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3 年初,日军已基本上完成对东北全境的占领。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公开声明,满洲治安已进入第三时期,即最后完全"消灭匪贼"时期。
1933 年初,日军已基本上完成对东北全境的占领。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公开声明,满洲治安已进入第三时期,即最后完全"消灭匪贼"时期。
在南满、7月,日伪军1万人第一次围攻磐石游击区;11月,人数增加到1.2万人。
第二次围攻由伪军包围以磐石为中心的约200里方圆,以日军二三百人一组向中心地区不断进攻。每天还有飞机一两架来往投弹。
敌人一方面用武力残酷进攻,另一方面,每隔二三十里建一座日军营垒,修筑铁路和其他交通线,
以检查户口和布置侦探网等方法,破坏抗日组织屠杀群众。在烟筒山、磐石县,一周时间杀害群众约300人。
特别在玻璃河套、拐子坑、伊通、盘北、盘东等党组织影响大的地方,更是残酷,对朝鲜群众见一个杀一个,80岁以上的老人也难幸免,被烧房屋已达数百。
在敌人围攻中,人民革命军司令部保安连、三团、二团血战后跳出包围,进出辉南、柳河、沈海线一带,一团分散四处,以极小部队隐蔽活动。
在东满,从11月中旬开始,敌人集中1万兵力,向游击区和抗日根据地进攻,同时在间岛(今延边)首先推行保甲制度,建立集团部落。
力量单薄的游击队在反"讨伐"中浴血苦战。整个东北到处都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做出牺牲。
1933年中秋节那一天,汤原地下党团组织一次被抓走12人。其中包括原县委书记裴治云、组织部长崔贵福。
掩护过冯仲云的县委委员金成刚。他们被用汽车拉到鹤立的日本宪兵队,十多天中受到各种酷刑,最后被一起活埋。
一直到死,没有一个人退缩,高唱国际歌就义。省委本身也是在危险的斗争环境中。
省委所在的哈尔滨,是日伪间谍特务网的一个中心。对中国和苏联进行情报活动的指挥机关﹣﹣关东军情报部就设在这里。
哈尔滨还有由日本人控制的人数众多的警察队伍和警察机构。在警察中分出以镇压抗日团体和进步人士为专业的高等警察。
稍有不慎,可能以被捕牺牲为代价。除掉在明处、暗处的敌人的威胁,还受着经济上的困窘。
顺利时有中央转来的每月4到8元生活费,也只能过十分清苦的生活。秘书长是党的工作的一个集中点。
外县党组织和游击队的关系,省委各机关的关系,都集中在秘书长手里。
为了防止敌人的破坏,省委主要负责人都分散居住,不轻易见面,靠交通员传递文件、信件。这种交通员当时称"内交"。
还有一种交通员称为"外交",负责沟通省委和外地党组织以及部队的联系。省委有秘密印刷处,出版党内刊物《战斗》和宣传群众的《东北民众报》。
交通工作和报刊的出版、传播的组织工作,都由秘书长负责。此外,还参与各种文件的起草。
由于大多数人牺牲,活下来的人也多故去,详实地写出冯仲云当年艰险的地下工作已不可能,只能从某些回忆中找到几个片断。
来源:回望千秋岁一点号