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以北)人。据《新唐书》记载,黄巢家世代贩盐,家里非常有钱。《旧唐书》则说他本人也干过贩私盐的勾当,这在当时属于暴利行业,因此他颇为富有。不论他出身累世贩盐的富商家庭,还是他自己投身贩私盐的冒险行当,总之他不穷,是个有钱人,并非置身社会
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以北)人。据《新唐书》记载,黄巢家世代贩盐,家里非常有钱。《旧唐书》则说他本人也干过贩私盐的勾当,这在当时属于暴利行业,因此他颇为富有。不论他出身累世贩盐的富商家庭,还是他自己投身贩私盐的冒险行当,总之他不穷,是个有钱人,并非置身社会最底层。
黄巢自幼读书,又喜欢练习骑射, 能文能武,骑马射箭、吟诗作赋,样样都拿得出手,口才也很好,能言善辩。史载,黄巢为人豪爽,喜欢结交江湖豪杰,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还常慷慨解囊,周济贫苦百姓,掩护一些受官府迫害的无辜受难者,在曹州一带颇有名声,也受百姓拥戴。
年轻时的黄巢,似乎没有当山大王的兴趣,反而热衷于科举登第之路,饱读诗书的他曾赴长安参加进士科的考试, 想通过 科考求得一官半职。可唐朝后期政治黑暗, 门阀制度又使等级森严,普通举子若不向朝中高官或高级贵族钻营纳贿,即使你才华横溢,学富五车,文章策论作得花团锦簇,也根本别想考上。黄巢虽然有几个钱,但在长安既无门路,又因他是个贩私盐的出身,被考官们所鄙视 ,所以连考好几次都榜上无名。
考不上进士,就没有做官资格,“登天”之路被堵死,这在当时等于一个年轻人实现自身价值的征途已经走不通了 。科考对古人有多重要?有诗为证:
元和天子丙申年,三十三人同得仙;袍似烂银文似锦,将相白日上青天。
这条登天之路看似诱人,但走这条路的人多如过江之鲫,大多数人是走不通的。黄巢并非天生反贼,他也曾刻苦攻书,还参加 过好几次科考,可惜都名落孙山。这也不能怨他不够努力,或没有天赋。在讲究门第出身的唐朝,黄巢既不是陇西李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等高门大姓子弟,也不认识贺知章、白居易、韩愈等文曲星,无人提携,名气或文采也没大到让主考官如雷贯耳 ,顺手把他 扶上金榜的地步。(铁马读史头条号)黄巢倒是结交了不少朋友,可都是王仙芝、尚君长、尚让之类的盐贩子,这些人都是好勇斗狠之辈,而考进士是斯文勾当,这些动辄喊打喊杀的豪杰朋友啥忙都帮不上。
数次落榜后,黄巢灰溜溜卷铺盖返回家乡,从此彻底打消了科举登第的念头,重操旧业干起了贩盐的勾当。从长安回来后,黄巢曾作过一首诗《不第后赋菊》来发泄胸中的愤懑和不平:
待到来年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咏菊诗已经隐隐露出杀机 。从诗意可以看出来,落榜生黄巢当时已经有 起兵反唐的意思了。
唐乾符二年(875),王仙芝、尚君长等人率众在河南长垣揭竿而起,扯旗造反。盐枭黄巢自科举失败后一直带领盐贩子们抵制官府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与缉捕官军周旋,听到消息后就率领自己的族人黄存、黄邺、黄揆、黄钦、黄秉、黄万通、黄思厚等人及数千以贩私盐为业的“灵活就业者”在曹州北面的冤句扯旗起事,响应王仙芝。黄巢带领队伍很快进入曹州,和辗转来到此地的王仙芝会合。王仙芝任黄巢为“判官” ,充当这支农民军的副帅。不久,黄巢就以勇猛善战、足智多谋,从众多枭雄人物中脱颖而出,成了王仙芝义军中举足轻重的大将。屡试不第又喜欢菊花的盐贩子黄巢率众起义,预示一场场血雨腥风即将在中华大地上刮起,“天街踏尽公卿骨,轩辕高挂权贵头”的血腥序幕即将被粗暴拉开......
[插图源自网络]
来源:铁马冰河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