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一天要吃三顿饭,一日三餐是怎么来的,这样最合理吗?

B站影视 2024-12-23 20:47 3

摘要:在自然界中,动物们的饮食时间与习惯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拿熊猫来说,竹子是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然而竹子的营养含量有限,且消化效率不高,这就使得熊猫每天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用于进食。

在自然界中,动物们的饮食时间与习惯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拿熊猫来说,竹子是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然而竹子的营养含量有限,且消化效率不高,这就使得熊猫每天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用于进食

它们每天要花12至16个小时来吃掉大约20公斤的竹子,如此漫长的进食过程,导致它们用于玩耍的时间变得极为稀少。

人类社会的饮食习惯则更为丰富多元。在南美洲,毗拉哈印第安人的饮食方式别具一格。

丹尼尔·艾佛里特在其著作《别睡,这里有蛇!》中,详细记录了他们的饮食习惯。这些印第安人将饮食视为一种乐趣,只要村子里有食物,他们就会尽情地享用。


不过,就算错过一两顿饭,甚至一整天不进食,他们也并不会过于在意。艾佛里特曾亲眼看到有人连续三天跳舞,期间仅仅食用少量的食物

当毗拉哈印第安人初次踏入城市,城市居民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让他们感到十分诧异。刚到城市的时候,他们进食时狼吞虎咽,可到了第三餐时,他们不禁产生疑问:“我们还需要吃吗?”经过六个星期的城市生活后,他们的平均体重增加了13公斤。

在中国,饮食习惯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在周秦至两汉时期,普通人通常一天只吃两顿饭

早餐被称作“饔”,一般在上午10点至11点之间;晚餐叫做“飧”,在下午3点至5点之间。孟子曾经说过:“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在那个时期,人们的饮食规律相对固定,这两餐的时间安排也与当时的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到了唐宋时期,普通人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变化,开始实行三餐制,而且新增加的午餐的重要性与日俱增。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饮食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午餐的出现,不但满足了人们的能量需求,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

清朝时期,皇室的饮食制度采用的是“两餐制”,分别为“早膳”和“晚膳”早膳通常在卯时(早晨6点至7点)之后进行,晚膳则在午时至未时(中午12点至下午2点)之间

然而,清朝的“帝王餐”实际上是“明二暗四”,除了早膳和晚膳这两顿正餐之外,还有“早点”和“晚点”两道副餐。宫廷御厨会依据皇帝的口味和喜好,精心烹制各类美味佳肴,在食材的挑选和烹饪方法上,都彰显出皇室的尊贵与奢华

在古埃及,饮食的发展有着独特的进程最初,普通人每天只在早晚各吃一餐,而富裕阶层则逐渐在下午增添了一餐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三餐制的模式慢慢在社会中广泛传播开来农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食物资源,为饮食模式的改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们也开始更加注重饮食的多样性和营养的均衡搭配。英语中“lunch”一词的起源颇为有趣。在英国的某些方言中,午餐被称为“lunshine”或“nonschench”,其中“non”表示“中午”,“schench”意为“饮料”,也就是“中午的饮料”。

“午餐”的正式用语“luncheon”便是由“lunshin”和“nonschench”融合而来,其完整的含义为“一块食物加上午间饮料”。英国的午餐最初并不是很正式,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工业革命的推动,人们的工作时间和生活节奏发生了变化,对午餐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使得午餐在英国的饮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在日本,饮食习惯的演变也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日本人习惯每天只吃两顿饭,分别在上午10点和下午5点。

随着近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三餐制才慢慢形成日本人以稻米作为主食的习惯,是在昭和时期,尤其是二战后才逐渐普及开来的


在此之前,日本人的主食种类较为丰富,富裕家庭才有条件食用米、粟、稗子混合的饭,而普通民众则主要以麦、蚕豆、白薯干等混合煮成的菜粥作为主食。这种饮食习惯的变化,反映了日本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体现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1895年,英国作家盖伊·贝林格在《打猎者周刊》上首次提出了“brunch(早午餐)”的概念他建议用一种全新的午间饮食来取代传统的周日午餐,这种饮食以茶或咖啡作为开场,避免了传统午餐的油腻和繁琐

早午餐的出现,为人们的饮食生活带来了新的选择,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节奏。在周日的假期里,人们可以悠然自得地享受这一特别的餐饮时光,它也成为了家庭团聚和交流的美好时刻。


20世纪20年代,贝林格的“周六晚上的醒酒餐”在美国东海岸开始流行,成为了一种新的休闲和社交方式。1939年,《纽约时报》宣称周日应该是“一日两餐”,即早午餐和晚餐。

到了60年代,早午餐变得更加受欢迎,90年代时,美国人甚至在周六也开始享用早午餐,这种饮食方式逐渐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而不再仅仅是周日的特殊活动。如今,早午餐已经成为了晚睡人群喜爱的生活方式,为人们的周末增添了一份闲适和享受。

在国内,马未都曾在文章中提出一天只吃两餐的建议,并主张取消午餐和午休,以此来缩短工作时间。他认为,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增加夜间消费,减少营养过剩的情况,并提高工作效率

这一观点的提出,引发了人们对于饮食习惯和工作效率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如今,许多上班族在中午不再选择吃正餐,或者只是简单地吃一些午餐,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于饮食和时间管理的新需求

从自然界动物的饮食习性,到人类社会各个地区、各个时期的饮食习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饮食习惯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食物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等。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来源:联合信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