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善良、老实的人,总是被踩在脚底;而坏人却高高在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世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好人没好命,坏人乐逍遥。”
善良、老实的人,总是被踩在脚底;而坏人却高高在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比方说,唐朝的杜甫,饱读诗书,还帮助左邻右舍,善待朋友。但是他长期穷困潦倒,临死都在客船上。
我们把很多解释不清的东西,归结于“命运”。
其实,很多关于命运的东西,是一种假象。深入推敲一番,就发现其中的端倪了。
那些看起来很坏的人,也有好命,说明了以下几种情况,利弊皆有。
01
“装坏”可以保护自己,便于改命。
明代作家冯梦龙写了一个“裴晋公义还原配”的故事。
唐朝的裴度,从小就喜欢做好事。
裴度做了宰相之后,一心想着天下百姓,为官清廉。
他的清廉,让那些喜欢贪腐的官员,看不习惯了。因而,很多官员就故意刁难裴度,还上书弹劾。
一时之间,他不知道如何应对官场,索性就“随大流”。但凡有送礼的,他都接纳;有人送美女,也安排在府邸居住。
很快,裴度变成了大家眼里“贪腐严重”的官员。
晋州万泉县,有一个美女黄小娥,被县令作为礼物,送给了裴度。
黄小娥的未婚夫唐璧,气急败坏地跑到京城,找裴度理论。
裴度这才意识到自己大错特错了,赶紧道歉:“老夫不能杜绝馈遗,以致足下久旷琴瑟之乐,老夫之罪也。”
从那以后,裴度把府邸的美女都送还,把收到的财物散给百姓。
诗曰:“面相不如心相准,为人须是积阴功。”
这个世上有假好人,也有“假坏人”。
也许有一天,我会遇到披着狼皮的羊。揭开对方骨子里的东西,就知道他为什么会好命了。
在某些特殊时期,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坏坏的人。就像一个好人,潜伏到了坏人圈里,可以避免被坏人伤害,又能够把坏人地底细摸清楚。
当然,有一部分人,是迫不得已去做坏事的。他不做坏事的话,小命不保。一旦有机会,他会逃离魔窟,立马改邪归正。
看到了假坏人的本质,你就知道他的苦衷。千万别瞧不起他,更不要落井下石。
02
“使坏”可以短期得利,浪子回头。
有一种人,曾经无恶不作,但是后来,浪子回头金不换。
这样的人,有坏样子,但是没有坏的结局。
晋朝时,义兴阳羡有一个叫周处的人。
他高大威猛,还喜欢打猎。
走到哪里,他都以山大王自居,常常抢夺。
当地的人都说:“小周处,体力强,日弄刀弓夜弄枪。拳打李,脚踢张,好像猛虎扑群羊。吓得乡民齐叫苦,无人敢与论短长。”
有一天,当地来了老虎,门口的河里来了蛟龙,人们非常害怕。周处挺身而出,把老虎和蛟龙都消灭了。
当地人对他刮目相看。
周处忽然醒悟,改邪归正,拜名人陆机、陆云为师。后来,他做了将军,西征羌人。
人生几十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要因为看到一个在“河东”的样子,就断定他一辈子都很坏。应该看他在河西,是否有改变。
俗话说:“如果你对每一个人的缺点都记住,那世上就没有一个好人了。”
确实,人是有两面的,我们不能单纯看一面,就下定论。贴标签。
就是一个老实人,在保护自己的时候,也会亮出锋芒。这不能说,老实人就彻底坏了。
顺理成章,看起来很坏的人,也许是你对他有刻板印象。毕竟,你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纵观一个人的一生,再去权衡利弊,只要是功大于过,那就可以定论为好人。这样看,就明白,坏坏的人,为什么会有好的结局,最终被人认可了。
03
“大坏”可以大富大贵,报应未到。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古训,我们都知道。
很坏的人没有得到报应,其实是他的 报应还没有来。
甚至一些报应,不会出现在他本人身上,而是出现在他儿女、孙辈身上。
看到坏人命好的样子,不要去嫉妒,不要认为 坏人占据了世界的主要福利。这的经不起时间考验的。
他只是在一个阶段,过得逍遥。你断定他好命,也是看他一个阶段,以管窥豹。
在唐朝,李林甫做了宰相,总是排挤张九龄。
开元二十五年,周子谅上书,激怒了唐玄宗,遭到了贬低。
李林甫就说:“这个子谅,是张九龄举荐的。”
张九龄因此被贬出朝堂。
在举行科考的时候,李林甫害怕新人出现,就说:“全天下的才子,都已经是皇帝的手下了。科考也选不出人了。”
因此所有参加科考的人,都落榜了。杜甫就是其中之一。
天宝十一年,李林甫病逝。杨国忠冒出来,例举李林甫的问题,从而李林甫遭削官改葬,抄没家产,子孙流放。
一朵堂堂正正的花,落败之后,就会有果实,在秋天会有收获;一朵邪恶的花,只会走向腐朽。可见,大恶,大善都在某一个时期,很红火,只有结果是相反的。
人啊,不要等到报应来了,才发现“命好的假象”,应该防微杜渐,看长远一些。
04
诗曰:“惟有存仁并积善,千秋不朽在人心。”
当你抱怨好人没好命的时候,就想一想,一直做好人,会怎样?
命运就像天上的月亮,阴晴圆缺。缺了还能圆回来,才是真本事;圆不回来,就完了。
命不好的善良人,其实是他的善行不够多。
命好的恶毒人,其实是他的恶行没到极致。
走着瞧,什么都会知道。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来源:布衣粗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