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融媒合伙人 全运报道更精彩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3 11:18 2

摘要:5月17日,志愿通讯员骨干培训班正式开课,培训特邀南方日报、粤传媒、广州日报等主流媒体的资深编辑、导演、记者组成金牌讲师团,深度解读“体育+”时代传播规律,构建正能量传播框架。

“青春合伙人”我来了

课堂上踊跃提问

我志愿,我打卡

用心记录课程内容

参训骨干为“小海豚”点赞

本报记者 郑巧蓉 见习记者 李臻

编者按:5月17日,志愿通讯员骨干培训班正式开课,培训特邀南方日报、粤传媒、广州日报等主流媒体的资深编辑、导演、记者组成金牌讲师团,深度解读“体育+”时代传播规律,构建正能量传播框架。

课程设置新闻写作、拍摄剪辑技巧、全媒体传播与运营等实务模块,以及突发事件全流程处置预案和舆情应对技巧。课程内容精彩纷呈,教师们妙语连珠,金句频出,现场互动氛围热烈,学员们积极提问、踊跃发言,在思维碰撞中收获满满感悟。

培训现场启动了青春融媒合伙人招募。宣传活动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组建覆盖关键志愿服务领域的志愿通讯员队伍,挖掘赛事宣传亮点,提升素材时效性与传播深度,从志愿者视角展现精彩瞬间,助力城市形象宣传。

培训亮点

粤传媒董事长 李桂文:好的内容是通往人心之路。

好的内容是舆论场的硬通货,其核心在于能够引发受众共鸣,成为舆论焦点。无论是短视频还是其他形式的内容创作,其底层逻辑始终是要触动用户情感,通过讲述动人故事或传递有价值的信息,让受众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和记忆点,激发用户积极的情感反馈,让每一次传播都成为一次有效的情感连接。

南方日报资深记者 马艺天:“全媒体语境”下,放下姿态、转变语态、创新形态。

在全媒体语境下,新闻记者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新闻工作:

一是放下姿态:改变耳提面命式的说教,以互动沟通式交流;二是转变语态:探索传统话语和时代话语融合,使传播有感染力和文化魅力,加强公众认同;三是创新形态:以多媒体及交互融合产品等全媒体形态,适应移动优先的传播诉求。

广报日报报业集团G视频总导演 刘晓谡:视频剪辑切勿陷入“素材先行”。

剪辑的本质是将脑海中的影像构思落地的物理化过程,这一过程要求剪辑者需先确立明确的目标与方向,有针对性地筛选素材,而非在素材库中漫无目的地挑选。剪辑前期,可以预先设定影片的情绪基调与结构框架,随后将素材精准填充其中。

互动提问

问:十五运与残特奥会的受众群体存在差异,怎样借助创意手段,把这两个赛事巧妙融合起来呢?

新闻广电宣传部新闻处副处长 林亦旻:两个赛事天然受众不同,热度不同,不宜勉强生硬地将其拼凑融合,而应立足实际情况。以残特奥会为例,不妨深入挖掘残疾运动员们身残志坚的感人故事,从多元视角去审视和呈现,让赛事的融合自然且富有深度。

问:此次我们负责全运会体育赛事报道工作,可我在该领域缺乏专业用词储备,不知该如何开展前置性准备呢?

南方日报资深记者 马艺天:最重要的是多读、多看。不同领域在报道时都有其习惯用语,你可以关注几大主流媒体相关领域记者半年至一年的文章,从中积累专业词汇,并进行模拟与总结。

问:作为通讯员,如何在快速出稿的同时,提升稿件的质量?

广州市团校融媒体中心研究员 谢素军:在特定情况下,通讯员可借助DeepSeek等AI技术对文字进行优化处理,排查错别字、语病等基础问题。提升稿件质量的关键还是在于通讯员自身对文字敏锐度的培养。

学员感悟

通过此次通讯员骨干培训,我深刻体会到:我们既是赛事见证者,更是城市形象的传播者。培训赋予我们“融媒工具箱”:从“体育+城市”的传播逻辑,到有温度的媒体运营技巧,再到新闻采编技能。我们学会敏锐地捕捉运动员的拼搏与城市的脉动,用青春视角讲述广州故事。我们将践行“青春合伙人”的使命,以专业素养传递赛事精彩,让每则报道都成为展现广州活力的窗口。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刘梦娇

此次通讯员骨干培训,内容全面,涵盖赛事宣传要点、新媒体传播、新闻写作与视频剪辑等实用技能,不仅拓宽了我的思路,也增强了实战能力。授课老师结合案例深入讲解,帮助我发现不足、明确提升方向。志愿服务通讯员队伍建设内容尤为印象深刻,强调团队协作与舆情防控的重要性。此次培训为我注入新能量,我将把所学知识积极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赛事宣传贡献力量。

广州体育学院 闫景暄

作为编导专业学生,参加志愿通讯员骨干培训班让我倍感荣幸。通过培训,我掌握了实用宣传技能。身为十五运会预录志愿者,“青春合伙人”岗位激发了我用专业服务赛会的热情。未来无论以何身份,我都将全力投入赛会服务工作,践行志愿精神!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刘悦瑶

来源:广州青年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