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绝不是杜撰,这是小红书网友们对00后喜提人生中第一台燃油车的祝福,文案中的00后车主们也大大方方地收下了网友们的赛博祝福。在新能源车企们铺天盖地的“年轻人第一台车都是电车”的广告语下,这些“含油量十足”的内容都在传递一个信号:
“我们恭喜这位兄弟/姐妹喜提人生第一台车,且是燃油车。”
绝不是杜撰,这是小红书网友们对00后喜提人生中第一台燃油车的祝福,文案中的00后车主们也大大方方地收下了网友们的赛博祝福。在新能源车企们铺天盖地的“年轻人第一台车都是电车”的广告语下,这些“含油量十足”的内容都在传递一个信号:
被贴上小众标签的燃油车,显然没有彻底凉凉。
被贴上小众标签的燃油车,真的彻底不行了吗?(图/视觉中国)
市场表现显然佐证了这一观点。打开每月更新的汽车销量榜,热门燃油车型依然能够轻松实现月销过万,关注度不比热门电动车逊色。而汽车之家研究院今年2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仍有超过40%的用户买车只看油车。
而备受行业内外关注的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自去年7月突破50%的历史性关口后,便陷入了反复拉锯的状态;到了今年1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的上险数据更跌破40%,只有38.4%,“燃油车崩溃”的论调在数据面前不攻自破。直到3月众多新车上市、4月上海车展举办,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才重新攀升到50%以上。
但即便在一个月前的上海车展,新款燃油车仍占所有展车的三成,其中不少新车的性能和配置与同级别新能源车旗鼓相当,让“油电平权”成为可能。
更明显的细节是,今年上海车展里,不少传统车企的展台挤满了熙熙攘攘的观众。有些传统车企带来的经典车型,令汽车爱好者们流连忘返;一些燃油车前驻足的人流量,甚至完全可以对标隔壁的新势力展台,让不少观众觉得自己“仿佛穿越回了过去”。
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包括保时捷在内的多家传统车企带来了经典燃油车型,让无数汽车爱好者疯狂不已。(图/福里斯特 摄)
燃油车表现出来的韧性,显然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下沉到00后车主群体中,这种韧性还包括他们对买车这件事的理解、对有车生活的体会,以及对外界唱衰的回击——“别人的评价有多犀利,都无法取代我的用车乐趣”。
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燃油车,究竟有什么意义?对手握油车钥匙的00后年轻人来说,这个问题只有他们才能解答。
提车一年后,24岁的安冉发了一条朋友圈,纪念自己享受到的车轮上的生活:“恭喜我的大宝安然无恙地走过了1万公里。”
安冉的“大宝”是一辆白色大众朗逸。一年前,她用12万拿下了这辆车。减去父母支持的4万元首付,包括车贷在内的其余费用全由她背负。“算下来一个月要还2500块,对于平均月薪六千出头的我来说,这笔钱我还是能够负担得起的。”
社交媒体上,大众朗逸是不少00后年轻人首选的“人生首车”。(图/视觉中国)
和很多同龄人一样,安冉刚上大学就拿到了驾照,但考完之后就没怎么摸过方向盘。后来她和舍友一起自驾旅行,才第一次真正开车上路。
“真正开上路的那一瞬间,带给我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自由自在。”安冉回忆起自己上大学时外出消遣,不是坐开盲盒一样的纯电网约车,就是挤唯一一趟从学校去往市区的公交车,无论哪种方式都令她惴惴不安。
旅行结束后,爱上驾驶的安冉决定成为家里第一个拥有小汽车的人。买燃油车的决定,也是她在带着爸妈一番对比、试驾后,慎重做出的选择。
“毕竟是自己的第一辆车,还是会考虑到车的实用性或者场景,开车去寻找诗和远方总不能老是被困在充电站里。”安冉说,自己并不排斥电车,但家楼下的停车场并没有固定车位,频繁扑向充电站“反倒破坏了生活的自由”。
起初她打算独自承担买车的所有费用,父母听闻后却连连摇头——买车花的钱不小,更何况这是他们家的第一辆车,总不能让她一个人承担。提车之后,安冉载着父母开车去兜风,逛了一个下午,晚上还去了市区最大的商业综合体吃了顿大餐,庆祝这位年轻人“从此成为真正的大人”。
在不少00后眼里,买车无异于人生中第二次成人礼,刚过完25岁生日的北方人铭子同样体会到了这种仪式感背后的意义。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有车的生活”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图/《驾驶我的车》)
三年前,刚刚毕业的铭子在多番对比后,买入一辆2017年生产的奥迪A3。彼时他考虑了全新的国产新能源汽车,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这辆行驶了3万多公里的二手油车,除了因为它“是个奥迪”,还因为它实在过于省油。
“(百公里)平均油耗才4升出头,一箱油能跑900公里,好久才需要加一次油。对我这种几乎每天都要开车的人来说,这种特性属实合适。”铭子坦言,北方冬季又冷又冻,比起不太稳定的新能源车,一个使油的“铁盒子”更有保障。
尽管如此,这辆车在他眼里也并非十全十美。“现在车价跌得太快了,当时买车的价格放在今天,能选择其他更多、更好的车。”铭子有点后悔当初入手太快,但又担心继续换车会更加折腾,“也许这就是有车以后的代价吧”。
人和人的选择并不相通。除去对使用场景的考虑、对价格的权衡、对电车的担忧,还有一部分00后选择买油车,原因格外纯粹。
今年24岁的芜湖人Frank是个不折不扣的汽车发烧友,早在读大学时便买了人生中的第一辆车。“那是一辆2004款顶配版天籁,当时我花了父母赞助的1.5万元,从老家的一位‘老钱’手里淘了回来。”
这辆天籁并非Frank唯一一辆车。一年后,他就买了辆二手的奥迪A6用于日常代步。在他大学毕业后,奥迪A6更伴随他从芜湖跨越到云南,成了他在当地支教期间最忠实的伙伴。在云南期间,他在线上二手交易平台里偶然发现一辆早已绝版的“古早版”奇瑞风云,于是又花3000元拿下了车。
国产汽车品牌奇瑞的总部就在芜湖,这家车企的发展刻入Frank的记忆之中。“所以当我得知这辆车还能丝滑操控,可以说是欣喜若狂。”
今年五一假期,Frank和朋友开着这辆奇瑞风云,沿着滇缅公路一路自驾,“整段旅途变得更加有意义了”。(图/受访者提供)
Frank对老车的热爱源自他的父母,“我爸是个非常爱车的人,他和我妈刚在一起的时候,两人一起骑着从中国台湾进口的仿赛摩托车,在当时非常拉风”。
2008年,Frank的父母从二手车市场购入一辆桑塔纳,后来又置换了一辆二手的四代大众Polo——也就是辨识度颇高的“四眼大灯”神车,“说实话,我们家从来没买过新车”。
Frank觉得,虽然自己的车和同龄人的比起来车龄有点偏大,但他有一种颇为实在的二手车买车心得,“我自己买车更关心一辆车的品牌价值、性能细节,以及它背后的用料。那些质量特别糟糕的二手车,从日常使用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并没有买的意义。”
Frank在检查维修自己的情怀车。“不论是新车还是老车,买车这件事我觉得都得用心”。(图/受访者提供)
开情怀老车并非中年男人的专利。消费主义盛行的年代里,虽然不少年轻人都迎合了车企的营销,将汽车当作手机一样消费;但对于部分爱车的00后来说,沉下心来研究那些“比自己还大”的情怀老车,才是正经事。
目前在深圳居住的尚振宇,同样是喜欢折腾老旧情怀车的00后。2022年,他受一档汽车自媒体节目启发,花1万元买入一辆车身全绿的四代高尔夫,成为这辆车的第12任车主。
这辆颜值颇高的高尔夫,刚买回来时车况并不好,“启动之后整个仪表盘都是故障码”。彼时,尚振宇仍在读大学,只懂如何组装自行车,对汽车构造一窍不通。
为了搞明白这辆车“为什么老是坏”,他拉上另一个精通机械加工的朋友,在一位修理厂老板的帮助下,拿着维修手册,从零开始修车。几个月后,众人成功将它重置成刚出厂时的样子。
他把这段修车经历写在自己的博客里,得到了不少人的赞许,一时间成就感满满。“那辆车像是我的老师,教会了我汽车的基本结构、零件构造,以及汽车的机械原理和电路原理,也塑造了我对汽车的认识。”
为了搞明白汽车的机械原理,尚振宇曾和朋友一起修车,后来修车便成了他的基本技能。(图/受访者提供)
这段难忘的经历也让他更自信地去尝试不同的情怀老车。现在正在攻读电动汽车领域相关方向研究生的尚振宇,开的是另一辆2003年生产的奥迪A6 Allroad Quattro旅行车——在中国,这辆四驱双涡轮大排量的二手奥迪,有着“草原狼”的雅称。
职业和现实的反差,外人觉得难以理解,但这更激发了他的探索欲望。
“我给我的‘草原狼’装了一个自己研发的车机,用类似CarPlay的方式接收手机的信息和指令,把我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老车里,换种方式焕发老车的生机。”尚振宇说。
客观地讲,00后年轻人渴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因为这不仅能够实现出行自由,还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这辆“梦中情车”,既可以是崭新的“大路货”,也可以是有着不同寻常故事的情怀老车。
年轻人的用车小心思,事实上早已被车企们抓到。早在2019年,国产品牌江淮就推出了一款官方指导价不到10万元的小型SUV,被称作“年轻人的第一台SUV”。一年后,车身更小巧、价格更便宜的五菱宏光MINI EV横空出世,车圈争夺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大战就此打响。
最近两年,车圈重新变得喧嚣,车企们更加卖力地造“年轻人的第一台车”了,光是去年就有至少8家车企主动或被动地打上相关标签,且并非用简单的复制粘贴制造噱头——从“年轻人的第一台车”衍生出来的标签五花八门,只要前缀和定语加得足够多,都能够成为那辆被00后青睐的“第一台车”,不论车价是10万元以内,还是40万元以上。
越来越多车企用更偏年轻化的设计风格、更多更新颖的配色、更潮流的联名活动,来将年轻人收入自己囊中。(图/福里斯特 摄)
热情还蔓延到了车圈之外。去年12月,黄子韬在一场直播里表示要给网友送出十辆车,一夜之间粉丝总数突破3000万,评论区“求中奖”的网友里,很多都是00后。
身处两个能源时代的接缝之处,买燃油车似乎成了罕见的消费行为,哪怕现在的燃油车已经可以做到在价格上硬扛新能源车,在智能化方面也能与新能源车分庭抗礼。
当“年轻人的第一台车”的口号在江湖越来越响亮,造车新势力们更卖力地吆喝年轻人拿出20万和他们“交个朋友”,越来越多00后开上了新能源汽车,成为人人羡慕的“成功人士”,但是一种奇怪的社会态度却在互联网内外蔓延开来。
社交媒体上,有刚成为燃油车主的00后女生发笔记求助,自己买车之后受到了外界的冷嘲热讽,让她觉得无比困惑——明明是自己赚钱买来的车,怎么就成了别人口中的笑柄呢?
不少00后在网上吐槽,自己选的燃油车被亲朋好友所质疑。(图/小红书截图)
看过这篇笔记的安冉对此一笑置之。“买车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再说了,选车这件事本就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从来不需要为自己的决定和他人辩驳。”
尚振宇也无法理解油车和电车的关系为何会变得如此尖锐。“这两者之间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对立,渴望省心的人倾向于买新能源车,养得起的人自然乐意体验油车带来的乐趣,无非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他更觉得,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应该是一个不会背叛你的好伙伴,而不是一台用来炫耀的机器。
如今尚振宇会经常开着他的“草原狼”拓宽生活幸福度,“这是汽车传递给我的生活魅力”。(图/受访者提供)
即将结束支教工作的Frank,现在也在琢磨着自己的下一台车要不要“带点电”。“毕竟到时候换了工作回到城市,可能电车会是一个更合理的选择。”在他看来,这些年的用车经验,教会了他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年轻司机,去面对用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而不是出了什么事都在网上乱骂一通”。
Frank最近在社交媒体上,偶然发现别人分享的20年前发行的汽车杂志。在已经泛黄的杂志内页,他看到当年的车主总会分享自己的用车心得、交流如何解决汽车遇到的小毛病,感慨曾经的交流环境是如此和谐。
“任何一辆车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化身。作为驾驶者,既有义务了解车上的各种零部件,也有义务去处理汽车出现的问题,这才是驾驶给我带来的启示。”
来源:小李科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