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好物推荐|评测MOMA猛玛LARK MAX 2:无线收音,让创作更自由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3 11:36 2

摘要:之前和从事后期工作的小伙伴聊天,常会听他们吐槽:市面上的收音麦克风,音质表现实在难以让人满意,连最基本的风噪问题都解决不好,人声细节更像开盲盒,充满了不确定。在监听上,大家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有线耳机一刻都不敢摘下,生怕一个不小心就翻车。

之前和从事后期工作的小伙伴聊天,常会听他们吐槽:市面上的收音麦克风,音质表现实在难以让人满意,连最基本的风噪问题都解决不好,人声细节更像开盲盒,充满了不确定。在监听上,大家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有线耳机一刻都不敢摘下,生怕一个不小心就翻车。

我们拍摄团队对这些也深有体会。就拿探展来说,摄像师小伙伴一只手要举着相机进行拍摄,另一只手还得挂着有线监听耳机。一旦稍微加快脚步,就会被耳机线扯得手忙脚乱;要是现场需要灵活走位,耳机线缠到三脚架上更是家常便饭。当然,这还不是最惨的,之前还遇到过录了但后期一听全爆音的情况,简直要抓狂。

好在,MOMA猛玛新推出的LARK MAX 2,在无线监听、32-bit全链路传输+浮点内录等技术上的突破,直接解决了这些让人头疼的问题,也彻底刷新了我对“录音后期”的认知。

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我不得不称赞它是最懂创作者需求的麦克风。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款产品,咱们先从产品细节开始。

MOMA猛玛LARK MAX 2的优秀,在拆开包装的那一刻就能直观感受到。它整体采用了轻巧便携的设计,只不过一个化妆包大小的收纳袋,就装下了“边录边听”所需的全部设备。

大充电盒里整齐地放着2个发射器(TX),1个相机版接收器(RX),一个可以连手机的Type-C版接收器。小一点的充电盒里有2个耳挂式监听耳机。

此外还附赠了防风毛衣、3.5mmTRS-3.5mmTRS线、Type-C to Type-C线以及Type-C to Lightning线。

相机接收器上有一块彩屏,支持触摸操控。这个接收器的操作逻辑还是很简单的,按左侧物理按键进入菜单,右侧原点触摸键返回。

菜单包括声道模式、Mic设置、监听、相机增益推荐、时间码、自定义和设置。

日常使用时,我们选择的是无线监听模式,监听源选择的是相机。当然,如果相机没有监听口,也可以直接选择RX接收器进行监听。

TX发射器设计十分巧妙,可以正戴、也可以反戴后隐藏在衣领,不怕外显LOGO在拍摄时穿帮。而且夹子的稳固性很不错,在车展这种偶尔需要挤来挤去的地方都没掉过。

更细节的是,在菜单中开启Mic辨别后,发射器上会分别亮起黄色/紫色灯,用以区分是哪台设备在收音。这种用颜色区分Mic1/Mic2的方式,对新手来说非常友好,能避免操作失误分不清声源的问题。

LARK MAX 2还支持通过蓝牙连接APP,用户可以在APP上定制接收器(RX)的3个快捷功能,如一键静音、切换降噪模式等。相比挂在相机的接收器,现场如果有第三方、比如导演加入的话,用手机操作更加方便些。

扩展性方面,支持热靴转接件,但需单独购买,兼容部分索尼相机。

下附支持使用的索尼相机表格:

将接收器与索尼相机通过热靴连接就能收音,省去了3.5mm线材的束缚,看起来更清爽利落。

前面说到,无线监听是LARK MAX 2让我眼前一亮的创新之处。

因为传统拍摄中,监听往往依赖有线连接,常见用3.5mm线把相机音频输出到耳机,这导致摄影师或拍摄者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在线长之内,跟拍时稍一跑动就容易扯到线,甚至打断拍摄节奏。

LARK MAX 2通过2.4G跳频抗干扰技术,将相机接收端(RX)的音频无线传输到监听耳机,实现100米内的实时监听,延迟低至25ms,这个延迟几乎让人察觉不到声音滞后,口型与声音完全同步。

实测室内Wi-Fi、蓝牙设备密集的复杂无线环境,传输稳定性也未受影响。

更实用的是,监听耳机支持双模切换,拍摄时可以作为专用监听设备,收工后还能通过蓝牙连接手机,摇身一变成为普通蓝牙耳机,蓝牙以“OWS”开头,下面为手机蓝牙连接截图。

这种一机两用的设计,算是省去了额外购置耳机的成本。不过碍于耳挂式耳机的物理特性,它的声音效果可能因人而异。

在户外拍摄过的朋友都懂,风声、鸣笛声、背景闲聊,能分分钟毁掉一条素材。而LARK MAX 2的AI降噪,让后期彻底告别修音痛苦。据官方介绍,它的端侧模型是基于采访、婚拍、直播等海量场景的噪声样本训练的,因此对复杂环境的识别力堪称人耳级。

对此,我们也测试了几个典型场景:

在户外风噪环境下,开启3档降噪(共20档无极调节,档位越高越容易失真),风声被削弱80%以上,人声依然饱满清晰;在室内空调房里,开启5档降噪,空调的低频嗡鸣几乎消失不见,对话清晰得仿佛置身于专业录音棚。

我们还增加了测试难度,到人声嘈杂的车展现场对降噪功能进行了测试。

(↑车展现场测试截图)

从各种实测能看出来,LARK MAX 2的降噪更“聪明”,它不会一刀切地削弱所有背景音,而是针对性地保留环境氛围(比如车展上的音乐声),同时精准剔除干扰,这对需要“环境音+人声”的叙事类视频太友好了。

如果说无线监听和AI降噪解决了“收音自由”,那LARK MAX 2的32-bit全链路传输和浮点内录不仅能将音频嵌入视频文件,也解决了24bit音量调大易爆音,调小又丢失细节,后期得反复拉EQ的无奈。

尤其是在车展这种嘈杂的场景中,如果采用传统麦克风,那在录制高动态音频时,容易出现削波失真,炸麦、爆音更是常事,后期需要通过复杂操作修复。而LARK MAX 2录制的声音动态范围更广,从极微弱的呼吸声到高响度人声都能精准捕捉,如果觉得声音小,后期稍微调大音量就能用,完全不用补录。回放时声音饱满无破音,而用同场景的其他麦克风录制,明显能感觉到失真、爆音、听不清。

这其实有点像相机的RAW,换句大白话,就是能兜底爆音和底噪,容错率更高,把主动权掌握到自己手中。

设置也很简单,在菜单中找到Mic设置-采样深度,内录和USB输出都选择为32-bit即可。

如果说传统无线麦克风解决的是“收音”问题,那LARK MAX 2带来的是“创作自由”,无线监听打破空间限制,AI降噪搞定环境干扰,而32-bit全链路+浮点内录则彻底解放了后期生产力。尤其对需要高频输出、注重音质的创作者来说,它的实用性可见一斑。

但需要注意的是,LARK MAX 2不但发射器内录是32-bit,接收器输出也是32-bit,这就要求你的设备也支持32-bit浮点录音。

再说续航,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跟拍的探展、直播或户外探店,续航是绕不开的痛点。LARK MAX 2的发射器单次续航可达10-11小时左右,搭配充电仓可额外充电2到3次,总续航达36小时,实测从早8点拍到晚6点,中途仅给充电仓补电一次,完全够用。

过去,无线麦克风的升级往往停留在更长续航、更远传输的表面。而LARK MAX 2的突破,在于从用户痛点出发,用无线监听解决操作限制,用32-bit内录+AI降噪解决担心声音录制出问题的焦虑......

如果你是视频博主或需要高频外出拍摄的内容创作者,LARK MAX 2 无疑是你的最佳搭档,它几乎不用折腾参数、不怕炸麦、电量够强,挂上耳机就开录,还不怕录不到。拥有它,创作效率大幅提升,何乐而不为呢?

来源:智八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