,同时为了纪念目连对母亲的孝顺,烧乌饭的习俗流传至今。”在李启香印象中,自家用乌米制粽的技艺也是祖辈传承下来的。
2015年,李启香从广东回乡创业,决定将乌米制粽的技艺继续传承下去,带有山野清香的乌米粽,不仅口感独特,还有清理肠胃、促进消化、清肝明目等功效,受到了广大消费者青睐,李启香还种植了500亩乌米粽原材料基地。“每到端午节,吃乌米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是属于我们家乡的味道,也是一种幸福的感觉。”作为乌米粽的忠实食客李佳一边品尝着刚出锅热腾腾的乌米粽一边说道。
配有丰富食材的乌米粽。受访单位供图
如今,乌米粽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启香已经是第四代传承人,乌米香姐非遗工坊也成功成为全国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主打乌米饭、乌米粽、乌米套花等产品,通过线上直播引流、线下节会活动等渠道推广,产品已远销全国各地。乌米粽子也从过去的节令食品变成了一年四季不愁卖的美食。目前,非遗工坊销售旺季每天可加工制作3万个乌米粽,年销量高达200万个,带动当地200位村民就近就业,每年每户实现增收近1万元。 (黄建分)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